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6年,孔子先生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鲁国的司寇(最高司法长官)兼摄相事(代总理),上任刚刚七天,就以自己所创作的罪名把自己的学术对手少正卯腰斩,罗列的罪名有五项:
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根据荀子和王允的考证,主要是少正卯的学术兴起冲击了孔子的地位,“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门人去孔子归少正”。
对于历史的考证,人们总是跟现代连接在一起,当年的批林批孔已经被历史所定格,丑美总是在人们的一念之间,丑美总是根据政治的需要来取舍,学术的对手一旦成为政治上的对手,知识分子之间的斗争要比流氓之间的斗争来的科学和残酷.
孔子只当了三个月的官,最大的业绩也就是杀了自己的对手少正卯,这在历史的记载中实属少见,而偏偏这样一位心胸狭隘者却在历史的里程碑中留下如此坚韧的烙印,我想,这跟孔子的理想主义有着根本的联系,文人杀人总要编织出一番理由,孔子杀人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其理由骇人听闻。
心达而险。有才能,有知识,但心怀险恶。里面这个“达”字令人费解,后人的解释是有知识,有才华,可这“达”跟“有”挂不上边,到底这“心达”是什么意思众说纷纭。其实,我认为这是孔子为了对鲁定公一个交代所罗列的一个似是似非的托词,他对鲁定公说,少正卯这个人啊,有野心而且很阴险。这才是能够说服鲁定公的真正理由,试想,如果在承认少正卯有才华和有知识的前提下用心怀不轨来否定对方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鲁定公敢于启用孔子足以说明鲁定公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对于有才华,有知识的学者鲁定公未必像孔子那样要斩尽杀绝,而是要引为己用才对。所以说,这“心达”并不是有知识,有才华的意思,而是反义词,是孔子贬低少正卯的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有野心,也只有这种罪名才能得到君主的理解。
行辟而坚。独立独行而又坚持不改。用这个罪名来杀人并非少见,后人对于这个罪名的解释很显然是为孔子开脱,把学术上的观点对立视为罪过,这对于后人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从秦始皇到文化大革命,孔子一会现身一会隐形,一会被批得焦头烂额,一会被置于殿堂之上。独立独行,这本是自由的同义词,坚持不改,这本是信念的坚定,也只有孔子才能想得出来,所以他对鲁定公说,少正卯这个人啊,独立独行,不能跟鲁定公保持一致,我已经跟他说了不少回了,让他好好学学我的中庸之道,可他就是不改(坚持不改),所以我希望把他杀了。鲁定公听了这话,也只有首肯了,毕竟社稷第一,影响了执政地位那才是大事。
言伪而辩。主张跟与官方不一样的理论并且面还很广。这可是冠冕堂皇的说法,也是最能够消灭政敌的有效方法,当一种主张牵涉的面很广的时候,执政者所需要考虑的也就不是通过理论的探讨来消除影响了,他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把制造主张的源头消灭掉,从根本上来铲除产生敌对主张的土壤。所以孔子在鲁定公面前说,少正卯这个人啊,他的主张就是跟主公的主张不一样,在网上,他的文章一出台就点击不断,目前的粉丝也不少,如果不把他的ip给查封了,就影响主公的执政地位了,所以,我希望把他杀了,给主公扫除后患。这番话,就是旁人听了,有持不同政见者也不敢多说话,只能听之任之了。
记丑而博。总是关注执政阶层的丑闻而且面很广。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孔子在跟鲁定公说了上面的三条理由以后,鲁定公还稍有犹豫,认为就这样杀人,理由还不是很充分。孔子当时对鲁定公说,少正卯这个人啊,就喜欢调查别人的隐私来加以宣传,像狗仔队似地老是纠缠在一些生活作风问题上,前几天齐国送过来一批女乐,主公多少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可少正卯这个人到处宣扬,说主公沉浸于女色,在网上还说主公把这批女乐封为将军是逆天行事,大逆不道……他老是关注执政者的丑闻而对主公的生理构造不闻不问,像这种人就是该杀。
顺非而泽。孔子对鲁定公说了上面这一番话以后,还说,少正卯对于目前你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很有看法,他手下已经集合了数量很大的一个团体,正在申请挂牌开张,要走蛮夷的自由民主之路,此等蛮横之徒如果不及早铲除,后患无穷。鲁定公说,用这个理由来杀他,似乎说不过去,而且要引起外交上的纠纷,是不是另外找一个含蓄点的理由。孔子想了许久,说,顺非而泽。蛮夷为非,顺非即卖国,他不但卖国还以卖国为荣,这理由够充分了。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