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国的爱情是不自由的。
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中国的爱情可以用罗素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是一切规则的例外。
爱情是自由的,首先因为人是自由的,所以爱情也必须是自由的。从爱情的历程来看,爱情的原因很多,结果也很多。
因为理解而走在一起,可以产生不同的几种结果。首先是因为理解,彼此的信任产生情素,再结婚生子。这可以说很普遍,但这样的爱情很迷茫,也很庸俗,太过于公式化。这样的爱情,必然会因为时间和欲望而产生惰性,渐渐的走向了空虚。这样的爱情和婚姻非常适合那些胆小和麻木的人,不过先决的条件是不要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不过这样也很好,感情一般很稳定,种族也在延续,在当今的中国还是很值得提倡的。
现在来说说欲望,说到欲望不得不说说弗洛依德。弗洛依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性即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受到压抑得不到纾解的冲动而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在今天中国很多人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当一个人感情不如意时,往往会通过性欲的发泄来解决。可往往就是道德和法律在制约着。强j*和嫖娼是不允许的,可还是有好多的人在实行着。当爱一个人很深甚至到疯狂的状态,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情况,也很值得同情。爱情是需要理性的,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是属于无意识领域的,欲望是应该荷尔蒙的分泌,所以梦并不是解决的方法。同样监狱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雨果说过:多办一所学校,可以少建一所监狱。在今天我们需要的还是教育,是人性的教育,以自由的方式来接受。教育如此,爱情应是如此。
空想也值得一提,柏拉图的永恒的爱情是一种最完美的空想。有时候空想比犯罪好。空想是完美的,空想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在爱情的国度里自由的发挥,没有缺憾,没有悬念,更不会痛苦。或许这也是弗洛依德的欲望的一种解释吧。爱情因距离产生美,因成全和奉献而神圣。当年的但丁也就见过贝雅特利齐几面,产生所谓的精神之恋而塑造完美的《新生》,这不也是爱情的完美诠释吗。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也可以看成是爱的一种非常合理的解释,当然我并不是劝大家去信仰神或是哪种宗教。在今天网络空虚的年代,爱情因为空虚而美丽。当两个人一旦从空虚而面向现实的时候,美丽的爱情也随之退色,再一次的走向更深的空虚。
以上说的那些,说明爱还是没有走出压抑和约束,爱还是不自由。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可称完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教师资格考试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萨特和波伏娃因为优异的成绩和对自由对存在主义的热烈诠释。说明两个人在心灵上的精神之恋是肯定的,因为有共同的兴趣为基础,因为漫长的理想道路上是一直在同步前进的。这也是柏拉图的精神之恋最好的诠释吧。从萨特看来人是自由的,爱情也必须自由,同时也包括性自由。当两个人的感情不能确定时,可以采用契约的形式,同时并不干涉对方的自由。这样就可以摆脱婚姻的长久的枷锁,在文明的进步历程中,也添加了最美丽的一笔吧。可这并不适合我们中国,在中国诚实是消极的,这样的契约只会被那些丑陋的谎言家所利用。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苛所提倡的同性恋可以看做自由爱情的一种升华,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那就更遥远了,不然那些婚姻专家都会失去饭碗的。
在今天看来,爱情的自由是个缓慢的历程,有时候更是一种悖论。
-全文完-
▷ 进入穷凶极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