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国家出现“失足妇女”和“农民工”这两个全世界独有的名字的时候,我想,要是孔子在世,肯定会从道德的观念给予分析,儒家对于从事具体的生产劳动行为视为“鄙事”的观点也会从失足妇女和农工的真实含义上得到论据,毕竟在孔老夫子的眼里,百工技艺都是小道,只有伦理道德才是大道,在孔老夫子的这套理论中我们很难用另外的观点把它推翻,毕竟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向往都是美好的,凡是跟伦理道德违背的行为在人们眼里都是卑劣的行为,孔老夫子把百工技艺跟伦理道德分成两种对立,其目的也就是让人们在心中平衡这两者的分量,到底是伦理道德重要还是百工技艺重要,人们在这种错误的引导下不由自主也就上了孔老夫子的当。
孔子把劳动和道德完全剥离,用“君子怀德,小人怀柴米油盐”的勃论来加大两者之间的距离,甚至用君子是风,老百姓是草,只有君子之风吹过,草才会动来比喻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否认了劳动者的存在和主动性,从理论上为统治阶级奠定依据,维护封建特权对民众的统治。
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执政利益,所有被收买了的御用文人无一例外都在编造假话欺骗民众和同僚,用他们所谓的道德观来麻痹民众,以维护君主(实则维护封建的统治)的名义号令民众,甚至不惜以牺牲民众利益的代价为自己编造的假话劳民伤财,诸葛亮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代表了多少文人士子的梦想已经无法计算,他的假话成了后世欲成英雄的人们“了却君王天下事”的知识和情感来源,但又有谁想到,正是诸葛亮顽固坚持错误的战略路线,为了圆假话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生前,没有人敢于怀疑他的假话,当他死后,费讳首先就开始怀疑,费讳和姜维是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两个支柱性人物之一,多次兴兵未达效果以后,费讳开始反省,他对姜维说:“以诸葛亮的才能(他还不敢当着姜维的面诋毁诸葛亮)尚不能平定中原,我们更差远了,我看不如采取守势,保民守土”。但姜维要坚持诸葛亮的大话路线,听不得这样的劝解,也是凑巧,延煦十六年(公元前253年),费讳为魏国的投降将领所杀,姜维再也听不到反对意见了。在费讳死后不到半年就展开了对魏国的军事进攻,这个时候,距离刘禅的被抓仅仅还有十年!
七年间,诸葛亮为了实现他的大话,六出祁山,把国力消耗贻尽,这种消耗全部是搜剥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兵员的抗充,征战路途民不聊生,多少生灵涂炭,都出于“出师表”的假话当中,看到书中英雄们打斗的精彩场面,又有谁知道,一将成名万古枯,死的最多的可是平民老百姓啊!
我不否认愤青们在观看三国演义时的激愤情绪,更不敢否认愤青们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时的激昂情结,有人赞赏诸葛亮的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忧国忧民,匡扶社稷的壮志情怀,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为天下之大忌,为了实现自己明知不可为的大话,把民众的根本利益置之度外何来的忧民?至于他的忧国那要看他忧的是什么样的国家,封建集权也值得维护?刘禅式的君主也值得维护?难怪孔老二的塑像也能从古墓中搬到天安门广场,原来是要复辟!
代表虚无主义的其实正是孔老夫子本人,他的理想主义根深蒂固,表面上看,他的学说句句在理,可句句都把老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句句都在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用严肃的态度来阅读历史,审阅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所有的谎话都是御用文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所编造的,他们的立场不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不是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就像叶落先生所教导我们的,要想出书,那得按照编辑的意图来写作一个道理,那个人的思想呢?个人的情感流露呢?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