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买馒头》一文,使我想到自己经常去的一家烧饼摊点。
此与彼有何不同?——此主人卖的烧饼第一印象:贵。第二印象:值。买烧饼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印象留给了我:他的生意地道,人也地道,生意经好。别人家烧饼一元四个,他家一元三个,三元十只。我发现:只要是买烧饼,没有不是回头客,开口就是买三元。十只烧饼,你甭用担心吃不完,这烧饼活脱脱就是黄桥烧饼,干嚼着吃,凉吃味道都不错。是很好的一味点心!
主人给我一个很好的印象:精神喜气。人年轻,说话却自然成熟和风趣。方字脸,瞧一眼就能让人觉出人品稳健。至此,我还想寻些验证,便从脚到身打量起他。一身的行头有:时尚个性的帆布皮靴、灰色休闲牛仔裤,上衣着正规饮食店的棉洗白厨师服,锃新的蓝条夹压边。再看他埋头贴饼的动作轻松和利索,模样的认真与恬适,使我不禁于心里头赞了他一句:不俗。
在一个城市里,我所能接触和最常接触的不过是一些小人物,正如同我自己,我和他们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林清玄大师在《买馒头》一文中已经将这个答案呈出给了我们,他在文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是呵。一样的相似,我和他们一样,从来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一样的事情,却也有不同。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坏;有人安心,有人不安心。有人乐其所乐,乐其所做,乐其生活,乐做自己。有人恰恰相反,找不着自己,哀怨自己并抱怨命运。我这般欣赏于他,还不是因为他又是分别于小人物的吗?
他留能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我能让他端详于我的文中,理当有别于一些俗人。
作家三毛在她的《撒哈拉沙漠》笔记中就是用粗而不俗四个字描绘当地人的。而我写的小人物,则是细而不俗的。看他做烧饼,根本就不用考虑如何卖,压根就不用担心露天地的流动摊点在冬天里会呈现寒气。
他真的有些与众不同,特别是他做的烧饼味道也不同,芝麻多,馅足,咸甜都有,卖得快;动不动还停歇,诱人味口似的,从不恋摊。从提他开始,一下子令我想起很多家我去过的烧饼摊和其他小生意小手艺人——凡我所接触过的芸芸众生,许许多多做同样生意的主人公一齐涌着奔进我的文思。小伙子的不同,却使我想到专业、职业、敬业这些字词来。我还把肚子里揣很老的一句话掏了出来:没有平庸的职业,只有平庸的人。
我认为我的主人公是崭新的社会角色。是与其他作家笔下描绘不同、与林清玄文中卖馒头的主人都不是一个时代、不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从我开始考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已经把他列入了有文化、有素养、有精神和有积极性开拓创业先河的年轻一簇。
虽然创业一词已经宣传提倡了很多年,早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字眼。但是,我仿佛看到了一种时尚下的经典沉淀——他就是那样的一个经典。不知不觉中,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有了灵魂,有了神似,并跃然跻于我的文字殿堂。我把他与林清玄写下的“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联系起来,于是感受欣慰。于是,且作临摹,慢品欣赏。于是写下:爱是需要深刻的,深刻的境界比痴迷理性,比感动深沉。
-全文完-
▷ 进入罗军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