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张马鞍山市的最新城区航拍图。图片不仅展示了难得一见的雨山湖全貌。而且在图片上方拍到马鞍山和山后依稀可见的滚滚长江。欣赏着佳作,怀古、怀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我们这个城市位于江南丘陵地区,小山包星罗棋布。有名的就是“九山环一湖”的九座山了。这九座山可是山山有故事。先不说三国烽烟四起,也不说李白投江捞月,就说城市的名称来历都和这山的故事有关。
词人李清照有首名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个江东就是泛指现在的马鞍山地区。传说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八千子弟全军覆没。项羽逃到了和州的乌江,觉得输给刘邦是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和目光短浅,因此“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毅然“渡马不渡人”,自己拔剑自刎于乌江,了结了“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一生。乌骓马过江后直跃山头,不吃不喝,朝江对岸嘶鸣,翻滚倒地而亡。马鞍滚地即化为了马鞍山。1956年,安徽省政府在此建市,以山为名,命名马鞍山市。因此马鞍山是这个城市的象征和骄傲。
四十年前我初到这个城市时,单位就在马鞍山下。抬头就可看见郁郁葱葱的山体全貌。休息时也曾多次爬上山去欣赏江天一色的风景,俯瞰山下日新月异的建筑群。那时,山下就是市中心。后来家搬到了十多里外的雨山地区,也换了工作单位,就很少去马鞍山周边的老市区了,算来也有近三十年了。航拍图片展示的主要是新市区的面貌,那马鞍山周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真得去看看了。
未曾想我和妻子到达马鞍山脚下时,周边正在大拆迁。那些依山而建的老旧简易房、那些山下成片的老旧家属宿舍、那些日本人占领时期建的老房子都在拆迁之列。是的,五十四年过去了,马鞍山下的老市区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繁华,和城东南的新市区相比,宛如两个世界。
我们在废墟中拾阶上山,竟然寻到了一条蜿蜒向上的石板路,这一定是园林部门修建山体公园时铺设的。不过和位于新市区的雨山、佳山相比简陋多了。马鞍山上灌木丛生,冬季的衰草中,偶见一簇簇的翠竹。到半山腰举目远望,当年翠绿的农田都被钢筋水泥的建筑覆盖了,当年成片的小平房都被鳞次栉比的楼房取代了。只是工厂的烟囱和居民的新楼房相邻为伴,烟雾氤氲,空气显然不那么清新。这也难怪,号称全国十大钢的马钢就是在老市区建起来的。现在的住宅楼也都是在原工厂宿舍的基础上翻盖的嘛。重要的是要抓紧企业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造福于市民。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长江如玉带半环绕着城市向东流去。江中依稀可见大型船舶来往繁忙。马鞍山港是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呢。在江的对岸就有纪念项羽的霸王祠。据说项羽兵败时,江东还有几十万父老乡亲。如果他能渡江重整旗鼓,广纳贤士,吸取教训,那楚汉相争的结局还不定怎样呢。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啊!
沿山间小道一路向西下山,来到了本地著名的老鹰窝。这里是开采马鞍山体石材留下的断崖。据说离这里不远处原来有个日本人留下的“万人坑”。老鹰窝见证了日本人疯狂掠夺中国铁矿和钢铁资源的罪恶历史!只是这里也需要修缮了,原来的摩崖石刻“江东第一城”因岩壁坍塌,只看见“第一城”三个字了。
坐在回程的公共汽车上,听几位老人在兴奋的谈拆迁的事。一位老妇人高兴的说:我、我儿子、女儿家都在拆迁,熬了几十年总算要换个环境住上新房了。是啊,老市区在拆迁旧房、危房,马鞍山在修整、修葺山体公园,新市区在东扩南进,未来马鞍山的发展真的令人期待啊。那时的航拍图片一定更加精彩了。
-全文完-
▷ 进入楼兰故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