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厦门行芯茹芷

发表于-2011年02月19日 晚上8:24评论-5条

过罢年,心中总有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纠结着,好友敏约我去厦门玩,我们便踏上了旅途。 

厦门,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同是滨海城市,和大连相比,少了功利;和青岛相比,少了喧嚣;和三亚相比,少了狂热。厦门,像一个温柔娴静的少女,静静地守候在祖国的南方。

我们从住宿的酒店出来,便到了思明区。思明区,是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抗清基地。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清朝民族压迫政策的痛恨,遂命名为思明区。今日的思明区,已没有战火的硝烟,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区。区内建筑鳞次栉比,屋舍俨然,公共设施齐全,是科技,文化,旅游的胜地。没有工业化的过度污染。思明区,如厦门的一粒明珠,展现她独特的南国风情。街道进行了拓宽,但历史的遗迹得到了保存。古朴厚重的宏伟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古色古香的民居,宛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传说中的郑成功兵营,水操处,至今仍保存完好。看到斑驳的城墙,透过历史的硝烟,民族英雄郑成功那叱咤风云的英姿宛如眼前。风景如画的厦门大学也坐落在思明区, 厦门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鲁迅,林语堂,顾颉刚等人当年就在这里执教,讲学。鲁迅先生就在这里完成了《朝花夕拾》的创作。看到鲁迅先生所题的“厦门大学”四个秀丽,潇洒的大字,我的心久久沉浸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一份久违的圣洁在心中流淌。。。。。。

离开思明区,我们赶往下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集美区。集美,原名尽头。明朝时,一位集美籍的进士觉得尽头十分不雅,便给家乡改名为集美,后遂以此名。集美区,一个清净祥和,浓浓书香的心灵庄园。集美大学,宛如江南碧玉,栖息在绿树红楼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博爱笃诚的思想,迎来了一批批莘莘学子,在集美大学校园里,洁净简朴的小路,行走着清风流水般的青年学生,让人由衷感到:年轻,真好!求学,真好!集美区的面积并不大,但处处显示出轻妆淡抹的美。一条条曲折的路,一丛丛繁盛而不招摇的绿,一声声婉转的闽南丝竹,处处显示出素雅,简洁,流畅的美。集美还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长眠地,他遗志中的归来园早已落成,成为无数华侨的心灵庄园,足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集美区里,百般雅致;归来园中,万古清风。先生已随清风去,只留下朵朵白云。

鼓浪屿,是厦门的标志性景点,鼓浪屿之与厦门,犹故宫之于北京,已成为厦门的名片。我们坐上当地的轮渡前往鼓浪屿。在轮渡上,船在轻轻晃动,看着两岸如画的景色,真有“画舫水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鼓浪屿上,有许多欧式建筑,还有一些是西方哥特式房顶,整体布局典雅和谐,美轮美奂。爬满青藤的矮墙,触手可及的青砖碧瓦,无一不显示出那份成熟,自信,珠圆玉润的美。就连脚下的小路,也极少被水泥浇灌,而是青石板铺就,随着地势起伏而高高低低,明灭可见。墙上绿藤,石上青苔,清丽而不妩媚,纯净而不空荡,极有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情怀。

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再没有哗哗的海水声更让人觉得亲切的了,鼓浪屿的海,有一种温柔,淡然,宁静的美。风很大,层层的海浪翻卷着,白白的浪花冲向我们的脚下,海上飞速前进的摩托艇,大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气概。浅海处兀立的礁石,青黑苍凉,在海浪的冲刷下,依然含着笑,温情地迎来一批批游客,送走一轮轮夕阳。岸边的棕榈树,枝叶婆娑,和远处的亭台楼阁一起,让我烦躁的心也沉静,要和她融化在这诗意如画的仙境里。

