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应该是提高的素质,即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教育者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素质教育,审美趣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管教育有着很强的社会属和政治属,以为教育者应该更多的尊重教育的自然属,育教书而不是教书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显和隐之别,既有共也有个,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时代的创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看似分隔,实则相通。一句话,教育的外延与内涵丰富而广博。然而现在们所看到的基本是一种狭隘的甚至是畸形的教育,那就是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大考小考,排名排座,大会小会,升级升官,无不与所谓的教学质量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与分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教育过程,教育评价,还是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都围绕考试分数来进行。我没有看清楚这种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但是,我看到了这种教育的结果,那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心俱疲。几乎没有感觉到教育过程的快乐,也没有感觉到教育结果的愉悦。当教育质量异化教学质量的时候,小而言之是教育的悲哀,大而言之是民族的不幸。
为分数而进行的教育必然会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其一,本末倒置:把本来在少儿阶段必须进行的教育时间的大部分用来进行所谓的才教育,而在相应的才教育阶段却搞一些低级的教育游戏,这样做除了造了教育资源的极大费外,还误导了很多家长和青少年:们普遍认为分数考得高就是好孩子,没有分数则永远与优秀无缘。其二,急功近利:为了分数或升学,不择手段,无限延长时间求分数,利用一切资源拼分数,寻找各种机会比分数,巧用各种手段涨分数,置受教育者道德素质,体素质而不顾,极大地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心健康。其三,唯利是图:正因为看到了分数里面的机关,各种教育机构,社团,或组织或个或明或暗地编资料,办辅导班,做家教,好一派闹非凡的教育象。他们真的是在为教育而努力吗?不尽然。
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否则怎么可能实施素质教育,怎么可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素质教育还受制于领导者的素质,如果他们的素质不高,认识不足,能力不强,我们也只能空谈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还必须提高全民认识,努力营造素质教育的大环境,才更有可能实施素质教育。在香港学英语可能比在大陆更简单,大环境使然。
有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放在一起讨论,我认为这完全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不能扯到一起。教育的对象通常是,应试怎么能称之为教育呢?大不了就是个应试方法或技巧问题。就这样一个伪命题还被很多教育者所接受并努力实践着,真真是教育的悲哀。我们经常提到的义务教育,精英教育,领袖教育,职业教育,生命教育等等都应该是教育或是素质教育的属概念,应试即便是一种教育也难以与素质教育相提并论,它只能是教育里面的一个极小的分支。又有将教育分若干阶段,即在某个阶段实施教育,某个阶段实施才教育,某个阶段实施应试教育。我有点不懂,难道受教育者在某个阶段之前不需要吗?如果某一阶段之前没有的话,其后的才不是了一句空话吗?即便受教育者在某个阶段真的才了,又因为才而忘了怎么办?这样看来教育应该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个阶段。换言之不才何用。
生命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不说前面两条难度大的,单就捍卫生命尊严这一条在我们某些教育者面前就显得极其苍白,一些受教育者很没有尊严地被教育者训斥、挖苦、甚至是体罚,一些受教育者很没有尊严地被教育者赶出课堂,甚或赶出学校大门的时侯,我在想,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难道不怕这些受教育者造仇视心理而危害社会吗?教育者的天职就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有效的,积极的,健康的教育。而有些教育者的做法严重有违教育者职业道德,其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心健康。我们的教育在有些教育者那里几乎是零教育,甚至是负教育。
我个认为做好教育的底线并不高 ,坚持一个理念 ,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本,两个自控,教育者的巴和,三个工作,引导、励、培养,四个尊重,尊重受教育者的友谊、个、格和家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达到以下境界也应该是很完善了,格自强,格自尊,学习自主,生活自立,自信而不自恋,自律而且自觉,洁自好,诚实自省。
-全文完-
▷ 进入风声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