偶从我的一本《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中翻到这句:病起翻书如访旧,春来养竹胜添丁。我甚是喜欢说竹,茂林修竹,单那青翠挺拔,亭亭玉秀,就足够高雅端瑞。只是再品,却品出另一番深味来。古人是把养竹当成添丁养口的亲人呵,这就有点让人称奇了。有趣倒也真有趣,且并不鲜见。林逋就以梅为妻,养鹤为子。提竹,我首当喜欢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我觉人有人格,物有物格,格物致知。《礼记·大学》有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说的就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于品察事物,品察事物之后,知识才能被理解。所以,学习就有必要具爱屋及乌之嗜。比如你喜欢竹,品竹性,将竹人格化,就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且更加热爱喜欢之物,如友如师,日久即能意意相通。
我以前写过竹,没写完,自认为写的也不好。但是如果提养竹,我就有了兴趣,且要提到我爸了,提我爸,我的字就多了起来。我爸文学素养较深,吟诗作对,弹指即出。说书唱戏样样精通。更多在于人好,会待人处事,生活有情趣且大气。以前,我的一些好同学老是羡慕我有一个好爸爸。这不假,我也喜欢。可是真成了自己的爸爸,怕也有奈何不得。生活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矛盾呀!现在想,我爸身上的担子真是太重了,虽然我没继承我爸的爱好,也没有爸爸一生著诗的成就,但我总算帮他扶持过家庭路上的一程又一程。竹令我想亲人,竹令我想老爸那颗爱家爱生活有情趣有自我的一颗不寻常的内心。
我们家曾经有好大好大的一片竹林,却种在外婆家的大院里。外婆家的大院本来阳光就不算多,竹林却很茂盛,竹子长势既高且又能向外蔓发。竹子是我爸不知从哪山上带回家的,自个住在机关大院没得地方种,就把它们种到了外婆家。我刚工作那会儿,简直把竹林当成了家里的乐园。而且很能瞧出一大家的人都喜欢,外公外婆本就是大户人家,生活情趣特多。因为家里实在没地方,我爸还把家里种养了十多年的一棵上好的枇杷树无偿地捐给了当地的植物园。我爸是真性情的人,总做出一些不常观的事,所以虽是一小人物,却也是地方一名人。象我爸这样的可爱小人物,世界上有那么那么的多,也许真的不值一写。而我更是出于对亲情的偏爱。
我的这本《中国古代名句辞典》就是老爸在常州买给我的,书好,如我喜欢读名言格言一样简单。我终归是个懒人,所以喜欢一星半点的浓缩精华。爸非常了解我,从来不强加给我什么,且照样不断地满足我的需求与喜好。小县城里买不到象这样耐收藏的书,我这本书被对门邻居一借读就是一年多。我终究记得把它给要了回来,人家也终究恋恋难舍地还于了我。我们的情趣都一样,都是喜欢文学的人,却也谈不上对文学有多大的志向及爱好。其实我爸给我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我最近常读《增广贤文》与《千家诗》。比起那些喜欢书的人来说,我买的也终究太少太少。也许我不该提我的爸爸,提我有怎样的一位父亲。提到的越多,我会愈加的羞愧。我在家庭中所受的一点一滴的文化熏陶都有很多来自于父亲和母亲的精神,现在我觉我辜负的真太多,也让父母枉费了很多的用心。
有时,我虽然也喜欢竹,但我实在不明白竹究竟好在哪里。竹虽然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可令人非常不愉快的是,我觉竹林繁殖太盛,阴气压阳气。我大舅和小舅不仅把园林分成两大块,还在中间砌了一堵漂亮的花墙,原本阳气不足的院子就使得特别住在西厢的小舅妈有所闹心,大舅妈也多有不省心的地方。家庭中有了隔阂,外婆外公不甚愉快,接而连三郁郁病逝。现在只要提到竹林,我们都觉有些不爽,认为要是将它种在屋后或好点,后来大舅家干脆就把竹全砍了。再两年,老屋拆迁,两家人移出,家庭又逐渐兴旺发达。大舅家的三个孩子和小舅家的儿子,个个都很出息,似乎总算得了些瑞气。据说竹的品格中有一寓意就是说竹象征团结。而今,我品的已经不再是竹,而是家庭的文化,家庭的精神和家庭文化并精神传承的代代延续。
春来养竹是不是很好呢?其实,我倒并不觉得胜添丁。竹子太容易生长,太容易繁衍生命,给人的气象多遮天蔽日。父亲家楼下一侧仅有一桌三五平方的地盘就被楼下的吴大爷给栽上了竹子,那竹子生命有廿多年了,长势带劲,然他家的院子除了花花草草,人气并不旺。老太婆去世的早,爱植卉种树的老头儿倒挺能独个喜享清静,身体也耐捱。看来,我以前认为的竹阴盛而影响人的寿命的臆想也该彻底给推翻了。只是我仍认为:看竹种竹之人,没几个真正懂竹的,倒多了遗憾!但我总会因竹想念起去世的外公外婆,还有不到七十就归西的吴老太太。这是不是恰如翻书访旧呢?有人道:“有节度者可出大气象,无节度者诸事浇漓。学习竹的节度,是人生重要的功课。”竹,淡定自若,是谓气节;竹,虚怀若谷,是谓心胸开阔。懂得这些,也算是我写这篇文字得到的恩惠吧。
-全文完-
▷ 进入罗军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