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块钱随想”的随想铁骨

发表于-2004年08月13日 中午2:47评论-0条

如厕,白般无聊,顺手从废纸娄中拽出一张报纸,无意一瞥,见标题“一块钱随想”。一块钱能想什么?顿生好奇之心,摊平,粗略读之,真是人心不古,江河日下,编辑先生不是营养不良,就是老眼昏花,此等劣文也让它溜了出来,招遥过市,岂不悲乎?

文章一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经常有这样一个念头,假如一天我只有一块钱的生活费,我将怎么办?面对这个挑战,我做过无数的设计,怎么才能把这一天通过这一块钱把它过下来。这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面对一天只有一元钱的生活,你就必须得把这一元钱设计好。”作者如精神没有问题,至少也是哗众取宠,故弄虚玄。如此简单的问题,作者还要“经常”“无数”的呕心砺血,苦思遐想。晨起,一元钱买三个馒头,一块咸菜,先填饱肚子。去打工,去码头扛大包,挣出午饭。用劳动和汗水把生活费提高到十元、二十元,改变境遇。如果真的“但是”了,胆大的去抢银行,去造反,去革命;胆小的去乞讨,当乞丐。作者连起码的国情都不知道,一天一元钱在一日千里、繁荣兴旺的今天根本活不了。

作者笔锋一转,避而不谈“设计方案”,絮絮叨叨的调侃把这一元钱是给穷人还是给富人。令人跌破眼镜。很大篇幅叙述,字里行间,看出两句话:“一元钱给富人是污辱,给穷人是恩赐”而且还搬出“上天是公正的”宿命论的观点。作者称:“如果人们的喜怒哀乐也看作一种财富的话,那么,在这种广义的财富面前,富人和穷人是平等的。”进而得出“富人应该比穷人有更多的钱,并且应当比穷人更在乎钱”的结论。才疏学浅,读了几遍也难解其中深奥,如果把富人和穷人都归于哺乳动物那就更平等了,至于富人比穷人钱多,那是‘放之四海’的真理了,七岁小儿都知晓的。但“比穷人更在乎钱”的结论,出自何典,真看不出所以然来了。

文章引用了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一封信,讲了一个老子借钱给儿子,每周收利息的故事。不知是承上还是启下,与文章有何关系?而且又急转直下,冒出新的论点“财富并不是指人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够让你过得多好”。“财富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程度,非你赚钱的多寡”。一脸严肃的讨论开什么是财富来了。真是“随想”了,随想到了随心所欲。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什么论点论据,什么逻辑思维,冒出什么“念头”就写什么“念头”,那才是创新。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恍然大悟,近几年画坛上出现过朦胧画,诗坛上出现过朦胧诗,今年文坛上又出现朦胧文章了吗?

随后作者思绪又飞到彩票上来了。“你想想,你花二块钱买一个彩票之后干什么呢?你将进入幻想,幻想你一但得了500万或1000万,你怎么来消费它。你要买一个复式住宅,一辆气车,或者送儿女去国外年念书等等。两块钱买了这么美好的幻想,难道不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事情吗?”仿佛看到那作者眯着两眼,摇头晃脑,享受着“幻想”。“还要存点私房钱,养情妇,包二奶,花天酒地的享受一番。”这简直是又一个阿0,两块钱买了一个“精神胜利法”。他自我陶醉倒也罢了,可是这番话是无意地和一位出租车司机聊起来的,那就危险了,司机也“幻想”陶醉起来,那不是要出车祸了吗?

“幻想”一番后,作者老兄想还是来点实惠的吧,设计“如何使钱再生钱等等”。写道“记得有一次我在北京买了几本关于做咸菜的书,同行的人问我,你花20 多块买这些书干什么?我说,我想写一篇咸菜的文章。然后我进一步说,你不妨算算,一篇文章可以挣100块钱的稿费,而我的投资才20块钱,那我的利润呢就是80块钱,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嘛。”真是天才,选题真准。怎么就选中“咸菜”了呢?朦胧的文章难发表,清晰的又看不见。只有“咸菜”腌制容易,抄几段也简单,而且利润丰厚,康庄大道奔小康。下一段文字缺一角,可能是文章精华,无法拜读,实为憾事。

文章结尾还是前后呼应的,终于又见到“一块钱”的字样了。“所以我一方面常常冒出“一块钱”的生活挑战,而另一方面,我又无法克服消费的欲望,总之,做一个彻底理性的人是困难的。”真是一位谦虚、有智慧、“幻想”丰富、敢于创新的人!

2003.11.23日脱稿

注:“一块钱随想”见九月一日黑龙江日报文学版。作者:阿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铁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漠孤寒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一块钱,我们能拿它做些什么呢?

一抹闲愁点评:

排版好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