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算来,从出生到现在,真正呆在家里的日子只有十七年。十七年的光阴就留在了家里,于我来家,十七年的家有着太多的回忆。那时候家里住着两户人家,我们一家三口和小叔叔一个人。在小叔叔未娶亲之前,房间就是小叔叔的。也就是说,我的出生在爸妈房间,我的童年也在爸妈房间。
在我即将升入初中之际,三爸家准备造房子,于是腾出了旧房子给小叔叔当新房。于是,我也就有了属于我自己的一个房间。房间虽小,但是我自己的。我是欣喜的,也是激动的。终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有自己的房间了,真好。
由于家境的原因,我没有其他同学那么多的玩具,也没有电视可以看。最多的也许就是爸爸的书,从《农民文摘》到《毛泽东选集》,再到《邓小平理论》、《春秋》、《左传》,这些就是我童年的看得最多的书了。我没有零花钱可以拿来买自己喜欢看的书,比如《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等等适合我们那个年纪看的书。所以,一到暑假,我去外婆家,就疯狂地迷恋上表妹的童话书,似乎是为了弥补这一个学期以来的缺失。现在想来,我这么喜欢看哲学类、社科类乃至宗教类的书,是有原因的。因为儿时的记忆与这有关,儿时打下的基础,令我想继续看与之相关的书。有时会觉得挺困惑的,看了那么多的哲学书,我却越来越看不懂人性,也许了解人性是成长的代价,是成长代价所带来的痛吧。如若果真如此,我也就欣然接受,不去想着人性的是与非。
十七年来,在这个家里收获了感动、欢乐与泪水。十七岁那年,我背上行囊,踏上出外求学之路。同时也开始了在异乡的生活。走在异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我。正如郑智化的歌里唱的那样,“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的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直到有一天,妈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般点醒我,“妈妈想你了,只要一个电话,你就能开着电瓶车回家。可是你如果住宿舍了,妈妈想见你都见不着。”是啊,我长大了。可是妈妈逐渐在变老,她想她的女儿,她想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又有什么错了。想到这些,我发现自己真的很狠心,狠心抛下妈妈这么多年。从十七岁离家,到现在,十年。十年的光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以等?
记得有部电视剧里有一段母子间的对话。男主角穿上新军装在家里显摆的时候对母亲说,“妈,我长大了。”男主角的母亲帮儿子整理衣领,“妈真希望你不要长大。”男主角有点疑惑问道,“为什么?”男主角母亲有点感伤的说,“长大了,就不属于妈妈的儿子了。”这恐怕是天下父母矛盾的心里。小时候盼着子女们快点长大,不要这么调皮。可子女们长大了,一个个离开了家,直至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后,他们又开始怀念子女在身边的日子,有点伤感的,要是孩子们不长大该有多好。可是,人总是会长大。我们曾经为人子、为人女,以后我们就是为人父、为人母,感受着和自己父母同样的心情。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循环。
我总在想,当年若在我之前或之后,妈妈再生下个一儿半女的。那她也不至于这么孤独吧。而我的童年也不会那么寂寞。有一个哥哥(姐姐)可以让我撒撒娇,耍耍赖。有一个弟弟(妹妹)可以让我欺负欺负。有时候特别羡慕别人家里的老二,上有大,下有小。可惜我生在八零,可惜那个时候政府规定一孩光荣,可惜妈妈只想要我一个。更多的时候我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有些惆怅只能写进日记里。
现在虽然已经离家,但我还是贪恋妈妈的怀抱、妈妈做的饭菜、家里的那张大床……
-全文完-
▷ 进入尔冬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