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又有发乎情,止乎礼及操千曲而后知音,声气相求为知音。看来这都是无声不知音,知音乃与节奏声韵的合拍,也就是被人称之为能够沟通的或已默契如心心相印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知音重在精神。然而《知音》杂志却让人们在阅读与领略人情美人性美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不美。在美与不美的审美对比中感受并发现心灵与生活中的知音,这知音就是一种思想旨趣的非常美好。也让我联想至花好月圆夜与沙暖睡鸳鸯。在qq空间里做自测题,我居然因为回答出“回头一笑百媚生”而竟成古代的美女杨玉环了。这不禁然又使我想起传奇的大唐、绝代的《霓裳舞曲》和我心悦而相为知音的男人唐明皇来。他文治武功,精通音律,才华出众,世所罕杳。
人都说知心、知己、知音是相同的境界。我却不这么看,我以为知心能相对,知己能相酬,而唯有知音才能相和意会,产生出心灵的最高共鸣,并且能一唱一和而出。自古知心世间常有,知己一生难求,知音却是千古难觅。上下五千年,只有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只有李清照赵明诚共《金石录》,只有司马相如卓文君《凤求凰》,只有蔡锷小凤仙英雄美女长风绕战旗,即使那苏小妹与秦观也征联出应对难。所谓知音,琴瑟和谐,在天结为比翼鸟,在地化为连理枝。知音者,懂我文,惜我曲,赏我舞,志同道合。我们因爱好相同而思慕对方,只为引颈渴求,进而相濡以沫。
南唐李中诗云:“竹径每怜和藓步,禽声偏爱隔花闻。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遇上你是我的缘,没有你,我的文字在哪里,我的霓裳该有多么寂寞。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亦道:“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而没有你的理解,霓裳只是霓裳,无曲何以歌舞?三郎呵,玉环梨园下拜,幸遇知音难,故折服于你,也是为艺所擅长征服。我们的爱情生死难抛,始终不渝。说什么荒淫误国,纯属是天妒良缘。
天妒良缘将我害,我不得不死,你不得不赐我一死。谁知你垂老之际顿失知音,白发一夜如霜降。知音本难遇,失知音再觅知音更是何其难,难上加难!李清照晚年再嫁的误嫁不很堪悲吗?虽然也有人说:“十步之内有芳草,百步之内有知音。”更有人说:伯牙不该绝琴。是啊,不该,不该是理性的,该才是感性的,这就是情痴难耐啊。绝琴以谢知音。可见古人多么重情义!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就说我们现在的网络以文交友吧,知音即为读者。但是,对待同一篇文章,并不是每一位读者都能声气相投,产生共鸣,有鲜明的附和,有感同身受的理解。我做编辑给会员朋友们审文写点评就非常有体会,点评一写到位,朋友们会极感激并表示感谢。相反,如若点评没有到位,其结果不就相反了吗?就有人怨来有人嗤。
知音不是天衣无缝。自古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沟通则必有知音,然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这样的知音又是否能每文篇篇喜欢?大多数的知音还不都是默默的?不过,我最喜欢的要数已经熟悉了的,却能整天默默相对的粉丝团的一些热心的粉丝。
有知音好,知音温馨,使人不觉此生孤独。可是有人居然说无知音也好。说没有知音才有罗梭的《瓦尔登湖》,说没有知音才有自己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注,才有自己这个特立独行的灵魂。我想该不会有人说史铁生是没有知音的吧。他的灵魂不是一直在向着自己的心灵深处越走越远吗?可是他不缺知音。不是很多人因读他的《我与地坛》也向地坛深处走去了吗?有了知音的路,心灵的路更好走。所以,我并不是认同所有同享寂寞者都是知音。但是,我想唯有写出了更好的容易沟通的文章,我们才会获得更多更高更妙的知音。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如村上的《挪威的森林》。
知音难寻,知音难觅。今生谁与我是知音?我可以与一首欣赏的歌曲共知音,也可以和它的歌唱者共知音,或与一篇美文共知音,或与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共知音。可是,谁成为我心上的知音?——知音的爱人呢?——知心女友不是,知己蓝颜也不是。情人已弃,爱人的心依旧漂泊在与我相逢、迷失、擦肩而过的路上。每当想起这些,我都会觉得人的一生充满了遗憾。然而,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中我还是能够察觉出在自己的心弦之上,冥冥之中有丝丝清朗的风一样的微颤掠过。虽然这微颤如扑朔的蝶影与迷离的花丛,如梦中的相会和真实形象的诱惑,却给予了我一种心灵至上的思想唯美。正是因循着这一本能而自然的直觉,我开心了,愉悦了,载歌载舞,兀自执狂。
他在,他在,我每天都会这样对自己说:知音,那是一种只能接近却无法捕捉的微妙,我们真的不必太在意,犹如我们真的不必太认真。因为我们一认真,或许他就不存在了。他只在我们的梦想中,也或者他就是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某个人,在一起相陪过,祝福过,快乐过,都是些精神上的沟通,甚或也有情的许诺,始终不渝或者不离不弃。所谓的知音,所谓的知情,所谓的知心,所谓的知己,要知道世界上的原来并不可知。所有的一切并不都存在于表象,并不都是可以捉摸。有语言之不能及,有事实之不能及。一切不可捉摸!音,音在哪里?耳边飘边,真实听过,知道什么?——来也,去也,匆匆如也。然,知音知否?于是,写下此文,说与知音听。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
-全文完-
▷ 进入罗军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