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之
贵德 贵德
人贵有德,德归者同仁
——题记
少有的苍凉。
秋日的贵德显如飘飘然降临的仙子。黄昏的高原越现壮丽、婀娜的身姿。
故有人说:贵德是青海高原憨厚的温柔。
也许是母亲河在故土的特别恩赐吧,贵德的山水人情都被抹以丝丝灵动之秀气、沧桑之壮美……
翻过拉吉山,越过海拔3820的考验,沿四周险峻的山路和积雪皑皑的高山草甸;一切都是青藏高原应有的壮阔和坚定,断然感觉不到丝丝南风,失望之余,便吟起了“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诗句来。一丝丝失落之意油然而生,就以孔子即来之、则安之自我安慰。
“呵!那里是什么呀,那么多的哈达和经幡!!”
原来前面到了一个叫噶让的地方,就在一个相对平缓的山坡上耸立着几根自然风化而成的丹霞石柱,远远望去,丹峰哈达,壮观非凡!
我们一下子被这幅景象所吸引,来不及司机把车停稳,就争先恐后的打开车门赶到了山下,拿起相机一阵狂拍。经过介绍才知道这天然形成的石柱的来历和传说:
这里相传是英雄格萨尔赛马称王之地。而这个石柱就是当年格萨尔赛马是栓过骏马的,后来格萨尔王叱诧风云,建了不朽的功勋,有关与他的故事也成为世界遗产,这里也就自然而然称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胜迹和精神寄托。而噶让,就是栓马桩下的村庄之意。
感叹于当地人的坚定和虔诚,他们的文化应当被我们所敬重和记诵。
贫瘠不是永恒,噶让石柱之下的村庄,我们一直在祈祷的幸福。
正当我们沉浸在那远古的回音中时,司机师傅渐渐放慢了车速,我们不经意往车窗外一望,一种渴望已久的景象—或者说“哪一丝温柔”完全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里叫阿什贡,应当被世人永记的阿什贡!
峡壁彤红,又巧遇夕阳更是红的壮阔,令人忘返。
整个峡谷呈南北走向,黄河从其南侧流过,俨然一幅大美之卷!
这里也称为千佛山,个个丹霞山峰峭立于黄河北岸,零零总总,如物、如佛让人有种脱俗离尘之感;仔细仰望,还能看到佛祖讲经、众僧听禅等惟妙惟肖的场景来,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难怪有人曾这样写道,此情此境,一种脱离和归真的气象扑面而来,一切关于禅、关于佛言的思想忽然涌出脑海……
南岳怀让不就是在广东丹霞山讲道解禅的吗?
在贵德,在阿什贡,这些通红的沙粒岩不就是在宣扬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至高境界吗?
丹红山映尘洗风,
碧水看云一夜静。
我们在这里匆匆的拍了照,又匆匆的离去了;
因为我们没有勇气独守孤独。
易经中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贵德之土,以丹红讲叙着人贵有德的恒古真理。
从这一刻起我不再评论贵德。以算是对我此前无知的弥补。事实上贵德就是贵德,世界上也许有好几个江南,但天下只有一个贵德,因为贵德的灵动的秀气和深邃的质朴是其他水乡所不能比拟的。
过了阿什贡。车行约30分钟,一片高原水乡的意境映入眼睑。
芦苇、水、鸟和行进溪涧的小船……这一切使我想起了孙犁先生笔下的白洋淀,那一笔一划的描述不时在脑海里跳动。
相比江南,这里的风韵更显妩媚。
贵德黄河,母亲河的真实被我们一览无余。
清澈的河水,秀丽,恬静。夕阳映照丹山,渺渺炊烟已经在远处的村庄里升腾,远处,外出的羊群已经在牧羊人的歌声中返家……
前方是一座很现代化的钢构大桥,远远望去恰如一条横跨在母亲河上的彩虹。使人突然想起那句小桥流水人家来。当然,这里应当是大桥、大水、炊烟。彤红的桥基和通红的霞云相辉成趣……
黄河在这里更显温顺、柔美。仿佛被这里唯美的景观所吸引、陶醉。约50米宽的河面上,我们惊诧于黄河的沉静和清澈。
我们慢姗的沿着桥面走过,静静的体味着黄河之纯真的秀美。
在桥面中央,我们看到河南岸边有几座土坟,兀立的坟堆长着几珠业已枯干的秋草,在暮色中愈显沉重,刺目。像一位孩童守望着年迈的母亲……
走过黄河清大桥,一幅高大的醒目的广告牌耸立在桥墩旁,上面正是我们刚在路过的贵德黄河大桥和丹霞风光,一行某领导人的题词显的格外引人注目
“天下黄河贵德清!”
多么富有诗情和亲情的话语!就在我们倾注了所有关于赞叹的词句后,秋日的高原也进入了暮色,一切来于纯真,又归于纯真,我们也就沿着母亲河恩赐于我们的贵德谷地来到了贵德县城。
今夜,贵德的水在梦中,我的梦在贵德……
于是,2个月后的今天我铺开笔记本,笨拙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贵德 贵德
2010年12月19日于西宁古城
-全文完-
▷ 进入长云和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