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由于之前刊出之版本,因编排产生疏漏之状況(刊出前已检查过,但...),经阅者提醒,故今補登,望烟雨及老编等见谅!
由于对传统中国文化(如诗,词,对联等),及中国历史(如朝代兴替)之浸淫与醉心,有感于以史,以人为镜之濡染,而今天刚好稍空,所以写了篇有感而发的文章.而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关键地位,无疑是決定性的.说到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谈谈它的开山始祖"孔老夫子",但孔老夫子为何会与盜墓贼扯上关系呢?或者应该说这个盜墓贼为何会纏上孔老夫子呢?且隨著时日俱增,由于这位盗墓贼所产生之影响,愈来愈威脅到儒家之所谓的既有论述,主张,甚至老夫子等所谓之聖人人格与历史真像,其传之后世之震盪,不可不谓"既深且远"(至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余波盪漾!
孔子所领袖的儒家思想,由西汉武帝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至清朝,甚至民国以来(含亚洲之日,韩,港,台,新等之华人世界迄今),逾两千年,影响之深之远,其改良式的(以封建帝制而言)新儒家学说,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汲取部份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所成立之新思想体系,几成汉代(含)以降的封建统治哲学主流.而儒家思想,学说所谓一脈相传之"道统",由唐代大儒,亦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提出,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而上述的各位都是聖人,而经由历代加封的孔子更是到了"大成至聖先师"(至 极也,至聖就是-聖人中的聖人),而孟子也在元代至顺元年博得了僅次于孔夫子之"亚聖"封号.综观中国近五千年以来,成聖的就属儒家最多了(其他各朝各代,各行各业为后人"非儒家而致,或非经帝王所认可或封予的",如医,诗,画,书...等聖,此不论)!
接下来谈谈儒家所谓道统内所提及的几个人,尧,舜,禹等.在儒家例举所谓上古时代的典範,尧,舜,禹等之禅让,无疑是推己及人,至公至正于天下,仁德治天下之代表性人物及例证,而儒家所谓之禅让(禅 替代也),以帝王(实为部落首领)之位择贤而让,使有德者替居之,这是何等之胸襟啊!请注意,黄帝一脈传位至尧,都是传给儿子的,而问题似乎都不太大,偏偏在尧传舜时开始有趣了.尧年老后考虑传位时(按史记版本 五帝本纪)问了大臣,谁能继位,而臣子推荐了舜(我看是政治实力与现实代表一切,等下还会提到),而后甚至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尧舜皆为黄帝的后代,但若以族谱世代而论,尧的两位女儿大舜两辈,是奶奶级别的,而舜娶尧之二女升级之后,舜反而成其父亲之父辈,同父之兄弟姊妹豈不...真混乱)以考察其德性,而舜大概也御妻妾有术,在考察过程中又加上众人陷害,妻妾及上天之护持避过重重险阻等不可思议的故事,进而赢得天下之交相赞誉,几年考察结果深为认同,故将皇位传了給舜,这就是史称的"禅让",而后舜传于禹则又让了一次,自黄帝以来至清,在儒家所谓一本大公的举贤禅让,则僅此二例,接下来名意上的禅让者都是满腹辛酸,委屈,与万般无奈的保命之举(此后有的即使让了也不一定善终),如-曹丕篡汉,司马晉代魏,南朝刘裕篡晉,肖道成篡宋,肖衍篡齐,陈霸先篡梁,北朝高洋篡东魏,宇文觉篡西魏,杨坚篡周,李渊篡隋,朱温篡唐,赵匡胤篡后周.以上皆是引用孔夫子及后来学者所"称颂及仿效"的古制,行禅让之名,行美化其篡窃神器之实!
前面说了儒家的部份种种,现在来说说另一个看似与其不相干的主角-盗墓贼 .说到盗墓贼,很多人会想到,近代盗东陵之孙殿英.但历朝历代的盗墓贼,不管是个体户或集体之作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财.个体的为私财,集体的或为私财或充军餉.集体的其中最有名的可上溯至曹操,其甚至置官(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而专责其事(说实在点,就是盗墓办主任罢了).而史上个体中最有名的老兄就是咱另一主角-不准(读音 否标),他个体老兄在西晉初年,于今河南汲县西南一带,相中一墓(相传是战国时期魏襄王之墓),並进行了"自满私欲式的搶救性盜掘,据说,当他老兄刚一进入漆黑的墓室时,火把燃尽了,他便捡起墓道里的竹简烧起来"照明"几天后,偷盗一空的大墓才被发觉,待官府的人赶到时,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烧光的大批竹简.晋武帝接到王陵被盗的报告后,极为重视,立即差人加以整理,由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总体负责,集合了束皙,傅瓒,张宙,卫恒等几十位文人,参与整理,辨视竹简的工作.后人称这些被抢救出来的竹简为(汲冢书).这些竹简,又被后人整理为(古本竹书纪年)它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竹书纪年部份说明段落,摘自百度).
