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昆明两年,再次回来,没想到昆明的变化竟超出了我的预料之外。
首先是房物建设的变化。高楼越来越多了,民房越来越少了。以前在昆明,我最喜欢呆在赵家堆,那里住房便宜,还有许多小吃供选。这次回来,一路上,我就计划着要住赵家堆。4号早上下了火车,我就打了张出租车直奔赵家堆。在车上,汽车师傅说:赵家堆好像拆得差不多了吧!我说:哦?汽车沿着街面开去,那些路段都是我所我熟悉的。我向窗外看去,外面天空很蓝,一幢幢高楼大厦直入云宵,我在前进,它们在后退。虽然阳光明媚,可这个城市,依就像一个看不清的迷。我不由得走了神。直到汽车师傅说:赵家堆到了。我猛然转过头,窗外也不再是我熟悉的样子。这哪里是赵家堆,我说。这里就是赵家堆,师傅说。我说,那昆明大学呢?他指了指后面那个破败不堪的大门:喏,走超过了。我定睛一看,依就看不出那是昆明大学的大门,到是旁边的一家宾馆让我确定这就是赵家堆。我下了车,矗立在一片废墟面前,尽不知道何去何从。果然,赵家堆不再是赵家堆,而是变成了废墟堆。
我在旁边的旅社开了一间房,洗濑一翻之后,决定出去租个房子。依着两年前的经验,我先往一个民房较多的片区走去,我两年前在那里住过,房租还算便宜。可结果那里依就是一片废墟。我又往另一个片区走去,还是同样的结果。我开始焦急起来,再加上身体的疲惫,精神也变得无助起来。走在满是风尘的大街上,我怎么也想不透,昆明的穷人们都去了哪里?全部进了小区么?那决无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住得起小区的。至少我住不起。那么与我一样穷的人们,他们去了哪里?不过,无论如何,我是要找到那个穷人片区的。只有找到他们,也才会有属于我的一块立锥之地。于是,我索性在街道上乱窜,哪里有巷子便往哪里砖去。果然,在赵家堆不远处的一个街道背面寻到了一片民房。说实在,我以前从来不知道那里原来还有民房区,位置很正点,不偏僻,交通方便。但房间却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要么又脏又破,实在无法住人,要么房租很贵,人实在住不起。看了好几家,最后租了个十来平米的单间,280块钱一个月,还是我费了半响口舌讨价还价得来的,15元的水费,5元的卫生费,电费一块钱一度,还有100元的押金。两年前,这样的房间最多不过180一月,水费也只有10块。不过那时候民房很多。如今的昆明大拆特拆,民房少了,穷人依就数不胜数,实在是供不应求,所以,房租如洪水般涨势凶猛也是必然的事。
如今,大涨特涨的不只房租,还有食物。我回到昆明的第一顿饭,就是跑去桥香园吃了一碗小碗米线,5块5一碗。05年3块一碗,07年4块一碗,11年5块5一碗,估计12年会涨到6块。依次涨下去,再过几十年,一碗米线抵一天工资。昆明的人民就一天只吃一碗米线,不用睡觉了,不用穿衣了,不用坐车了,不用喝水了,不用开电灯了。当然,有人认为工资也会涨。是的,工资是涨了,物价涨一块,工资涨一毛。人们把钱掌到自己的手心,然后再掌到别人的兜里,最后剩下两个大巴掌,一拍即响。
昆明如此之高的消费水平,我真佩服那些1000元一个月薪水的外来打工人员是怎么过来的。他们还要租房子,他们还要吃饭,他们还要坐公交车,他们还要交水电费。自行车轮破了还要花两块钱去补,上公共侧所还要5毛钱一次,如果有孩子的人家,他们还得供孩子上学。他们怎么活。可是我们的政府是否有替他们想过?听说成都和重庆已经开始实施了公租房,可是昆明呢,拆了那么多房租便宜的民房,公租房却未建一套,他们建什么去了?建商业大楼去了,建高档小区去了,建政府大楼去了。
亲爱的弱势群体们,你们在这时代的洪流里快快淹没吧!那伙推波助澜的凶手们呵!
-全文完-
▷ 进入谷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