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话题,真不知什么滋味儿,用“五味杂陈”基本合适吧。
这是说发表的文字文章里时不时地有这样的几个字,其中含义令人咀嚼和回味抑或说意会。何以如此呢?只能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把文章做这样的处理,有不得不为之的客观效果。多少有点遗憾的味道蕴含其中。
细嚼这几个字,令人联想起早年的一件事。记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有幸从一个朋友处借来一本《金瓶梅》,连夜读了起来。那是本删节本,书中多出有括号标明“此处删节xxx字”,被删的内容正是故事情节关键骨节眼儿处,共有几十处之多,达数千字。你删就删吧,干嘛还要注明呢?令人实在是欲罢不能而不罢不能,真是吊胃口!真是可气加可憎!这是我第一次享受这等待遇。事情凑巧,几年后花了一点小小的代价读了“足本”。其实那还是删节本,只不过有人把删掉的文字一一写于稿纸上贴于删节处,颇费神和功夫。删去的是什么玩意儿呢?尽是一些不宜见天的男欢女爱的场面和细节。这样的文字怎能叫思想觉悟低下又不具任何抵防腐抗力的小百姓看呢?叫你看完不能自持跑到街上耍流氓如何得了?想想删得有道理。又过了些时日,在一本描写高层人物的书中得知(不知真伪),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伟人就叫省军级干部读此书(足本),以了解封建社会之可恶,结果个别领导不认识书里的个别字词而求教秘书或孩子,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政治素质不同、思想觉悟不同、人的等级不同连享受删节的待遇也有别啊。 第二次享受这种待遇情况就有所不同了,那是看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书里倒没有“此处删去xxx字”,平凹先生大智,玩出了新花样,用一个个空白的方框代替了一个个本来应有而未有的实心文字,这一次,把一批国人的胃口真正吊了起来 ,我又有幸看到高人补全的《废都》足本。此后,留方框成为一些作家的惯用手法,国人随之习以为常。
孰料,后来者居上,兔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中创新出了以一个个圆圈儿代替想说而未说的文字。
实际再往深里说,“此处删去xxx字”这还是客气的,有的干脆整本书只剩个书名了,内容全部被删节了。像我们知道的古典小说《肉蒲团》等。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被删节的文字不适合一部分或全体读者知晓。颇有玩味,一种是官方控制使然,另一种是作者使然。官方所为者,大多是官方认为有毒有害于社会和民众,一部分是所谓“黄色淫秽”低级下流的“糟粕”,不宜良莠不分好歹不变的草民百姓知晓,另一部分则是所谓“反动书籍”,抨击谩骂诋毁污蔑官府,更不能令其公开宣扬。历朝历代如是也。另一种是作者迫于官府压力或故弄玄虚有意为之,把一些自己想说又不敢公开说,不说又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内容,以各种形式和花样表现出来。这客观上就有悖于俗话“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常理,既然话不想说或屁不想放,留给读者一个美其名曰的“想象空间”、吊人的胃口干嘛?真不如压根断了读者的念想。这帮狗屁文人,耍这弯弯绕真没趣、更无聊。实在是应该按到地上每人抡圆了狠揍几十大板!
