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一词在网上一直很流行,主要是对一些主流的观点或者是在人们的心目中约定俗成的东西进行一些“另类”的阐释,有的具有“反讽”的意味,有的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已。其实“恶搞”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但在人们的思维里,好像有些所谓的“经典”是不能被“恶搞”的,他们的理由是“恶搞”就歪曲了“经典”,更有甚者认为是“糟蹋”了“经典”,所以有人反对“恶搞”。曾经有位导演拍了一部关于鲁迅小说的电影,里面好像有孔乙己的女儿跟阿q谈恋爱什么的情节吧,就遭到很多“卫道士”的攻击,说是在“颠覆经典”。还有一些所谓“红色经典”拍成的电视剧里也有这种把几个战斗英雄的斗争故事拍成了一个“琼瑶剧”,演绎的是主人公的“三角演义”,那些“卫道士”急得直跳脚。其实那些“道德家”大可不必那么紧张,不就是娱乐娱乐吗?我认为这种“恶搞”对原著一点负面影响都没有,对于有一定的知识的人来说,应该分得清什么是“恶搞”,什么是“经典”,“恶搞”本身是对“经典”的一种大众化的普及,对“经典”有一种极好的宣传作用。其实“恶搞”在古代就有,比如《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罗贯中对陈寿《三国志》的一种“恶搞”,比如曹操在《三国志》里本来是一个大英雄,但在《三国演义》里被“恶搞”成了一个“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奸雄,大多数的人都只知道有个“奸雄”的曹操,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真实的“英雄”曹操。罗贯中的“恶搞”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三国志》的知名度,但并不影响他的史学地位。
四大名捕曾经写过一篇《谁在“恶搞”毛泽东的诗》的文章,发过几个网站,不是被退稿就是被删帖,说文中含有“敏感词”,最后还是发在了“天涯”的“关天茶舍”和“好心情原创文学”。后来收在我的一本书《弹纸江湖》里,这部书稿曾经投递到几个出版社,大部分退稿的理由是“含有敏感问题”或者是“涉及到名人的事情,怕惹官司”等等,最后才有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大陆,真的是有好多人害怕“恶搞”的,特别是对一些“政治人物”的“恶搞”就更加是“谈虎变色”,何况我的这篇文章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毛泽东的本人的问题,只是谈了他的一句“诗”被“恶搞”的问题,就被吓得“屁滚尿流”了。这种情况在台湾要好一点,因为他们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对“领袖”的“恶搞”也是自由的。
正在读目前比较畅销的一本书,就是台湾廖信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廖信忠在书中讲到两个“恶搞”的故事,一个是“恶搞”孙中山,一个是“恶搞”蒋介石。我们先来看“恶搞”孙中山的故事:“前几年网络上就有轰动一时的恶搞小说《铁拳无敌孙中山》,用港漫里的《天子传奇》的模式,中山亦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一个身负惊世绝学的真命天子,而里面的招式,当然就都是引用些孙文学说的名词,比如说五拳宪法:行正拳(行政)、雳法拳(立法)、丝发拳(司法)、烤世拳(考试)、奸铡拳(监察);三明主义:明拳(攻击)、明足(轻功)、明身(内功)等招式,当然啦!还出现了一堆其他人物,最后故事还发展成共残神掌毛泽东与穿林北腿蒋中正的大对决,什么跟什么啊,乱七八糟的。”虽然乱七八糟,但也说明台湾社会的开放程度是惊人的,你如果要在大陆这样“恶搞”那些相关的政治人物的话,说不准还要被“喝茶”或者是“跨省”,就是不这样也不会有你“发表”的地方。我们再来看“恶搞”蒋介石的故事:“当初有个政治笑话是这么说的:蒋介石去世后,不可避免地在天堂遇见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孙中山非常关心‘中华民国’的状况,于是问老蒋——
‘我死后,‘中华民国’有没有‘行宪’啊?’
蒋介石马上回答:‘有啊!有‘行宪’,有‘行宪’啦!’
孙中山又问:‘那第一任‘总统’是谁?’
蒋介石回答:‘是我。’
孙中山心想,老蒋一统江湖,确实当得,又问:‘那第二任呢?’
这时老蒋不好意思说还是自己,可又不太想说谎对不起‘国父’,于是回答:‘于右任(余又任)。’
孙中山高兴地说:‘不错不错,书法家当‘总统’,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
蒋中正脑筋一转,机智地答道:‘吴三联(吾三连)。’
孙:‘嗯,舆论界有人出任‘总统’,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呢?’
蒋:‘赵元任(照原任)。’
孙想了一想说道:‘很好,语言学家当‘总统’。那第五任呢?’
将:‘是……是赵丽莲(照例连)。’
孙中山开心地说:‘太好了,连教育家也做‘总统’了,真是越来越进步了。’”
这个故事里,于右任是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大家比较熟悉,还有另外三人大家可能不是很熟,四大名捕跟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吴三联是著名办报人,赵元任是语言学家政治家,他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我如何不想他》,赵丽莲是著名英语教育家。这是个很典型的讽刺蒋家的笑话。这也可以看出台湾社会的开放程度是相当高的,然而我们大陆可以看到的都是一些领袖人物的所谓“轶事”,只能歌颂,不能调侃,因为“伟人”只有“伟大”,不然怎么才能成为“伟人”呢!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