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我感觉到了仪式的非凡意义与礼仪,于是喜欢得不得了。我在书中找到了很多体贴于心的话,其中有句话这样说:良好的习惯能使我们心灵安稳,处事泰然,能更好地面对生活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呵护仪式。……要让生活更有滋味,一些小小的仪式,可为生活增添几分魔力。
因为仪式,想起很多年前我记忆在头脑里的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孩病治无效死在医院里,其母悲绝中,等她自己缓过气时,孩子的尸骨已由医院收殓,并没有举行告别仪式。十多年后,她遇上一个与自己死去的女儿想像的女孩,非说是自己并没有死去的孩子。后来她经心理医生用心理治疗法做了死亡告别仪式,于是才做放弃。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仪式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这就是书中提到的:好的仪式行为有医治的作用,潜意识的力量常常无法被理智所控制。仪式的象征力量反而会直接作用于潜意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死礼仪一直都很大。所谓的红白喜事,还包括一些孩子升学、生日庆祝和婚嫁娶仪式。要寻找生活中的仪式嘛,比如有:天安门早上的天天升旗仪式,古人所讲究的读书仪式(净手洁案,正襟危坐),当下最盛行的开业仪式与颁奖典礼仪式。
我特别欣赏威仪这个词,心有仪而后威。我从琴棋书画中都能寻找到仪式,我觉仪式犹如境界,犹如禅。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上帝,中国没有神。也有人说:礼就是中国的神。此话颇有依据。象平常生活中,写字也是最好的仪式,写写日记,梳理情绪,整理一天的计划或事务小结。再比如qq签名也可以作为心情仪式;犹太人的饭前仪式;阅读带给我们感动的每一次心灵仪式。
书中说: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仪式令人们有所依傍。仪式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的窘境,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情感,是心灵的港 湾和力量的源泉。仪式增强了人的自信,鼓励人们面对充满压力的环境。
书中问:今天,你仪式了吗?这仪式包括了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浪漫,营造愉快的氛围。当然也谈到了一些负面的作用,比如强迫性的仪式行为使人的难以忍受。
我在《莫愁》杂志底刊读到一篇文《60个春秋,他的玫瑰他的吻》说一位丈夫六十年如一日地每天于清晨在妻子的床头放上一支鲜艳的玫瑰花,并且用醉人的吻唤醒妻子,晚上也以深情的亲吻向妻子道晚安。这对已是结婚60后的老年夫妻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如果人们能无私地表达对配偶的爱,就不会有那么多破碎的家庭了。
我读的很感动,也感到很幸福。但是,我真不会去羡慕他们。我反而这样想:现代文明不就是要不断地摆脱一些繁文缛节、习惯仪式的束缚吗?生活其实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生活在个性创造空间与发展中,人的一生都在选择自己合适的生活和做最舒服的自己。当然,现代文明人也因为抛弃了很多的礼束反而变得无法镇定与浮躁。
我还读到一篇有关男人爱烟斗的文章。我觉爱烟斗也是一种仪式。犹如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我相信用烟斗抽烟可以使我们对人世间的事情有某种比较冷静而客观的判断。恩格斯也说: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坐在花园里,嘴里叼着烟斗,让太阳晒着脊背,再也没有什么比在这种情况下读书更舒服的事了……还有马克·吐温说的: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
看看,这些伟人该有多么的依赖仪式习惯。
我遂又想起古戏中的丫环小姐们的一些举止仪式来,联想至清朝女人的服饰和现今女性爱穿的高跟鞋。不可否认,一些仪式是对我们的生活和身心有大帮助的。
我最想说的还是赠书仪式,赠书不是一般简单的仪式。要深深地爱书!就象爱他们的人一样!
一切的可见仪式或环境仪式都只不过是形式的表达式,而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仪式。内心重于形式!不是吗?我们国家是一个表达含蓄、情感深沉的民族;即便如此,也有礼可循,有礼可尊,有礼有仪。仪式有大小,可能日常生活仪式少了些,但是象大节仪式的凝聚力私毫不殆。
礼在乎心,仪式也如此。若两者结合,当然最高妙啦。就好比: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全文完-
▷ 进入罗军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