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说说人的心思松下老人

发表于-2011年01月11日 下午3:04评论-0条

大凡每一个人的一生,不论其是伟人,还是平凡的人,都会有心思。“用心所在,则是思”。这里说的心思,就是一个人的心思该放在那里。人生一世,谁无高堂供奉,谁无儿女养育,又谁无发妻爱抚?一家之众,衣食住行,有哪一件不要费人心神的!

因此,一个人的心思该放在哪里?自古来就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一个人的心思要分个先后,首先应该放在大家的事上、国家的事上;再一种是,自古来有谁不为自己?人的心思应该多为自己家里多想点,为儿女多想点。以我想法,对这两种说法的对与错,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应该看什么情况,看在什么时候,看其处在什么岗位,要因人、因职、因事和因时而论。

其实,凭自己的工作所酬,劳动所得,只要是路不走歪,门不走错,不搞歪门邪道,不损害国家和别人的利益,费点心思谋划自己的家境、儿女的前途,不能有任何非议。所以,对一个人的心思,我们既不能要求“全心全意”地放在“为人民服务”上;也不能完完全全地放在自家上。通常的情况下,人的心思只要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作和私事、国家和家庭、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考虑个人如何更好发展,考虑自家如何过上更好日子,这谁都是应该的。但是,当自家的事和大家的事、国家的事有矛盾时,特别是面对要为大家的事、国家的事牺牲自己家的事的关键时候,心思该放在那里,以何谓重、何谓轻,这就检验一个人的心怀,捡验一个品格,检验一个的志向。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这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留给中华民族的一句名言。霍去病年轻为将,为西汉武帝征讨匈奴立下嚇嚇战功,汉武帝为其修建豪宅一幢,封食邑5800户,可他拒不受赏,说是“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而一直奋战沙场。这位霍大将军的“心思”,为后人敬仰。我国古代象这样把一门心思放在为国家、放在为人民的,又何止是一个霍大将军!如南宋文天祥出使北国,明知九死一生,也义无返顾,他的心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唐代伟大的人民诗人杜甫,一家人身居破茅屋,雨夜屋漏,冷风袭肌,可他这时的心思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他自己即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矣”。至于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宋代大家范仲俺,更是有“先人后己”和“大公无私”的心思。有史书载,他文如其人,自己所说的,是一生奉行的。他虽是高官厚碌,但官高,清正廉洁,体贴民苦;碌厚,却全用于救济穷人了,直到死时,连为自己买棺木的钱也没了。

古之伟人的心思能有这种胸怀,那作为今天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chan*]党人的心思,该放在那里,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当然,无庸置疑的是,中国共[chan*]党人确是为建立一个新中国、为解放置身在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在一条艰难险阻和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走过来的。且不说在那“漫漫长夜”路上,有多少革命先辈没有心思去顾及高堂妻儿,没有心思去顾及自己生命安危,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即是今日,又有多少象王进喜、雷锋、以及千千万万的抗灾英雄,他们的心思是人民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不顾小家为大家,需要献出生命时,也挺身而出。

由此,我该回笔到开头说的,一个人的心思是先于国后于家;还是先于家后于国,通常情况下是不能有“文件”硬性规定的。但是,一个人的心思放在哪,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信念、志向和情操。那种把自己一生心思全在为己、为家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一事当前,先想自己,置集体的事、国家的事而不顾,自古以来,都是为人所耻的。至于一些当权者,把做官的心思全用在如何不择手段,以权谋私,侵占国家财产,那更是国家之祸害,人民之灾星。这里,又有多少人心思用尽,敛财成癖,即使是家富过亿万,也逃不过坠落马下之卮。“万言悔书已是迟,号淘铁窗有何用!”

记住,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心思所用,还是多放到多为国家、多为人民做点好事上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松下老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但是,切记要将心用在为人民做好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