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桌上放着丽萌的散文集《放逐记忆》,我又在稿纸上写下了这几个字,不由地生出了一种紧追其后的感觉。然而读着丽萌那些美丽的散文,情不自禁地将记忆放逐在稿纸任其驰骋。
初识丽萌,那是1989年4月份。在《内蒙古公安》杂志举办的一次以会代训的通讯员培训班,我作为该刊的读者和积极写稿子的基层民警有幸参加这次会议。那时的《内蒙古公安》主编是刘利华。刘主编介绍与会者时,说出了“丽萌”这个名字。对我来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公安报刊上时常有她的文章刊出。记忆比较深的是她的一篇《你怎么哭了,女所长》,写的是呼和浩特中山东路派出所女所长余小青。丽萌那篇笔法好似抒情散文一般的纪实文学,深深地把我吸引,后来当然还读了她的很多的纪实作品。
会议当中我们便认识了。她知道我写诗,而且她读过我的诗。她穿一件很好看的花裙,留一头披发,飘飘逸逸,她热情奔放,才思敏捷,语言流畅,如她的作品一样,既有狂风雷雨,那样的激情热烈;又有太阳石,光之歌,那样温柔细腻的。从她的谈话中我很快了解了她,她是山东乳山人。父亲是军人。她当过派出所民警。她的丈夫也在派出所工作。她对文学的热爱是无比的。我也跟她讲了一些我对文学方面的想法,因为作为她我是小弟弟,说出来的都是战战兢兢的。后来我感觉到我的那种战战兢兢是对的,因为她在十几年的时间出了五六部书,很快成了全国公安文坛上的红人,公安女作家。
(二)
“浴海,你写诗,不想认识贾漫吗?”忽然有一天,丽萌对我说。
“想呀!”我突口而出。我很早就知道贾漫,他是内蒙古著名的诗人,是个大家,我可望而不及。认识贾漫是我一生的幸福。
“你认识他?”我问丽萌。
“当然。”丽萌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关系很好,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丽萌想起了好多年以前的事来。她说,她还是当片警的时候,贾漫老师是她分管的居民,她写了诗或者写了什么文章时常去贾漫的家让贾老看和修改,久而久之建立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师生相称。贾漫在她的文学成长中有着不可小视的功劳。
“如果你想见他,我可以领你去。”丽萌非常直爽地要把我推荐给贾漫老先生。
这时的我实在是有些胆怯,自己并未写出多少作品,怎么随便见一个大诗人呢?丽萌看出了我的犹豫和踌躇,她更进一步地鼓励我,说:“既使你以后再写不出诗了,认识个大诗人朋友也好呀。”
她这么一说,我就不再担心了,鼓起了勇气说;“见吧。”
那是一个很好的日子,春意正浓,青城的柳枝刚刚吐芽,微风一吹,垂柳枝上散发出清新异常的香味。
丽萌骑自行车带着我来到贾漫的住所,那是一栋五层楼的家属楼,乱而陈旧,可我还是感到望而生畏。
一进门,一位白发老人从他的房间走出来。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精神烁然,一头飘逸的银发更显出他的气度不凡和文化气质。
“是丽萌呀,警察文人。”一说话就知道他就是贾漫。从他们的谈话间就知道,他们熟极了。
“他是锡盟的……”孙丽萌适时地把我介绍给贾老,贾漫热情地伸出手与我相握。
“你也写诗吗?”贾漫看着我问。
“写不好。”我的心扑扑地直跳,一个大男人,忽然像个娘们儿似的,羞怯的脸热得发烫,脸红得一定像猪肝一样了。
“锡林郭勒大草原那是个美丽的地方,在那块儿美丽的地方,造成出无数个诗人,也会造就出大诗人的。”贾漫拂动着长长的白发,眼睛亮亮的,闪烁着灿灿的光。我看他是动情了。
“我认识青格里,拉扎布。”我说。
“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蒙古包,勒勒车,那是多么悠然的生活啊!”贾漫像对我们说,又像在抒发自己的情感。
“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小坐一下。”丽萌乘机说出我们的愿望。
“可以。小萌很有才气。”贾漫说起来,把他刚刚发表在<诗刊>上叫<镇海狮>的一首诗的复印件递给我,“刊物,他们(指诗刊社的)寄来很少,我只能给你复印件了,很对不起。”
“没什么,”我说,“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你给我签个名吧。”
“好。”
贾漫在那首诗作上签下了:“诗友洋浴海正之。贾漫。91.7.4.”并写下了他家的地址。他的用意是将来“你们这些青年诗友可以来找我,共同研究诗和诗的创作问题。”
晚上,孙丽萌和他的爱人小吴,安排在一个很优雅的小饭馆中,我们一起吃晚饭。
酒桌上,我背出了贾漫写家乡河北沧州的一首诗,贾漫异常活跃,他又给我们朗诵了一首他的近作<镇海狮>:
“你是我蓦然回首
我是你偶然拾零
蓦然与偶然相碰
发出殷殷的雷声
你有多少回必死不死
我有多少回不生必生
……”
他激情澎湃,语词生动,声音浑厚,让我们听到了沧州雄狮声音,看到了河北大平原上矗立的雄狮威猛。
后来我斗胆拿出了我写的几首诗,让贾老批评,其中他指着我的一首叫《面对花朵》的诗说:“瞬间之感,瞬间之情。青年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我在青年时也这样,坚持写下去,……”
贾漫老师也喝了些酒,我敬他一杯,又一杯,待我们把贾老送回家已经是深夜了。
以后,我再没有去打挠贾老。我说等我有了成就再来拜访他。虽然我的两本诗集已出版了,可我还是没有见他。我以后一定要去拜谒他。
(三)
1994年冬天,正蓝旗出了英雄警察刘海旺,丽萌赶到敦达浩特镇,来采访刘海旺的英雄事迹。冬天的锡林郭勒,白雪皑皑,天寒地冻。这是丽萌第一次来锡林郭勒,她特别害怕冷。随丽萌一起来的还有<党的教育>杂志社的张记者。也受不了锡盟这恶劣天气。可她们一到采访现场,什么都忘了,我陪同她们去刘海旺家采访刘海旺的妻子程学兰。采访过程中,程学兰讲了很多英雄刘海旺感人的故事,丽萌一边采访一边流泪,那场景真叫人感动。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
1990年中国侦探小说研讨会在锡林浩特召开,丽萌是会议代表,这时的丽萌已有了三本作品集,即,《警界风云录》、《放逐记忆》和《光之歌》。她是第一次在八月份来锡林郭勒大草原。她在大草原上天真得像个十几岁的孩子。天真活泼。她说:“接过蒙古族小伙献上的哈达,便觉得多了几分马背民族的粗犷与豪放。捧过蒙古族姑娘敬上的美酒,银碗中的醇香便化为了柔情……”
最近,孙丽萌又将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槐叶绿花白》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血象》送给我,我读着集子中的每一篇小说,总还是体会着《放逐记忆》中的情感。也许她自己没有这样的感受。可我是这样的感受。
-全文完-
▷ 进入洋浴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