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和一位文友聊天,谈到如何欣赏散文。我直率的告诉她:"我不喜欢大白话的文章。说白了,大白话就是口水话,缺乏文采。"
今天凌晨醒来,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是不准确的。想想看:大白话,语言朴实,不加修饰,情感真挚,又哪一点不好呢?
我恍然大悟:问题出在叙述和描写。
郭沫若说过:什么是好文章呢?把一件事说清楚就是好文章。
但要把事情说清楚也并非易事。一般作者写散文,总喜欢像写日记一样,叙述太多,把一件事情叙述完了,散文也写完了。散文要写好,重要的是描写,特别是细节的描写。描写应在散文写作中占很大的份量。而散文的叙述往往出现在过渡和承接之处。
谈到叙述,比如我们站在一座山峰上,我们总不能这么写:"风光秀丽"、"山花烂漫"。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应都注重于描写。像石文田老师的叙事散文《风声里的童年之一:挨打》,作者写了三次挨打的经历。其中受到玩伴挨打的经历最为生动:"小时候农村没有幼儿园,所以我五岁半就上了小学一年级,比班里的同学要小两、三岁。由于淘气的原因,我的左手大拇指被我不小心弄掉了一截,这样的"伤"成了一位同学的笑柄。面对他的嘲笑,我随即骂了他一句,然后我们就厮打在一起。我又瘦又矮,一下子就被他骑在了胯下,随便我怎么折腾,就是站不起来。但是我就这么一直折腾着!我不知道折腾了多久,直到那位同学向我示弱:只要你不再打架,我就放了你。我岂肯罢休!我坚决不答应。他只好一直骑在我的身上,最后他还是被人拉起来,我才得以解脱。"假若在这段描写中,没有"左手大拇指"、" 我又瘦又矮"、" 被他骑在了胯下"和"他只好一直骑在我的身上"这样的描写,那么这篇散文就失去了鲜明的"个性。"从这段打架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内心倔强的个性。一个强、一个弱;相反弱者在心理上征服了强者。但作者并没有叙述这些,而是很好的"藏"起来了。
当然,杂文作者在文章中大多数是在叙述、说理,但优秀作者十分注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相互关联。而散文没有描写,就像一杯白开水。
如何描写?如作者见了一朵花,它是什么花?花的名字要弄清楚。如作者对地理的交代,也是要描写的。不管是写动感十足的散文,还是写细腻的散文,都离不开描写。作为作者不要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而应该放在次要位置,这样有利于文思的展开。描写动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挨打》这段中的"骑" 字在语言上就很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有了切身经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大不一样。
说到描写,让我又想起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的作法。他让莫泊桑站在街头观察各种人,包括衣饰、发型和一些细微的动作。描写是散文写作的基本功。当然,并非不可以叙述,如果这篇散文重在说理,那作者就要把理说透;同样,作者最好多看看理论书籍,如哲学书,或杂文。
谈到朴实,像月上贺兰的散文《守住心中那道底线》中"我领着婆婆来到了马才老中医这儿号完脉后,不愧是老中医,马大夫把婆婆的病情说的挺明了。开药方时马大夫问婆婆说:药剂量重,价格高点,你看开吗?我不等婆婆回答就说:您按照您的药方开,钱我来付。抓好药又陪婆婆到北门市场买了些她要用的东西,看着我付了所有的钱,婆婆有点局促不安的说:我有钱呢,你从昨天到今天花了不少的钱。我笑着说:妈,您买的东西又不贵,我想给她买双平地皮鞋,可是婆婆执意不肯试穿,买鞋的事情只好作罢。"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虽然描写较少,但对事情交代很清楚,寥寥数语,即写完了看病和买鞋两件事。但通过这两件事情,能让读者在眼前浮现了两个女人的身影和动作,在字里行间读出一个字:孝。文章来源于生活,没有矫揉造作,才是真正的技巧。
总之,写作要言之有物。当然,抒情散文也并非言之无物,而是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心情来展示形象。如我有文中提到的那位聊天的朋友,就十分注意观察,经常登山,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一草一木。若没有观察,景与情的交融,又如何有精华作品呢?
总之,写作散文叙述要少,描写要多。要学会"藏",读者会明白的。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