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岳父的几件往事(叙事散文)可子

发表于-2011年02月05日 上午11:26评论-3条

文/王大可(可子;可可子)

近日整理书橱,又见到那个几乎被遗忘了的采访素材本,使得沉睡了十几年的记忆在瞬间被唤醒。

“过去的,就真的过去了吗?是的,它永远地过去了。但过去的并不等于消逝。当回忆的手执着而凝重地拭去岁月的封尘,历史还是那样清晰可见。” ——采访手记

这段文字就是那篇报告文学的开篇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四川南部的一家石油企业供职。一天,上级召集会议,传达局党委宣传部要出一本报告文学集的决定,并称这本集子的内容旨在揭示“石油师人”▲近半个世纪,在石油战线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敢于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会议最后明确分工:与会人员每人采访一个石油师人,并根据采访素材写一篇报告文学。

也许上级从采访方便起见,安排我采访我的岳父。

为此,我特地建立了一个采访素材本。

没几天,我的采访工作结束。随即,便细读采访素材,经过提炼,拟出了写作提纲。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为了使细节真实可靠,情节衔接自然流畅,遣用术语更趋专业,我不时地向岳父提问,都能得到他不厌其烦的回答。大约过了两个星期,那篇题目为《从零起步以后》的报告文学定稿了,篇幅近一万六千字。

五个月后,《从零起步以后》变成了报告文学集《风雨石油情》一书中的铅字。

昨天晚间躺在床上,起初闲适地掀动着那个采访素材本泛黄的纸页,后来便刻意去浏览那些标有记号、当年写报告文学时没有用上的素材。这些素材文字,自然是以我提问、岳父回答的方式形成的:

“您是什么时间入伍的?当时在哪个部队任职?”

“1949年9月初入伍,在57师170团二营任通讯员。”

“按有关政策,您应该是离休干部才对,为何享受的却是退休干部待遇?”

“到部队后,就与一道入伍的同志接受军训,但直到 1949年11月1日,部队才把枪发给我们。我觉得这个时间很有意义,也好记,所以后来填写第一份履历表时 ,就在“工作时间”栏里填写这个时间;以后的履历表也都这样填。这样一来,工作时间就在建国后了,也就只能享受退休干部的待遇。”

“有人能证明您是1949年9月入伍的吗?”

“有啊!我们一起入伍的老齐,现在是川西北矿区离休干部。”

“那您为何不在实施离休政策的当年,请老齐向组织证明您的实际工作时间呢?”

“这我考虑过,但没有迈出这一步。换句话说,我放弃了可能争取到的机会。因为我知道,要组织上重新确认我的工作时间,经历的环节会很多,过程也会很复杂;况且几十年过去了,已经物是人非。”

接下来,另一段文字便进入了我的视线——

“早在1959年,您就出任川南矿务局设备科科长了,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您有过升迁的机会吗?”

“1966年下半年有过一次。当时组织上拟任命我为四川石油会战指挥部材料供应副处长,政治审查、干部考察和党委决定的程序都走完了,组织上也找我谈过话,不出意外,接下来就该出任命文件了。可这时,文化大革命已形成燎原之势,造反派正‘踢开党委闹革命’……此事也就到此搁浅了。”

我继续浏览着。下面这段文字反映的内容让我感到对您有失公允——

“1986年企业给职工晋升工资。上级分配给领导班子两个晋升指标,经集体研究,班子决定把其中一个晋升指标给您。后来您给班子其他成员做工作,把这个晋升指标给了班子的一名副职。请问有这样的事吗?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我觉得班子的这名副职成员家在农村,经济拮据,孩子又在上学,应该把晋升一级工资的机会给他”

“1990年企业再次给职工晋升工资。此时您已经退居二线,也即将退休。鉴于这种情况,领导班子决定给您晋升一级工资,而且这个决定已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但上级组织最终没有将这个晋升指标给您,而给了现任领导班子的一名主要成员。请问是这样的吗?对此您是怎么想的?”

“这件事情的进行脉络和最终结果正如你提问前所叙述的那样。如果说我当时对此没有一点想法,那是假的;但我很快也就释然了,却是真的。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退休后,我与老伴的退休金加在一起,尽管也算不上宽裕,但我们也能把晚年生活安排得很好。”

读到这里,我掩卷陷入了沉思。

岳父的这几件往事,如果放在恢宏的社会舞台上来考量,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如果放在具体的人身上,就不是每个人面对这类最自我的名利受损,都能心静若水的。曾经我身边就有一些同事或因职务升迁,或因工资晋级,或因劳模荣获擦肩而过,最终郁郁寡欢、颓唐沉沦,甚至日久成疾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年入川时风华正茂的岳父,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老人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有一年冬天,我与他在火炉旁闲聊,他不无慨叹地说:“当年一起入伍,又一道入川的石油师人许多已经作古,没能赶上今天,我深为他们惋惜;与之相比,能见到今天这个多元多彩的世界,且儿孙满目,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已经很满足了!”

岳父的这几件往事,应该是他人生中遭遇的几次失落,他没有去计较,却以坦然来处置。他生活在简朴之中,却感到十分满足。这虽然反映出的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情怀,但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体现出他豁达的胸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能健康长寿。这让我想起一句在今天已经不常用的古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岳父,祝福您!

2011年正月初二日(2011.2.4)于四川成都

~~~~~~~~~~~~~~~~~~~~~~~~~~~~~~~~~~~~~~~~~~~~~~~~~~~~~~~

▲1952年2月,毛泽东主[xi]亲自签发命令,批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第57师成建制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1952年8月1日,五十七师在汉中北校场举行隆重的“石油师”命名典礼和誓师大会。石油师改编成3个团,一团去延安枣园学习钻井技术,二团赴玉门学习基建工程,三团在汉中就地训练汽车驾驶。半年过后,石油师官兵全部奔赴石油战线,成为当时石油工业的生力军。当时全国所有石油工人加在一起不到1万人,石油师为石油战线增加了近8000名钢铁战士。

随着石油工业的建设的需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石油师的官兵先后有四百多人进入四川,参加四川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原意是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来比喻在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或成功。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 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的地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可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对于这类事情,其实不止发生在哪一个人的身上
我自己的公公有着同样的经历,颇相类似
不难理解,其实很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经历和胸怀

文章评论共[3]个
可子-评论

感谢罗军琳朋友编发并向读者推荐拙作!同时也对其中肯的点评文字深表谢意!《岳父的几件往事》记叙的旧事对年轻的读者来说,是有些久远,但却是上个世纪一代人经历的浓缩影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今天不再可能发生了。但名利和升迁一类的事,在历代都不乏追逐着,当今社会应该印证了这个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能正确看待这类身外之物,或许心身就没有那么累了。at:2011年02月05日 下午4:36

文清-评论

祝朋友新春快乐,兔年吉祥,万事如意!at:2011年02月05日 下午5:45

可子-回复由衷感谢文清朋友祝福!也祝您兔年平安畅顺! at:2011年02月05日 晚上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