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介绍孟庆祝的文章。孟庆祝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的讲师。入门之初,他由于不谙泥性,徒手成型的胚体总是歪倒。沮丧之余,他顿悟这种歪倒的形态恰是泥性的自然显露,自有万种审美风情可值锁定。他于是将歪就歪,歪中取正、顺势推出一系列“歪七扭八”的“壶”,建立起合乎材料特性的《壶神系列》造型图形及斑驳的装饰风格。
作为壶的实用价值被作者抽离后,这些奇形怪状的壶显得颖异陌生,色彩迷人。作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风采,表现出陆离奇幻的色泽,参差错综的纹迹和斑驳的机理,透出颖异的审美气象。
盖艺术之最高境界皆是此般。从一种自然态到一种不自然态再到一种不自然中的自然。就像上面说的这个例子,泥巴本身是万物中的一种,再自然不过。但是你偏偏要把它塑造成一个茶壶,一个自然中本没有的物什,这就是不自然。然而你在这不自然中,又不违背泥巴本身歪倒的自然规律,尊重并在这种不自然中充分体现这独有的规律,就变成了一种不自然的自然。
这又让我想起了在书法家唐瑞臣老师那听课时的一件事。我问他为什么用那些打了格子的纸张写字时,不把字写在格子里面,有很多字都有部分裸露在外呢?他回答说,这些格子本身是一种束缚,有意让字体冲破这种束缚,追求一种自由。我再问,那干脆不用带格子的纸岂不是更好?他说,那样就没有了束缚,没有束缚何谈冲破?怎么更好的体现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呢?
诚然,书法的写作追求的也是一种自然,是笔性、墨性、纸性的融合,这些东西被合成一种不自然的东西叫做字,把字艺术化就是书法。艺术化的过程就是突破各种束缚于不自然中追求自然的过程。
记得那次在武汉,我们一起去拜见一位搞雕刻的书法家。他家的一面墙壁上挂着一幅他的雕刻作品。我很奇怪为什么只有这几个字还有一个雕刻错的。那个错字显然被削掉又重新写了一篇。错了也不奇怪,但是完全可以选一幅完美的作品挂上啊。毕竟也是个门面嘛。
后来才知道,那个字是故意写错的。理由很简单,现在用电脑替代雕刻的太多了,而电脑是不会出错的,你写的什么字,出来就是什么字。相对而言,只有人会常出错。也正因为如此,那副作品中因为有了“错字”才显出了“人味儿”,而不是生冷的永远不会出错的电脑作品。
这里追求的自然又不限于木材或者刻刀本身,而是人的一种自然,一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基本规律。
看来“道法自然”的道不仅仅是物什本身的自然规律,还有人性本身的诸多特点,是一切与你创造的艺术品有关的事物的道理,让这一切的道理都顺其自然,不刻意不强求不追求完美,在一点点小小的遗憾中,一件艺术品也臻于高境了。
-全文完-
▷ 进入一缕清风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