菽庄花园,是鼓浪屿又一处美丽景点。据说,菽庄花园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建造的私家别墅。九曲回廊,舞台歌榭,屋舍建造极为精致,从房屋建造结构和布局来看,设计极为精妙,注重了和周围的海水礁石巧妙的搭配,处处显示了主人那份高雅,隐逸的情怀。距菽庄花园不远处,有中国著名的钢琴博物馆,在那里,一架架钢琴,无声地回荡着远去的黄钟大吕。这些钢琴,均十分珍贵,在里面,不允许触摸,也不允许拍照。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精巧秀气,有的尽显豪门风范。据说,每一架钢琴都有一个传奇故事,那么,这么多的钢琴在当年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呢?清音一曲众水皆和,铿锵满耳万山争流。

“天下名山僧占多,”而南普陀寺却未曾占据名山大川,在海滨中伴着晨钟暮鼓。进入南普陀寺,山门并不大,但完整地保持着南方寺院的特征。起伏不大,高低相映成趣。大殿中供奉着西方极乐世界众神塑像,偏殿是传说中冥间的塑像,有恶人下油锅的,有磨盘磨人的,小鬼青面獠牙,场面森严可怖,令人不寒而栗。从大殿出来往后走,出现一面斜坡,上书一巨大金字“佛”,据说摸了这个字可以消灾辟邪,我们便上前摸了摸,祈求平安。这面斜坡因势造型,修建成起伏不平的石阶路。往上走如果回过头看,可以俯瞰南普陀寺的正殿布局,朱檐碧瓦,绿树红墙,雕栏画栋,尽在禅声钟磬音里。南普陀寺西边,有许多禅房,禅房并不大,石阶旁,墙角处,尽是青葱碧绿的花木,有的花木过于高大,遮蔽了禅房,再加上青石小路如犬牙差互,“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用在此处,是再恰当不过了。南普陀寺,还有全国著名的闽南佛学院,为禅宗文化释义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佛协主[xi]赵朴初先生曾经在这里讲学,足见此学院的非同寻常。

从南普陀寺正门出来, 迎面是一片池塘,说它是片,是因为石因水而活,水因石而变,不见太明显的堤岸,只见绿叶红花在水中静默,水中散落的石头,自由,随意。和远处大海相映衬,举头四望,空留着花魂鸟语;烟波千里,消受得明月清风。这时,一群鸽子飞过来,也不避人,在我们的脚下踱来踱去觅食,倏忽,扑棱一声飞向天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些白色的精灵更让南普陀寺显得幽静,安详。

离开南普陀寺,我们就要踏上归程,阵阵的海风,带来了凉意,我和敏走进一家咖啡馆,要了两杯咖啡,袅袅的雾气里,多像我心中的愁绪,我轻轻吹去这些雾气,呷了一口咖啡,苦中带甜的味道。一地的闲愁就让它随风飘散吧,明天,当是一个艳阳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芯茹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亦仁亦智点评:

按照地点的演绎,叙写了厦门之行的所见所闻。以写景为主,叙述中穿插议论,恰似“清明上河图”,把厦门之行中的名胜古迹、如画的风景,给读者制作成一轴长卷,很分名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拜读后受益匪浅!

文章评论共[5]个
亦仁亦智-评论

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感谢作者对散文版面的大力支持,来看作者,问好!at:2011年02月19日 晚上9:58

水哥来了-评论

厦门多年不去了,怪想念的。感谢作者让我重温厦门行!at:2011年02月19日 晚上11:31

亦源-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at:2011年02月20日 清晨7:57

杏花天-评论

认识鼓浪屿,是从那首《鼓浪屿之波》这首歌里……那歌声中所描绘的美丽图景令人对鼓浪屿心驰神往……呵呵!如今在水儿的笔下,再睹鼓浪屿风采,依旧有当年初识它时的那份喜悦……at:2011年02月20日 下午4:11

杏花天-评论

水儿空间的文章,芳悉数读过,有着很大的感慨:水儿现在的文字竟和前期的文字有着天壤之别,前期的文字多是感情的流淌宣泄,意至情动,尤以情为要义;而后期的文字,却在结构、遣词造句乃至引用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精进,就是说开始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了,如此更利于情感的自然表达,更加能打动人心了,呵呵!看来真是越写越有魂魄啊!赞一个!努力为文定有收获,加油!at:2011年02月20日 下午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