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谁说皇帝们都深居皇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土地不察民情的话,那一定是天大的污蔑。不信,只要看看每年皇帝都在先农坛扶犁的英姿,就够了。这光辉的形象,没准比真正的老农还漂亮呢。
这也该算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的一部分,所以现代当然要很好继承和发展。于是,四十年代我们有了南泥湾,六十年代我们建了五七干校,七十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而在伟大的新世纪,我们则有了重庆25万下乡大军。这25万浩浩荡荡的重庆干部队伍,与皇帝老儿一个人出一次宫扶一下犁相比,一定更威武更雄壮更漂亮更精彩!
详细新闻是这样的:重庆大力开展“三进三同”,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在试用期内用一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两年之间,实现25万人次的机关干部走下田间地头……
这项举动实在太伟大,要说其伟大所在,报纸电视广播里已经很多,我们只要学习和领会就可以了,不必呆子狗尾续貂。呆子只想补充几句。
就说这下乡意义吧,至少还可补充以下内容:首先,公仆们长年累月在庄严的大楼里坐惯了,那日理万机的辛苦肯定不容易。所以偶尔到乡下几天,换换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品尝一下农家风味,这对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回来再做班的办公效率,一定有好处。极个别的看,下乡与上班在电脑打游戏,下班在酒肉海挣扎,夜里在天上人间战斗相比,也要好的多。接近基层才能了解基层。就算打扰了农民,他们也只会感恩。只要你脸上偶尔露一丝笑意,就是赏赐给他们一年的春风阳光。因为你们是他们的父母,是社会的精英,是命运的使者,在他们面前,你更能找到自信和威严。这尊卑名分早已注定,就是在乡下也不可乱来。这对心理健康也有好处。当然这只是副产品。
其次,这个运动名字响亮。大家都知道全国都在控制三公消费、严禁公款旅游,重庆当然不会顶风上。换个名字叫下乡就不一样了。不用向单位请假扣薪水,还能成为年终总结的亮点。况根据红头文件精神,下乡要三同,不坐一辆公家浩荡的豪华小车,不排一顿村里乡镇的公款宴请,不用一个农民伺候自己吃喝,不给一家百姓添乱添堵,每个下乡干部几天不花公家一分钱,只买饭票吃和农民一样的粗粮淡茶,那简直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模范复活了,这典型意义就更大了。当然了,下乡的衣服总要换一下,如同红歌队队员要装备一套红军服装,这点钱政府还是拿得起。不能让个人吃亏吧。
再次,这下乡的硕果一定会很丰收。有人说机关干部不认识庄稼,不会做农活,在农村什么都做不了,对此我坚决反对。就算不种庄稼,至少见到庄稼了。据说庄稼比农民更讲政治,它们只要一看到领导身影,就会像党员一样无欲无求只想奉献。想当年毛主[xi]视察过的稻田,就创造了亩产六万斤的世界纪录。就算重庆领导比领袖魅力小一点,产量翻番还是有可能的。更神奇的,听专家说那些在电视上被首长拔起来,研究了旱情,分析了根须的麦苗,一个个也都复活了,甚至还成了单株最高产的标杆。这可是只有神奇土地才有的特色。要是25万干部都这样做一次,重庆一个市的粮食就够全国消费了。这不是更大的好事吗?
最后,下乡一定还会有些意外惊喜。例如某人在同住期间可能遭遇一见钟情,相中一个村里的长辫子小芳。春宵一刻值千金,即使只有一周,即使以后只剩回头一望,那幸福的滋味也会永恒记忆。不过,类似的意外惊喜,要各人自己掌握火候,不要影响稳定大局,也不必写在红头文件里宣传。
当然,这些都是呆子瞎猜,千万不要跨省。严肃的说,就算公仆不认识麦苗韭菜,农民也不该笑话。毕竟社会在发展,人各有分工,农民都知道公仆的本职工作是做父母。一辈子没见过世面,有机会这么近距离接近父母官,这是多大的荣幸?有这一面之缘,没准将来到政府门口,还记得这个曾在自家田头饭桌炕头一起呆过的名字,喊出来或许不会被拖开、被误打,至少力度会小些吧。
至于领导走了以后,仍埋在田边地头的苦难和无奈,仍藏在炕头灶膛的苦辣和坚韧,还是留给自己慢慢品尝吧。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干部不是观音,怎能要求他们总呆在你头顶三尺,有求必应呢?
听说一个省级老干部,从没干过农活,离休后也在城里养老。可觉得无聊就下乡了。后来种地养鸡当了农民。现在不仅自给自足,还能给儿女供应不少绿色蔬菜。而他自己不仅身体好了,整天也很快乐。如果这也算干部下乡的话,倒是很想推荐重庆学习学习。如果学习他的干部,不限于重亲而是全国,不是一周而是全年甚至一生,不是25万而是所有消耗每年7000亿国币的公仆,……那才是国家幸甚人民幸甚的大好事呢。
25万干部下乡了,并没影响到重庆的正常运作。2500万公仆务农去,国家一定也能照常运行。真这样的话,至少这样会减少很多税金的浪费。或许将来的重庆农民,能见到薄书记的公子带来英国更先进的耕种技术,那农民一定会更高兴。只是会有这么一天吗?更彻底的,如果干部们直接当了农民,而农民们来替他们成了干部,这国家会是什么样?
忽然又想到去年那张著名的植树节照片,照片上几个光彩的领导,手拿铁锹植树培土的样子相当精彩。只是摄影师太不地道,恰好放大了领导脚上蹬的套鞋,抓住了铁锹上没一滴土的焦点,这让一帮不明真相的群众嚷嚷了好一阵子,大坏了领导的形象。从这个角度看,很想提醒重庆干部一声:下乡很重要,挑选摄影师更重要,至少政治关一定不能马虎。
民以食为天,国无农不稳,这也算个真理。在关键时刻,皇帝从龙椅上下来亲自扶一次犁,很有必要。要知道皇帝劳作一分钟能超过农人耕种一年,天子一人的作用胜过了社稷的千万黎民。至于在平常的日子里,皇帝撒尿时安排谁来扶卵,自然要按皇宫的岗位责任制,挑选专人负责,怎能让皇帝亲自动手呢?
于木鱼宅
2011-3-4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