接下来就要谈谈"至聖先师"与"盗墓贼"的关联了!儒家学说经常推崇的"致君于尧舜",或汉武帝后,但凡为人臣民称颂君主为尧舜之君,就好象英文中的最高级,加est般无以复加,接下来就是人君之霁颜大悦,或封或赏的加官进爵,亦为历来倖进著所必须之制式佩备及标准说法之一.但有一点别忘了,历史由先秦之黄帝以下,一路到秦为止,中间所经之朝代也好,历史也罢,尧,舜,禹,商,周(春秋,战国)等,为信史所流传下来的部份相当有限,多为少数商代甲骨文,周代铭文及部份春秋战国时代学者著作所传(真不知这些人资料那儿来的),加上后人经训诂,考证所得.但春秋时期那些被孔老夫子审编,删改的书藉(真不知怎么删,怎么改),是不是据此以表达及支持他所谓的儒家思想-尧舜禹禅让例证(犹如聖经新约及旧约之别),而从新审定编辑后,由其本人,弟子,再传弟子,直至秦代之所谓"焚书坑儒"为止,本来就不多,一连串的"变故"之后的"原貌"还能剩下多少?在下並非史学从业人员,並不是说孔子的审编就一定不对,这时候的盗墓老兄不准先生的一己之私,卻让后世史学家因"竹"之问世而头昏眼花.历代至今的史学家们,为求还回历史真象所付出的心力,真真令人肅然起敬!由最近断代史工程之竣工,"竹"上之天干地支及其內述之天象,加以现今天文学,甲骨文,铭文等反复推敲考证,其中之论述结果,对儒家学说之威脅,实在难以估量!如"竹"所述"昔尧德衰,舜囚尧,復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也"(丹朱即为尧之子).上述之故为禅乎?非也,实夺也!不僅如此,舜为掩其夺位之实,想先杀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並一再宣传其弟之种种不良,最終将瞎眼的生父及其弟一併放逐.然而最后取得大位的舜,卻被与他有杀父(鲧)仇敌的禹所夺回(不知若干年后的明太祖,明成祖及其后人,对此事有何看法).(禹按资排辈亦为舜之长辈,因尧禹同辈,皆为黄帝玄孙).而舜之禅禹,亦没好下场,儒家说法是舜以近百岁人瑞之高龄,巡幸至苍梧之野(一说广西苍梧)而死,葬九疑山(即民国之谓零陵,今湖南永州).天啊,苍梧远在岭南化外,蛊毒瘴疠,离都城数千里之遙,近百之人,数千年前...您说可能吗?您信吗?故民国柏阳先生认为,舜之死有二,一为武装押送流放,二是后有追兵,夺路而逃,结果必为其二之一!从此之后,禹为免腥风血雨,留意了点,看好了家,不罗嗦-世袭不禅!
上古时代之历史,原本就扑朔迷离,而儒家之传世说法是否正确,亦因人而异.清末梁啟超,及民国之柏阳先生对孔夫子当上司法首长的第七天,就杀了少正卯一事,非常不以为然(后世之亚聖孟子老兄亦曰该杀).孔子说其该杀原因有五,"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天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丘卯二人同朝为官,各有主张,亦各有门徒,而卯之开课吸引了大批丘之门徒,使卯之论广佈世人,而二者之论又多有冲突,是否这是增加了卯被杀的原因?而丘之门徒颜回,始终不为卯所吸引,不知是否因此成为被丘所喜爱,称赞及后世传颂的主因?然而儒家之徒子徒孙-南宋朱熹,更干脆否认有杀卯之事,宋,元,明,清之儒人持此论者亦甚多,对"竹"书更有视其伪作者!一场盜墓案,已逾千年,所激起之波涛,自四五千年前至今,依然余波盪漾,不知二千多年前孔夫子,若知在后世西晉时因"不准"的盗墓案,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涛,二人都会做何感想?您说呢?
-全文完-
▷ 进入AlanLee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