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某君系列之四(吃)文霏

发表于-2010年12月09日 晚上11:14评论-4条

序:“春江水寒鸭先知”。历经磨难、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最能体会饥饿的感受。今天,国人见面说 “你吃了吗”成了标准的敷衍。曾几何时,它是最严肃、最关切的问候。

某君嗜肉,每餐无肉不欢。尤喜肥肉,以其利啖易咽也。其子也遗传了嗜肉的劣性,也是一只小老虎。那小孩的常话说就是“我家有两只老虎。”

家有两只老虎,这可让某君伤透了脑筋。由于种种原因,某君家餐桌上的肉常常像敌后武工队一样难得一见。偶而昙花一现,也是躲在青菜的背后有些羞于见人。而小老虎常常是把那盘子扒拉到近前,两只爪子护着吃。肉本就不多,在小老虎的狼吞虎咽下只一会儿就彻底不见了踪影。这时,某君就只有望肉兴叹了。

去年物价上涨,某君从肉铺前经过,更少敢多看。一日,某君站在人后,看赵屠剔骨,良久不去。那赵屠剔完骨,猛然间抬头看见某君,大喝一声:“你要做甚!买肉么?”说着,把尖刀往案上一扔,明晃晃地乱颤。某君心里一惊,便老实回道:“嗯……想买点儿呢。”那赵屠不等他说完,就问:“说吧,买多少?”“半斤。”赵屠看了他一眼,拨刀便砍,在最肥美处下了一刀,扔在某君面前。某君看了又看,小声说:“多了!多了!”赵屠大怒:“不是要半斤么?你不要坏了我“赵一刀”的名声!快交钱走人,俺还不空哩!”某君无奈,便唯唯诺诺提肉走了。没走多远,他隐隐听到有人低声叹道:“可怜!可怜!”

前些日子,某君听说月例要涨,心里悄悄那个乐呀,如同范进中举。心道,这可多买二两了罢。哪知年底,上头只把年终津贴分配到每月里发放,总数不变,让其傻了眼。某君不由想起了暮四朝三这个训猴的典故。

《列子 黄帝》说: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匠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 

......

几千年过去了,猴子还是猴子啊。某君眼睛湿润起来。

近一年来,某君的月例原先买百十斤肉还稍有余,后来就只能买九十、八十,今则七十也有了不足的迹象,这让他大为惊恐。看着物价如春笋节节拔高而月例不动如山,某君怀古伤今的幽情便如春草般勃发。古人西席都收些什么呢?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束修,就是十块肉干之意。可见,古人是收实物之类的。这与当今月例相比有极大的好处,某君便有了“今非昔比”的慨叹。

前日,我在路上碰到某君,他兴奋地对我说,吴xx死了,死得好啊!我不悦地问:“为何如此?”他说其60年曾亲眼目睹吴两口子吃肉却让自己年老的父亲吃干饭。我叹了口气,在那个有人易子而食、饿殍遍野的年代,吴xx的父亲应为有个能找来吃的儿子庆幸不已,否则在年青人都不能自保的时代,哪有老人存活的机会?这事儿实在不必苛责。不过在某君眼里,还有什么事比吃肉更大的事呢?

在这个“生逢尧舜君,全民奔小康”的伟大时代,某君彻底地掉队了。在别人为玩好而伤透脑筋的时候他依然故我地同祖辈们一样为吃而欢笑、落泪,成了这个和谐时代里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幸运的是,这个音符极其微弱,以至于不会影响这场华美乐章演出的完美。

古人对肉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左传·庄公十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孟子》也有:“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由此可见,肉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经常享受的食物。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也从侧面生动反映了肉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所以历史上每次造反,领头的都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口号蛊惑人心。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分田分地很高兴,但要他为共产主义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就不是那么积极了。 “共产主义有什么好?”有人这样问。当时的回答据说就有“一口饭,两口肉”。建国六十年来, “有没有肉吃”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是问题,人们关心的是“如何吃才吃得健康”,只是许多人都落下了嗜肉的毛病,而某君尤甚。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一泓清水点评:

饮食,乃人欲之首要,等同于民生问题。
本文一小见大,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作者文笔犀利,是难得一见的古体文。

文章评论共[4]个
一泓清水-评论

点评打错“以小见大”的第一字,请见谅!at:2010年12月10日 上午10:11

文霏-回复一小见大本也不错,如今这网眼是越来越小,稍大点的都溜不过来。 at:2010年12月10日 下午4:04

绍庆-评论

吃的学问很多,吃是一种学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文章不错,读起来有些杂文的味道。问好!(:002)at:2010年12月10日 上午11:41

文霏-回复嘿嘿! at:2010年12月10日 下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