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名词逻辑与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名词逻辑,便是金子这个意思。很多人把人分为金子与沙子,而且什么是金子什么是沙子似乎也有很分明的界限。于是衍生出来了建立在社会意识化上的人才与蠢材。
界限分明的人才与蠢材似乎可以用赚钱的多少来梁衡,这也是我们现在非常严重,或者说只是非常深入分心的分明的界限。然而对于教育学,则万万不可将有此分别。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或许智商高,但情感并不一定丰富。有的人智商低,但或许情感丰富灵气十足。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特别是对于尚未形成独立意识的孩子,是人才还是蠢材,千万不可将其分出来。起码不能用其对某单件事情的表现就区别开来,比如成绩。有的成绩好只是因为记忆力好而已,似乎很多人把记忆力好的人就误以为是天才。
以上所说的分明的界限,便是建立在现在能在社会生存的某些能力的基础上。简单地说就是社会需求了。比如现在这年代进军it能赚钱,而某个人在这方面又有很强的能力,那他便是天才了(天才具有时代性)。而在现在人家都在学it的时候另一个人只知道写诗啊写散文,哪怕写得再好,除非写出名了,也会遭人说道(似乎就算写出名了也会遭人说道,不知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有没有关系)。
说了这么多含糊的,再说说具体的金子与沙子。成绩好考上好大学保研了保博了找到好工作事业有成了便是金子。成绩差没上学在外打工没多少钱的就是沙子。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的例子。金子就不用举例了,最近本人记忆最深刻的沙子就是西单女孩了。那姑娘的歌声确实好听。还有旭日阳刚。虽说也是时事造出来的,但他们确实是从沙子变成了金子不是。
名词的逻辑清楚了,我也不打算写得更清楚,比如怎样将所谓的沙子变成所谓的金子,这是一个教育和人生观的问题。比如对于本人,总觉得考上好大学保博的人也没外面的一个快乐的小商贩快乐,就觉得快乐的小商贩是金子,读死书的博士生是沙子(当然,本人眼里也没有金子与沙子的概念,之所以用这两个词只是为了举例)。因为我对人的看法是建立在生活而不是生存上的。如果建立在生存上,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挺深入人心的。所以对我们的传统社会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比如我的母亲大人挺相信我,把我随便往哪一丢,就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她确实是相信我,但实际上我是个很懒惰的人,喜欢逃课出去玩什么的。很显然我不是这个社会所需求的金子,我是一粒沙子。
其实没有谁一出生就是金子或沙子,都是一样的,一张白纸。不管什么人的性格都是受教育受环境影响。先是教育,后是环境。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责任心,并不是把他生下来就够了,要知道,他的灵魂和性格会成为什么样子,完全是你能够办到的。而且只有父母能够做到。然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只是生下小孩让其生存,完全忽视了对其的灵魂与性格塑造。这有一点是素质原因,毕竟这个国家普遍思想素质不高。还有一个便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了。都什么年代了还想教养出一个孔子一般的天才儿子吗。于是乎现代人都是半古典半现代的纠结体,纠结得在人前是一个摸样在人后是一个摸样,而这样的面具行为,也是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
(面具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或许有人会说我们需要面具,我们要交际,交际很重要,要说场面话,需要装一装。这确实没错,我也一样,但如果把这样的行为带入生活中,使其深入骨髓,便是对自己灵魂的玷污了。当然我也知道现代人不重视灵魂,只知道赚钱。这在当前是对的,但人不可能只活三十岁。二十年三十年后当社会意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到时候再改,兴许就晚了。而不管哪样的社会,做一个将本能优势发扬到最好的人,总是不会受排挤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能受环境太大影响,一定要学会保持自我。很简单,也很难。)
其实每一句名言都是具有时代性的,特别是针对生存性的言语。只有最关注内心的,最本能的,才是该学习的对象,其余则需要考量。
-全文完-
▷ 进入二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