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宋江,他曾是八百里水泊的梁山之主,是一百单八将的总头目。是名为替天行道,为国除奸的侠义之士。也曾在山东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里当一名押司小吏,是大宋王朝所管辖众多官员中的无名无望,非正式的那种国家公务员。
宋江的出身若是按照阶级区分,是那种小康的中等家庭,至少不像一些个平民百姓似的连最基本的衣食问题都难以安稳。他可以说是出身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身处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氛围里。而实质上他自己也一直都对于这种环境,这种生活是较为满意的。他是个颇有自知之明的那种人,但也不完全,因为他一样对于那个社会有所厌恶,有所憎恨。处在一种心理矛盾之中。如果没有突兀的发生闫婆惜的案子,如果没有官府的通缉,他会一生一世都只甘愿呆在那个小县城,期望着自己有能够步步高升,一帆风顺的前途,从而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可现实终究是现实,并不是年少时光的绮丽美梦;也不是陶渊明老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先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大宋王朝是个怎样的形式:外有番邦侵扰,内有各路反叛。而朝廷掌握政权的又都是些个不顾百姓死活,只知道自图快活的奸臣乱党。皇帝更是一个耳朵软的昏庸无能之辈。可以毫不掩饰的说,当时的大宋王朝可谓奸臣当道,乱党横行。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同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宋江只作为一方的蝇头小吏,又能够想什么?又能够做什么?
宋江可以说从某一方面讲也代表了当时的下等阶层的世相百态,当时社会老百姓的生活处境。虽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就连最后被迫逼上梁山都是无可奈何的,还有其他一些梁山好汉亦是一样的无可奈何。
但是欲想要一种彻底的改变是需要拥有大心胸,大气魄的。可惜宋江只是一蝇头小吏,在他的身上并不存在这种闪光点。而拥有这种闪光点的人却过早的身遭罹难,含恨而去了。那就是梁山水泊的前头领:晁盖,晁天王。尽管他也只是一介草莽,但在他的身上却可以看到那种大英雄的大气魄;更拥有大英雄的侠肝义胆,热血忠肠。怪只怪时运不济,命运捉弄人。结果便成全了宋江这个好钻营,想着往上爬的蝇头小吏。虽然当一个草头王并非宋江所愿,但是他早已是胸有成竹的,早已是有所预谋的。
在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山头上赫然迎风招展着一面鲜明的旗帜,上绣四个大字:替天行道。就是这四个字,就是这替天行道,便几乎能够诠释出宋江对于朝廷的态度,对于自身现状的态度。
何谓替天行道?就是替天子,替当时的那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赵佶去扫灭奸党。不言自明的,从宋江的内心出发,他并不想去造反,毕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吗。宋江只是一小小的文化人,虽然也羡慕江湖,喜欢去交一些个江湖义士,也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那么一点点庸俗的虚荣心而已,为了标榜自己有豪气,有胆魄的七尺男儿。结果还是有成效的,被人冠以“及时雨”,我想宋江是应该有所满足了吧。
一百单八将,从《水浒》的开篇就已经注定了结局的悲剧性。从洪太尉开始,从放出一百零八道妖气开始。请注意是“妖气”,而并非什么祥瑞之气。这便已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悲惨后果。因为自古以来妖都几乎是邪恶的化身,又所谓邪不侵正。我想作者在写《水浒》的时候就是在持着这样一种思想,一种传统的忠于君主,三纲五常的思想。即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还有仁义礼智信。中国的传统礼教都是经过历朝历代的掌权者一再反复推敲过的,所以都是有利于掌权者的,才会得以留芳百世,流传千古。反之则会遭到及其悲惨的命运,最终被判为反面言论,处于死刑。
宋江作为一百单八将的头领,主宰者,所作所为自然而然的也在某一方面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层面和意识形态的传递。
所以宋江是这样一个形象:虽然胸无大志,却又不甘于平淡;虽然目光短浅,却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毕竟他还是要寻机钻营,光宗耀祖的。而当一切都仿佛已无望的时候,在成为梁山之主后,他毕竟也是看到了自己的后果,预见了自己的未来的,你就是被获遭擒,已正国法。所以他要为自己考虑,为弟兄们考虑。最终还是以一个蝇头小吏的思想去所作所为的。投靠朝廷,继而改变这种原本就存在于内心的危机感,恐惧感。可是历史早就在告诉着我们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能够坐江山,当皇帝,谁就是真正掌握了真理的人,谁就是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否则你只有去听命于人,随波逐浪的分儿。自然,欲想这么做,是需要许许多多必然和偶然的条件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得民心得天下。宋江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至少是对其特别有利的。可惜他却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许不是没有看到,是不敢去看,不敢去想。因为原本的忠君思想所制;因为原本的小吏小民意识所使;还因为他是宋江,而并非晁盖。
应该说宋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从他的所作所为里便可见一斑了。最后的最后是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而害了梁山的众家兄弟。
也许他亦未曾想到会这样?也许原本他就是鼠目寸光?
2011.02.
-全文完-
▷ 进入nzx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