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都可以,所以一拖再拖,对峨眉山之行,反而失去了许多机会。一九八九年七月,我们终于从龌龊的都市里逃了出来,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峨眉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冠以“峨眉天下秀”之称。主峰万佛顶,因山势蜿蜒,层峦叠嶂,形如峨眉,故名。山角下轰立一座牌坊,“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楷书在牌坊的正中上方。笔锋刚键有力,大有龙行虎啸之势,出自文学大士郭沫若的手笔。
一条碎石铺就的小径向右边的山坡上延伸着,山势不高,呈绵延起伏之状。山峦葱绿清翠,遍地野花丛生,莽莽峦峰中隐有幽深的禅院,有醉人的钟声,有滴滴的泉水——这些都是闹市里所没有的。
沿着小径走不到半个时辰,郁绿中露出一角碧瓦红墙,这就是镇守山门的“报国寺”。报国寺依山而建,逐级升高,气势颇为雄伟。殿外有“紫铜华严经塔”一座,高七米,十四层,塔上携有《华严经》全部经文及佛像四千七百多尊。雕功精细,堪称一绝。殿前供着弥勒佛像,笑容可鞠,两耳垂肩,赤身打坐,合掌朝天。两旁垂下一副对联:"大肚常容能容尽天下可容之事,笑口常开能笑尽天下可笑之人"。把弥勒佛描绘的唯妙唯肖。中殿供奉着观音大士,金身打坐莲台之上,双目微闭,手拂杨柳枝,日日夜夜普渡众生。后殿排列着各路诸神,神态各异,造型逼真,雕刻得栩栩如生。
寺庙里香火到也兴旺,跪拜的多是老太太,她们大都挎着黄色布包,跪拜时双手合掌胸前,口中念念有词,神情十分虔诚。打听后才知道,她们都是佛教信徒,是专程来此地朝山的。
报国寺西行一公里,有一始建于唐代的伏虎寺,殿宇开阔,气势宏伟。寺周围楠木葱郁,但寺顶上一年四季不存败叶。清康熙皇帝为此亲赐手书,命为:“离垢园”。
出伏虎寺后门,山道继续往上延伸。路旁有一别致农舍,虽然狭小,却很精洁。一条小溪从这里右转,前面是一座白色的小桥。桥头有一凉亭,两排红色的柱子支撑着毛茸茸的蓬顶,颇有蜀中乡间韵味。亭内两旁设长形木椅,供游人赏景休息。
转过小桥,爬上一座小山梁,即达圣寿万年寺。万年寺原有殿宇七重,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后几度兴废,现仅存明代无梁殿一座,殿系砖砌拱卷方形建筑,殿顶呈穹窿形。殿内有普贤菩萨骑白象铜像一尊,高七米余,重六十二吨,这是峨眉山佛教普贤,文殊,广法三大尊者之一。
沿山道南行便是洪椿坪,是一座名称独特之古寺。始建于明代,初名:“千佛庵”。后以寺前有洪椿古树而改名。全寺有大殿三重,前殿挂千佛莲灯一盏,高二米直径一米,灯上雕有纹龙七条,佛像数百身,工艺精细,造型生动。我们在洪椿坪前草地上打坐,环绕四周,花繁草茂,环境清幽,实为避暑胜地。回头遥望,山坡上树林中时有萧萧风声在响。尽心倾听,大地顿如沉入了静静的深渊,只有闻风声在天空中消涨,世界在静默之中推移,我们好像超然物外,独立处在这世外桃源之中。
理智让我们清醒了陶醉,整装继续出发。前面的山势渐次陡峭,山道越来越险,林木越来越密,杂草也越来越深。在山影和树影交映的崎岖道上,走过半山,洪椿坪传来沉闷的钟声,仍在耳边回响着。
沿山道西行即达仙峰寺,此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有殿宇皆以铁瓦锡板覆顶,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寺旁有九老洞传说洞中居有仙人,被称为“九老仙府”。
过仙峰寺北上达遇仙寺,洗象池在遇仙寺西北,寺前有水池,传说为普贤洗象处,寺居钻天坡顶,每当月半,碧空如洗,皓月高悬,登临赏月,有飘飘欲仙之感。爬上坡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窄窄的山梁。空旷的天空里,流张着的只是些灰色的云,云层缺处,透过半角蓝天和一些从云层里射出的道道光华。两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谷中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投下一块岩石,居然没有声息。静,静,静,身边的山,身边的岩石,只沉寂着太古的静,是死灰的静。山谷里连飞鸟也看不见半只。山梁尽头,峦峰叠起,一个峰傍着一个峰,好像无穷无尽似的。山角下横着一座寺庙,女墙的山门掩着,红色的门楣上写着“雷音寺”。我们在山门外徘徊了一会,不得而入,只好做罢,何必要惊起和尚的恶梦呢!
走上山梁,便是九十九道拐,是峨眉道上最险要的地段。游人到此,大多是望洋兴叹,却步不前。山上的脚夫便乘此抬着滑竿,上前招揽生意。滑竿用两条长长的竹竿做架,上面绑一个竹椅,坐在上面闪悠悠的,很是舒服。脚夫们是走惯山路的,只见他们步伐稳健,行走如飞。
这里的山道崎岖狭窄,路面由沙石板铺成。台阶一个连着一个,顺着山势成一个又一个的之字形盘旋而上。有几处是笔直上升的。沿途所见,上山游人一个个脱掉外衣,或搭在肩上,或缠在腰间,好像突然间多了许多累赘。走走停停,累得气喘嘘嘘。
登上九十九道拐,金顶大殿便遥遥在望,远处山巅上一片金碧辉煌,在夕阳下闪烁着。金顶古寺名:普贤殿,殿内有铜牌为记。普贤殿和山下的大殿几乎一样,只是这里的和尚显然清瘦了许多。不知是因为这里的香客少,缺了香火钱,还是常年青灯黄卷伴钟声的缘故。
金顶,是大小峨山三十六峰之首。在此俯瞰群山,蜿蜒起伏,顺势而下,成一条莽状伸向远方,夕阳中,山下白雾缠绕。苍茫一片,风声起处,松涛汹涌,天摇地动,实乃壮观之至。
西边是舍身崖,悬崖如刀切一般。深不见底,阴森恐怖。据说曾在这里发生过多少人间悲剧。青年男女相爱,不能成为眷属时,便双双来到此地,相拥投崖。一是求得解脱,二是求佛祖保佑他们来世相爱。
东边是观日台。宽大的草坪显得视野非常辽阔,真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听寺里的和尚讲,观日台前看到的不是日出,而是佛光。这佛光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是那些与佛有缘的人才能一饱眼福。如果与佛无缘,即是等上十天半个月,也还是看不到的。幸亏我们与佛有缘。
第二天凌晨,大约四点多钟就听见有人喊:“快起来呵,看日出啦!”我们闻声而动,匆匆穿好衣服,来到观日台前。起初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一体苍苍茫茫的。等到留心回觅时,雾霭溟蒙的观日台前发生了奇异的幻想: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偶的明霞。这时,云海也活了,汹涌翻滚的云层,呼啸着向我们朝露包裹的山头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浪花。再看东方,雀屏似的金霞,展开在大地的边缘,一颗纯焰的火球,一探再探的越出了地平,翻登上云霄。
-全文完-
▷ 进入五岳散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