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再读卡夫卡舒尘

发表于-2010年12月18日 中午12:59评论-1条

假使我又见你,隔了悠长的岁月,我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

-拜伦

再读卡夫卡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深深地体会到那种孤独、恐惧的感觉,以及惊秫和不安。

也许是血液里有某种相通的东西,也许是沉溺于小人物被扭曲的世界里,也许是对生存的一种绝望,也许是充斥在现实生活中种种难以诉说的困境。卡夫卡死去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作品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他的文字旋起了一股世界性的“卡夫卡”热,经久不息。

时间过去一百了,那些被揭示的阴暗和扭曲的元素一直在人们心里悄悄的流动,没有人会否认。

无法拒绝卡夫卡,就像你无法阻拦孤独和不安。

是对生存现况的一种深刻揭露,有着超前的共性。

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余党视之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之为典范,包括法国的新小说也将其视为鼻祖,当代的中国先锋小说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和借鉴过其著作。

他的文字,是一种艺术的长廊,变形、异化、荒谬是外形,象征和表现主义是其写作手法,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写照才是主题。走进去,能看见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那种深深的不安和恐惧。

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仿佛是在为我量身打造一间没有门窗的房子,不愿寻找出口。

时光的冲刷,和生活的打磨,让我变成一个平静的人,以及一副淡漠的面孔。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卡夫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张黑白照片,以及他睁得大大的双眼,和一张惊恐的脸。

我嗅到到了压抑的气息,就像四周惨白的墙壁,汹涌而来。

第一次读卡夫卡是很久之前的事,梦呓般的说语和大段的内心独白,看下去,真的需要耐心和勇气。生活给了我可以继续的借口,再读卡夫卡,仿佛亲临梦境,站在熙攘的街道,站在荒凉的路口;坐在装修精良华美的写字楼隔间,坐在空旷的城市花园里。

感受着孤独和绝望到来的一刻,有种难以抑制的不安和莫名的冲动。

也许,是我们血脉里有种共同流淌的东西,狭长的天空和单调的城市,压抑的生活和灰暗的梦想,以及伴随到天亮的失眠。

这是个缺乏理想的年代,支离破碎。只有地铁一遍一遍的从身边碾过,留下大段大段空白,漂亮高大的楼盘,我们从梦中一遍一遍惊醒。

物质的气息肆意流动。

去了很多家书店,寻找一切有关卡夫卡的书籍,信件,以及影片,想听到那种扭曲的声音,如一起接一起的跳楼事件,这会让我平静,如一潭幽水,深不见底。

看了几遍电影《卡夫卡》。

苍白的故事背景,没有音乐,没有爱情,没有理想,除了渲染他的恐惧,刻意增添了几段插乐,里面充满了阴郁和黑暗,与其说阴郁,还不如说是精神世界真实的写照。

从这个小职员身上,用同事的死亡,引出一系列的悲惨荒谬的故事。空洞的情节和夸张的表情。

一一将《城堡》、《判决》、《审判》、《在流放地》、《乡村医生》、《地洞》等穿插其间。

没有留下什么记忆,除了那双睁得大大的眼睛。

透明的亮,冰凉的感觉,迅速游遍全身。

人与人间的陌生疏离感,蜘蛛网的城市街道,就像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紧闭的门和窗,写字楼单间的隔板,偶然间,看见楼上坠落下的躯体。

感觉主人公已经到了精神错乱,不辨东西的状态,死亡,鲜血,恐惧,荒谬,和杀人游戏,充斥着整个画面,大量隐喻、象征体现在每个细节处。

一种病态的眼光,绘出了麻木和空洞的人物以及灵魂。他所表达的意义,正是我们逐渐走向的世界。

卡夫卡,终生未娶,数次逃婚,他的生命,只献给文字,他认为,婚姻生活将毁掉他写作所赖以存在的孤独和恐惧,这便是他的理想。一个为文字燃烧掉爱情,燃烧掉灵魂,燃烧掉生命的人。直到41岁的时候死于肺痨,他只是个业余作家,生前毫无名气,默默无闻,死后才大放异彩。

读了些他的日记和信件。

作家,是时代的一个符号。记住的,只是他的文字和他用来审视社会的眼光和艺术。而他这个人,并不重要。

不用疯狂,也不必痴迷。

读过,体会过,然后,去感受。

以后,或许不再看卡夫卡,但他的那双眼睛,始终在我脑海徘徊,透明的亮,和那种冰凉的感觉,那种不安的悸动,像四周惨白墙壁,压迫心脏,呼啸而过的地铁,碾碎梦想,难以喘息。

也许,是这个时代在变化,不再需要深奥枯涩难懂的文字,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早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需要变化,文学也需要变化,我们需要改革,文学也需要改革。但时代和文学是一种结合体,文字永远走不出历史的圈套。

能体会到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加剧,物价房价齐涨,物质的气息强烈,社会也开始躁动不安,在都市,随处可闻见苟延残踹的气息,人的精神层次也开始逐渐剥离主体,可以找到卡夫卡的影子。

一种东西在悄悄地酝酿。

那种压抑的苍白感觉,窒息,无处可逃的孤独。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舒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谢文龙推荐:谢文龙
☆ 编辑点评 ☆
谢文龙点评:

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光临散文版面,送你一个惬意的冬天,愿你快乐永久长驻,家人平安健康!at:2010年12月18日 下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