实际上,这想法很不人性或很随心所欲、很想当然,放到自己肯定冤得比窦娥还冤。谁人愿意那样?有话不能说卡在喉咙眼儿或放到嘴里卷着舌头呜呜噜噜和读者打着哑谜,演员一般表演者读者不一定能理解的文字手语,伸胳膊蹬腿儿比划一大通,读者能否理解或揣测出个一二还是个未知数,就是开动大脑绞尽脑汁子臆想甚或臆造,也未必能揆度出作者的本意。啧啧啧啧,搞这“哑剧” 真是累死人!可谁知作者是何等的痛楚又无奈!那种专门借此“逗你玩儿”拿读者开涮的混球作者能有几何?多数是被迫无奈的不得已而为之也。
这种事,古今不断,花样变换翻新层出不穷。就拿今天来说,网络文学网站要发表文章,就会迎头撞上种种的“规定”,逼迫作者因欲发表文章不得不屈从于一些网站的所谓规定和设置的过滤软件,规避“敏感内容”和“敏感文字”。这些内容和文字又是往往是委实不能省去的,如说道“陈希同”、“成克杰”、“公务员”、这类,也有一些特别的日期、地点、人名等,还有个别的汉字和词汇,如“*吟”、“*”、“牝”等等,看这势头,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限制或“敏感”还有增加的趋势。垒字码的男女老少们面对此情此景,自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乖乖顺势而为,当个遵守纪律的乖孩子为妙。这就要发挥各人的聪明才智了,那“此处删去xxx字”必不可少的出现于一些文章。更有一些作者智慧过人者,拆字、分字、qq表情符号、空字、圆圈儿、方框……百花齐放不一而足,足见下的功夫之大小,就是为了自己的文字能见天。诚可谓,费劲脑筋,一求见天。
何以如此,尽管见仁见智,但还是当说句实在的结实话,被逼无奈!有欲挣破网子的勇敢和迂回,也有迫于舆论压力传统文化及道德的尝试和不甘心。客观凭良心说,有些文字也不能叫它见天,一些描写性事细节的所谓“淫秽黄色”文字也不能叫其大摇大摆地登台耀武扬威。毕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应健康向上,应引导民众传承优秀摈弃糟粕。这里说的另一种官府限制控制之下而“此处删去xxx字”和那些框框圈圈以及那些规避新戏法儿,可谓煞费苦心禅精竭虑,通过种种手法躲避、迂回、跳跃等等办法,倒是让文章见天了,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文章版面上呈现出处处空白和颇具匠心的一个个特殊符号……煞是别出心裁、煞是靓丽夺目。这,是否中国专利不详,至少是新时代中国又一特色,也算领导一次新潮流,叫国人扬眉吐气一次。写小说的、写杂文的对此绝不陌生,人人都会运用自如。咀嚼一番,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是文人不自律要出圈儿,还是官府有点过于神经紧张,谁人能说出个所以然?
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创作之前就要为为了这些“撞红线”的文字费脑汁找出路想尽各种的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良性优质细胞的浪费,于作者于读者皆是一种无奈的惩罚。但,又不得不这样,否则文章难以见天,即便蒙混过关说不准儿检查大员就偏偏查到了,顺顺溜溜还是被拿下,作者结结实实成为新一名不长眼的倒霉蛋儿,辛辛苦苦点灯熬油的心血就这样白白打了水漂。这样的实例,在网络文学网站已是旧闻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发现这个刺儿头,就光荣地上了被关注的“知名作者”名册,荣幸地被记录在案,以后时常被关照,同时查查你以往发表过的文章,即便是发表一年半载的文章,只要有违规之嫌毫不客气删掉没商量。更有倒霉的,有关部门和人士为了省事省心,干脆一次彻底清除后患,把这些个找茬的账户(id)一封了之,以后再不为之费心费神!这样的“倒霉蛋儿”老朽就认识几个,至今愤愤不平,何用之有?谁叫咱不识时务不长眼呢?你以为你是谁呀,你以为无法无天了,你以为就没人管你了?通过此事叫你知道知道什么叫“管理”!
被删掉文章的、被封账户的,所写的文章皆是胡说八道或凭空捏造么?抑或是反社会反官府么?恰恰相反,非但没有胡说造谣反而皆是有根有据的大实话,只不过是有人不爱听罢了。孰是孰非,谁人评说?找谁讲理去?谁给你讲这个理?一介草民、一介文弱书生除了忍受的份儿还能奈何?
把文章做成这样,文人愧疚,汉字汗颜!
写这一两千字颇费劲,比平素写两篇文章还费劲。行文至此,回眸上述文字,哦,呸!俨然嚼了一大把死苍蝇,除了恶心没有一点可值得记忆的!
2011.02.23. 21:20
-全文完-
▷ 进入墨非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