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九’的第一天。”当我在台历上信笔写下这行文字后约一个时辰,这座城市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六场雪。
第一场雪是在2010年12月15日晚间9时许纷扬于这座南方城市的。人们说,那是一场瑞雪,将给成都带来平安福祥。直到次日黎明时分,那场雪才逐渐远去,却留下了皑皑的足迹。
其实,成都这座夏季凉爽、冬季温润的城市,过往下雪,也不在年年岁岁,往往是数年一遇。
小都都那天晚上早早进入了梦乡,错过了本该是她平生第一次见到下雪的情景。但次日早间去幼儿园的路上,她看见了行道树、草坪和公交车顶篷上的积雪,也算是一种补偿。小都都在我身后说,她在电视上见到过小朋友堆雪人、滑雪橇,觉得很好玩。南方冬季少雪,积雪更是难得,所以南方的孩子对雪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我想让小都都去体验一下大自然的另一面——用肌肤触及雪的感受,就问她想不想去摸摸雪。她倒爽快地回答:“想!”于是我把自行车停靠在路边,把她从后座上抱下来,帮她取下手套,她便拈了一撮绿化带上的积雪放在手心。我问她:“有什么感觉呢?”她说:“雪很轻。”“还有呢?”我接着问。她用柔嫩的小手拨弄着雪,惊讶起来:“怎么就化成水了?嗯——手心有点冷!”
这个冬天的确有点冷。当前,中国的南方大部被冰雪覆盖,受祁寒围困,北方更是千里冰封;近邻韩国、日本和遥远的欧洲也无不如此。这似乎应验了深秋时节互联网上甚嚣尘上的“千年极寒”论,“拉尼娜”现象▼果真不可一世!也许,当时对此不以为然的人们现在已经“倒戈”了;而另一些对此认可的人,也许此时正蜷缩在某个角落里怀念起酷暑难耐的夏天,渴望听见烦人的蝉鸣了。
早早用过晚餐,见雪后的天色尚明朗,便外出散步,不觉进入了邻近的神仙树公园。园内一派肃杀萧索的景象。植物的枝叶上还依附着少许残雪,有十几只不知名的长尾鸟聚在一起,跳跃着在草坪中啄食。寒冷的冬季使花草都步入了休眠期,它们不再清亮葱绿,代之于赭黄或青褐。而那些阔叶树中的落叶类,如银杏、垂柳、红叶桃、紫薇和木芙蓉等,也已经失去了夏日绿叶繁密、风撩沙沙响的风采,就像鲁迅先生在《风筝》中所描写的那样:“黑灰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往日如织的游人呢,此时怎么廖若星辰了?我挪着步子,同时也为这一现象找出唯一的原因,那就是寒冷。寒冷的确会使人退缩、慵懒,会使人流连于居室,甚至于居室里的床榻。当然,这个判断不免有些绝对,不然无以诠释那些冬泳者,抑或那些在瑟瑟寒风中劳作的人们。
彳亍间,凄冷的微风送来阵阵幽香,让我好生诧异。然而这幽香随着我的脚步渐行渐浓,最终把我引领到了园的西北一隅。在这里,近二十丛蜡梅 ▲映入我的眼帘: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成了不大不小的一片林子,那些连缀在枝条上的花和蕾,密密实实的,正随枝条摇曳。
教科书上说:蜡梅,因花为黄色,并含蜡质,故得名。花开在农历十月,又称早梅;在瑞雪之时怒放,也称冬梅;还由于先花后叶,花与叶互不相见,亦称干枝梅。
从来也没有见过成片的、正值花期的蜡梅,我情不自禁地靠近它们,近距离地凝视那些参差错落、疏密有致的枝条。别看它们黧黑干瘦,但那些连缀于它们、或仰或俯或侧的绽放的花和丰腴的蕾,正揭示出它们面对严冬不屈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我抚摸着蜡梅纤细而羸弱的干枝,却分明感受到它们强劲的脉搏的律动,以及它们炽热的向外辐射的体温。我知道,这片腊梅林在怎样地感动着我,撼动着我固有的人生观。是啊,人生的冬天不是谁都能坚强渡过的!而蜡梅于严冬展现的生命风采,却足以令一些人自惭形秽。
忽然觉得应该为蜡梅抱不平了。
世人常把梅花喻作报春花,倒也贴切,毋庸置疑。北宋诗人、词人黄庭坚的《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就有“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的词句。人们赞颂梅花具有凌霜吐艳、傲雪送芳的坚贞品格,也不可非议,很值得肯定。但把梅花说成“就在最冷枝头绽放”,就显然不准确了。要知道,梅花通常是在早春的二、三月份开放 即便在江南的杭州、无锡和苏州这些春天来得早的地方也是如此。而每年最寒冷的时候要算“数九”中的“三九”和“四九”,即阳历的一月。蜡梅正是在这个最寒冷的时段怒放,把一身清香送给了人间。而此时梅花的蕾仅豆粒般大小,离绽放还需一段时日。有位细心人把蜡梅和梅花的开花时序描述得颇为准确,是这样说的: 蜡梅开残了,梅花刚绽苞。
宋代诗人吴芾有《蜡梅二首》传世,似乎就这一问题在为蜡梅说话:
(一)
谁将栗玉刻蜂房,巧向梢头取次妆。
羞得江梅都避舍,满园不见一枝芳。
(二)
园林摇落独芬芳,未让江梅雪里香。
还恐人嫌梅太白,故来枝上尽涂黄。
这两首诗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很有情趣,令人掩卷难忘;在给人愉悦的同时,还让人长了知识。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婉转含蓄地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蜡梅的绽放吐芳,“羞得江梅都避舍”,或者是“未让江梅雪里香”。换句话说,就是蜡梅在雪中怒放时,还见不到梅花的踪影。诗中所说的的“江梅”是梅花的一个品种,花色有白色、粉色和红色等,其开花时间较早。至于“还恐人嫌梅太白”一句中的“梅”,指的是“蜡梅”,而不是“江梅”。
因蜡梅和梅花都有一个“梅”字,因而好多人都把两者误认为同一个科属。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系落叶灌木;梅花则是蔷薇科李属,系落叶乔木。
我就这样静静地沉浸着。时间却没有停止脚步,携着夜色悄然而至。当园内的路灯骤然亮起,柔和的乳黄色的光洒向蜡梅 林、投一地斑驳的疏影时,蜡梅的幽香却更加浓郁……
但我却渴望目睹月光下的腊梅林的风韵。然而此时,夜空又见雪花纷扬。
2011年1月18日夜于四川成都
————————————————————————————————————
▲查阅《辞源》、《辞海》,都有“蜡梅”词条而无“腊梅”词条,只是《辞海》在“蜡梅”词条后有“一作腊梅”。旧版《现代汉语词典》仅有“腊梅”词条而无“蜡梅”词条,许多人就以为是“腊梅”,而不是“蜡梅”。但新版(2005年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却取消了“腊梅”词条,新增了“蜡梅”词条,但在其后附注了一笔“也作腊梅”。这表明词典编纂者立场的变化:以“蜡梅”作为第一选项,希望用“蜡梅”代替“腊梅”。这一改动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又体现了对科学的尊重,也照顾了多数人的习惯,不强求一律。现在许多工具书和教材都以“蜡梅”为首选词条。
▼“拉尼娜”现象。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了北半球。欧洲和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50年来最热的夏天。气象专家因此警告说,入冬后欧洲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亚洲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厄尔尼诺”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四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而“拉尼娜”现象有时会持续两三年。
-全文完-
▷ 进入可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