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友在一起吃饭,席间一文友偶然提到一句话,他说:“作家就是在家不停地做着各种各样的鞋子。”闻听此言,乍初感到好笑,觉得似乎是一句玩笑话,其实仔细体会来,不无道理。
作家在家做着“各种各样的鞋子”,比如草鞋、布鞋、胶鞋、皮鞋、、、、、、样式不一,但是却总能适宜不同人群的“尺码”。就说做的“草鞋”吧,它已经不单纯的是我们最原始、最简陋、最廉价的足上修饰品了。作家做出的这种“草鞋”最不失真,来源于自然,而且格外的清爽,想必大众穿上此类“鞋子”会感触万分,那毕竟是最质朴,最真实的东西。这些“鞋子”就是文学的极品,它们没有过多的煽情烂造,在它们的文字中,你会读到最天然的“物质享受”,你会犹如身临其境,踏进一片绿洲,在绿色的希望中静候着最幸福的声音,这就是作品的天籁之音!这些作品会让人记住一辈子,虽然岁月几经沧桑浮沉,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人们的初衷,作家若能静心去编织此类“鞋子”,该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要做好这样的“草鞋”,已经不是仅靠娴熟的技巧了,更多的是能真正的用心血去写,用心灵去触摸,用真情感受,感受这人世间的冷暖与喜忧,感受这自然界中的生灵与空气,感受这生活的琐碎与惬意,我想,这样做出的“草鞋”何等精致,何等合脚?再说作家做出的“布鞋”吧!更有一番品味,众所周知,布鞋穿在脚上不拿脚,很轻便,而且对脚也有一种保健作用。作家要做出“布鞋”,也绝非一件很好办的事,这样的“布鞋”就是人们感悟最深的文学作品,也是被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作品,适合大众的口味儿。读着这些作品,你会感到它们都很真实,就像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样,因为我们身边穿着此种“鞋子”的人很多,所以人们看到此类作品,会对号入座,更多的时候,人们会从中受到启发,受到鞭笞。有的作品会警示人一辈子。这样合乎大众口味的作品正如人们喜欢穿在脚上的布鞋,既合适,又舒服。那么作家做的“胶鞋“呢?它们或许只能适宜在特殊的环境中被穿上,诸如下雨天或者涉水的地方,人们生怕被裹湿裤腿,也只有借助胶鞋这样可以防水的鞋子了!作家创作的此类诸如“胶鞋”的作品,也只会迎合部分人的口味,他们过多的把作品的定位放在了自己的位置,而没有考虑大众的意思。这样的作品也就成了时令的“蔬菜”过了这茬,没有新鲜了!最容易被人们遗忘!最后说说作家做的“皮鞋”吧!那些作品多穿着亮眼的外衣,但深究其内涵,可以挖掘的“内容”也是微小甚为。而这样的作品还总是被摆在橱窗里,生怕大家伙不知道,但是真要去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却会突然发现,文字中可以给我们的除了无聊、空洞,恐怕再也不能读出什么深远的意义了!也许我们为了面子,为了一时的兴趣,会偶尔捧读这些作品,因为我们有时候会被利益驱动,会为了面子而必须要去穿这样的“皮鞋“,穿在脚上也只是一时的华丽,过了一段时间,由于“皮鞋”的透气性不好,会逐渐变形,穿坏了,自然被扔在了一边。若作家看到自己这样辛苦做出的“皮鞋”被扔在垃圾场或者被闲置起来,会是何等的难过,但是这样的结局终归避免不了,因为当初在做此种“皮鞋”的时候,作家本人就没有顾及太多,一时的冲动和莽撞,让一部作品烟消云散,再也无人问津,因为这样的东西已经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要继续读还是放弃,读者自有评判!
也许作家在家“做鞋”是一件趣事,但是要成为出色的“鞋匠”,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家,不是在家闭门造车,是要出去真正的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在生活中去感受。我们可以写小家的生活,也可以评论大家的生活;我们可以和小家寄居在一起,也可以和大家融合为一体,但终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作为作家,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不能仅靠过去的模式或者自己的思维去粗制滥造作品,我们这个时代呼唤最真实的作品,我们不要华而不实的作品,我们要的是适合于我们文化发展、文明进步的作品!也正如做着不同的“鞋子”一样,我们要做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鞋子!只有做出被大众喜欢和接受的“鞋子”,我们的作家称呼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我们作家才配得上称为最出色的“鞋匠”。
-全文完-
▷ 进入彩石精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