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是一张新鲜的纸,洁白,脆薄
有着青草的味道。飘过时
她俯身,在捡与不捡之间,动了三下指头
便是三十年
时光的铜锈落满她的两颊
重逢时,他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坚韧,厚实
却被沧桑挤皱,被风花雪月压下深痕
她眯起眼,恍惚间,眨了三下眼皮
又是三十年
时光的补丁遍布了她的脸
她扳动念珠,如扳动源源不绝的憾念
窗台,一张灰黑的纸轻轻飘临
伸手而接,满手灰烬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曾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爱情是发乎至情至性之物,在人生的天平上,爱情与生命具有同等的分量。
在反复咀嚼了当代诗人陈陟云的诗作《一生不变的爱情》后,我感触很深,并且深深的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生不变的爱情存在,而且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流逝。
爱情确实是一件很神圣的东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一生不变的爱情中》诗人陈陟云对爱情做了更进一步的阐释。仅仅用了十三行,就将那一生不变的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人物形象上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执着于爱情的女孩。在三十年前她就深深地爱着男主人公,但是,爱,并不等于一定要占有,在 “捡与不捡之间,动了三下指头”这一犹豫的动作写的很细腻,也十分形象,将女孩当时的心里和情态都写了出来。正是因为犹豫, 就又过了三十年。然而岁月沧桑了容颜,但是却漂白不了爱情的颜色,在这期间,她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随着爱情的日益成熟,在再重逢的时候,他们都已被风霜压下了深痕。虽然物是人非,但是,爱情却刻在心上。在爱情面前她恍惚地眨了三下眼皮,就又过了三十年。此时此刻,女主人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她“扳动念珠”,在懊悔自己没有将爱情留在身边。在这时,一个落寞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
“窗台,一张灰黑的纸轻轻飘临”,可是,当她决定伸手去接的时候,接住的却只有“满手灰烬”,好不伤怀。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悲痛和绝望,而这,仅仅因为爱情一直到在她的心中,有多爱就有多痛。
诗中可见,在他们的一生中,爱情一直都在,直到“伸手而接,满手灰烬”。在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啊,在无情的岁月面前,诗中的主人却怀揣着一生不变的爱情,傲然蔑视似水流年。
诗中通过从动作方面的描写,“动了三下指头”、“眯起眼”、“眨了三下眼皮”、“扳动念珠”、“伸手而接”等动作,使女主人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给人的感觉很真切。同时,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我们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和想法。甚至情不自禁地将自己想象成诗中的女主人公。
诗作用了一百六十一个字就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感情基调上
从总体上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和执着的,让人读起来隐隐心痛却又倍加赞赏他们一生不变的爱情。诗中的 “三十年”、“又是三十年”、写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正是因为时间的无情,更能映衬出他们爱情的伟大。而“伸手而接,满手灰烬”一句,悲伤蓦然间就填满人们的心扉,使人黯然泪下。虽然诗中讲述和赞赏的是一生不变的爱情,但是在爱情面前却掩盖不了阵阵悲痛的情怀。
这首诗在开始的时候感情基调还是明朗的,男女主人公初遇爱情,显得十分轻快爽朗,但是,在女主人公的犹豫之间,感情基调走向了隐隐的忧伤,特别是在最后,转向了无言的伤痛。感情由轻快缓缓走向深沉,使读者的心情也慢慢地跟着诗歌的感情而不断变化。从这一感情基调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也许作者想表达的是在飞逝的时间面前,一生不变的爱情才是最感人的。
三、语言色彩上
诗中的语言色彩十分鲜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诗中的“洁白”、“青草”给人一种很清新的享受。而“铜锈” 、“色彩斑斓”颜色由浅到深,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这其中一定藏着很多别人无法体验的辛酸。由于岁月的腐蚀,红颜不再,但是那深深的爱情却依旧,通过对比一种“悲”从中来。
到最后,慢慢地变成了“灰黑”,心情一下子就转向了沉重。虽然诗中主人公在漫长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历史在变迁,日子在流逝,但是,心中的那一份爱情却能在岁月的沧桑中保留在最初的状态。
全诗将一个人的生命当作是一张纸,比喻新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厚度。就这样男女主人公重逢又分开,可是,就是这一张纸,承载着我们一生不变的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知道,爱情的分量是很重的。诗中的主人公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全部含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爱情,人的一生中有会有亲情、友情,同窗之情等等。但是,唯有爱情是最美妙,最神奇的,而且它也是最变幻莫测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爱情。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是真的存在一生不变的爱情的。
-全文完-
▷ 进入古学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