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远去的帆影古渡青衫

发表于-2011年01月13日 上午11:27评论-3条

在涢水和厥水的交汇之处,古随州志称为木瓜园三角洲,如今已改造成风景秀美的白云湖。四十多年前,这里曾经帆船云集、水运繁忙。我因为收集地方志资料,无意间获悉了这段几近湮灭的历史。为了让后人记住家乡真实的过去,我便开始了下面的采访。

八月的一天,我见到了一位历史参入者、一位当年的船工。八十多岁了,虽形神倦惫,但记忆尚健。老人的话夹子一打开,即如滔滔而逝的河水,把我的思绪也带进了那段匆匆流逝的岁月。

建国之初的一、二十年里,随州的交通主要靠水运。木瓜园三角洲自然成为重要的水运码头,沿岸大大小小停泊着众多的木帆船。大船能载10吨,小船亦可装2吨货物。南商北贾汇集这里,为的是等候时机、将手中货物运向下游重镇——武汉及长江沿岸。

我从老人平静的叙述中,听出了一种对往昔的深深眷恋。

老人自幼生活在白云湖边,成年后靠驾船为生,一年四季生活在水中。老人说,随州自古就是稻菽之地,地广人稠,物产丰饶。“满眼的棉花遍地稻,麦田跑马望不到。”说的是夏秋两季,水运的货源不用愁。南山的香菇、木耳、茶叶等等,从大洪山麓源源运出;北边的药材、蜜枣、木炭等等,又从桐柏山下滚滚送来。还有地产的粉条、白酒、胡麻以及油类应有尽有,无所不有。从年头忙至年尾,只要肯吃苦,船家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我仿佛听见老人挥摇在历史长河中的那双追忆的浆撸声,起起落落,将随州的风土人情、世事沉浮,从大洪山和桐柏山的源头、一段一段向长江两岸铺开。

从随州到武汉,须走600多里的水路,而中间必须经过道人桥。道人桥在云梦,离随州约有320里。涨水时两天可到,不涨水则需要半个月。这是顺流下行。如果是逆水而上,则需要更久。跑船的人最喜欢两边挂货,累是累点儿,但十分划算。这种情况一年之中只要能碰上那么两回三回,虽不能说大富,但也算赚了一大笔。一家人一定会满心欢喜,高兴好长一阵子。 

我试着问过老人,一年下来究竟能赚多少?老人告诉我:如果挂双边,一个来回一次可赚一百多个大洋。我还真是吃了一惊,这个数目在当时的确不少。而一般的船家,一年要跑上七、八趟才能养家糊口。而能跑个五、六趟,就已经很不错了。去的时候,除了运送粮食和土特产,也运一些破铜烂铁、废旧玻璃等等。回家的时候,则捎带一些纸张、食盐、布匹、药品等,不一而足。

那时候随州设有一个水上派出所,地点在南关口,统一管理水上运输。大部分船只是国营的,归“民船管理站”所有。也有少量船只是私营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随州的水上交通线。最多的时候,随州的水运船只达到160多条,密密麻麻地停泊在白云湖中,十分壮观。言及此处,老人突然兴奋地告诉我,他的船只曾经为南下的解放大军运过粮食和牲猪,还运过劈柴。

乍听之下,我望着老人微笑着的沧桑神情,肃然起敬。

我笑着询问老人,长年累月行走于水中江湖,怕不怕?老人朗声一笑。他说,给部队送军粮那阵子,炮弹炸在船边就没怕过,还有什么好怕呢?不过那时候自己很年轻,胆气足。后来回想起来,还是想到了怕。

然而,“行船跑马三分险呐!”老人的话让我感到,这才是他心中真正的敬畏和怕。

老人说,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什么样的风浪都见过。我知道老人曾经是跑单帮的私营船主,一定经受了不少各种政治运动的批斗和磨难。但老人抱定一条,“大雨大风不行船,”所以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可能就是船民颠簸的水上生涯,厚赐给他的生活启迪。

1961年,汉丹铁路通车以后,水运日渐萧条。船民们开始实行民主改革,老人那时随即上岸落籍,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后来当选为村主任,一直干到了退休。而曾经帆影叠叠、百舸争流的涢水河与厥水河,一时间波平浪静、船去人空。惟余一河清流,无言而逝。

我见到这位老人时,他正坐在白云湖的大堤上,遥望着汤汤东去的河水,若有所思。那摇曳的岸柳、洁白的雕栏、潋滟的碧波、轻漾的彩舟,都成为他眼前追忆的点缀。它是否让老人联想起那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远去的帆影?而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又该在地方志中读懂什么!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渡青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亦源推荐:亦源
☆ 编辑点评 ☆
亦源点评:

古随州木瓜园三角洲,曾经帆船云集、水运繁忙。从老人平静的历史叙述中,有一种对往昔的深深眷恋。
时代的前进,汉丹铁路的通车,曾经帆影叠叠、百舸争流的景象都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推荐共赏,问好朋友!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送你一个惬意的冬天,愿你快乐永久长驻,家人平安健康!at:2011年01月13日 中午2:01

秦川师-评论

新春祝福感谢主at:2011年01月15日 中午12:07

静月清荷-评论

朴素厚重的文章,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功夫非同一般。at:2011年02月16日 晚上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