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和文字沾上边的人都不会有简单的快乐。至少在文字里不会有。他们用笔尖触及的就是心底最软弱的地方。刻出的,虽不是伤却能伤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而最能伤的到就是写那些语言时的自己。
我最近发表的文章都是散文,我觉得散文要写出来就得是你自己心里面最真实的感受,然后将这种感受运用到景物上,在写景物时也可加上自己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但是不能太多。不过在写这类文章时,要注重文章的格式,多用点对称的语句,那样更有语感,如果大家不嫌弃的话可以去我空间看下,虽然不是写得很好。
首先,写字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你的博学,你的文笔。多看,多读,多感受。想要写好一篇好文章必须建立在自己一些亲身感悟上。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连你自己都感动不了的话,一般是感动不了读者的。另外,还有一点,写作其实是一种境界,如若纯属是想要追寻这样那样的文字,那大可不必。因为文学缺少的是新奇,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需要自己的东西。
1、在内容上,作者首先要搞清楚,你要写的内容是什么?
很多新人,在写一个情节,总担心这个情节读者不理解,不明白,看不懂,于是在这个情节出来前,写了很多关于这个情节出现前的缘由,过度等等,于是拖沓就出现了。你要明白,你开始是准备写这个情节,为什么最后而更多的是对这个情节的解释呢?读者想看的是“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你对发生了什么所作的解释”。解决不难,首先确立主线,可以是一条或者两条,支线可以是若干条,只要你能驾驭,确立主线后,一切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出现都得围绕主线来。
2、多写多练(练字非常重要,一个句子中换任何不同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就会不一样,或者说意境不一样,当然,每一位作者的用意也不同),勇于实践,不断摸索。 比如单纯讲刻画人物,我觉得可以向古龙大师学习,他笔下的陆小凤,楚留香都很传神,达到了神韵。
我说说今天写的一篇散文 :
“一朵孤寂的莲,在冰雪中泠泠的绽放,透出一丝冰冷。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却张扬出一种极致伤怀的味道。”
莲,本来不生长在冰雪中,这里只是为了张扬出一种极致伤怀的味道。所有我用了冰雪来烘托,一种寒冷。一种极致伤怀。
“徜徉在月色里,柔和的光晕溅了一地,一屋,一身,一腔,在心中浮悬出一层暗暗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渗着微微的寒凉,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只是不知它弹响了谁的思念?
冰雪融释了莲的忧伤,落了一地鲜嫩,澎湃了我的心扉;一凝神一动情,那一脉相思,顺了风从袖里逃出来,缩在了一付躯壳内,如一阵阵轻烟,朦胧中摇曳着谁那黄花瘦的眼眸?淋漓在你轻蹙的眉梢,带着空气中漂浮的消息。跌进心海的莲,皎洁出十五的圆月,犹如女子缥缈的裙,凝结了我们的俩俩相望…… ”
这段话里用了:徜徉,柔和,溅,浮悬,渗,清虚,流泻,弹,落,澎湃,逃,摇曳,漂浮,弹响,凝结等比喻自己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这就是:不断摸索,用心去想每一个动感的文字。因为动感的文字比较容易打动读者。
3、 多听意见,深入思考,反复修改(一气呵成的文章固然好,但是修改总是有必要的,精益求精嘛)。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个过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加工,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最重要是要有感情,没有感情是写不出来的。
然后,词句上要用一些比较能够打动读者内心的东西,平时看散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积累这样的文字。要自然,不要刻意的去雕琢。我的散文就是太刻意的去雕琢文字上的华丽了,所以自己也觉得空洞。
比如:手指微微掠过这个季节的寒冷,掠过这个季节的苍白和凛冽;风儿拂开一片片碎碎的花瓣,蜷缩成了一地的心碎与枯萎……所有的疼切切地袭上心头,在心底涨起,旋落,旋落,涨起。字里用了2个掠过,2个涨起,2个旋落,我这在段文也是为了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重叠的方法是不是更有力量一些?这就是一种意境,文字的魅力也在于此。
下面就这些具体说明一下: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比如:穿越彼岸的时空,静静的守护一个梦中的梦,风风雨雨中锦缎绒棉般滑落的花瓣,日日夜夜牵绕盘缠的根根视线,为何,为何扯不断,理还乱?
时空===视线 空间转换广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文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我们要如何写好散文?
如何写散文?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因为我自己的散文就向来写不好。自然,这不是说我写的诗更强些。先说散文是什么?往广处说,散文是和韵文对待的,相当于英文的prose。
小说和散文的确是极其相近的。请大家注意区分。
还有,论文也属于散文的一种。论文写不好,就流于油滑,琐碎,散漫。假若这方面要有好的成就,真诚是第一,陈言之务去也很重要,而且要多读英国人的好作品。中国过去的文集中,假若定性分析,原以这类散文为多,可惜上乘的太少了。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什么是“艺术散文”?
艺术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
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
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全文完-
▷ 进入谢文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