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日渐沦丧的道与德琴啸

发表于-2010年12月01日 上午11:26评论-2条

《道德经》51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两句话的大意是:道生成万物,而德养育万物,环境使万物成长起来。道和德之所以被尊崇,是因为道不加以干涉,德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简单说来,道就是客观规律,而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人们将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道德。我们之所以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提倡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自由平等,反对独裁专制;提倡文明礼仪,反对野蛮愚昧等,都是道德在起作用。

然而纵观人类历史,道德被淡漠,甚至沦丧的时候也还是有的。到了眼下,也许是经济的大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道德似乎又在走下坡路了,并且还下得厉害。

如今的报纸或电视节目中,时不时就会爆出一条道德被玷污的猛料,一而再再而三地震惊着你的神经。且看:教授抄袭论文,学术造假;医生不负责任,导致病人无辜死去;继母毒打4岁幼女,差点让孩子夭折;少年强j*杀死六岁小女孩;中学生虐兔玩耍等,比比皆是。于是,“教授”成了“叫兽”,“大师”成了“大屎”,“专家”成了“砖家”。“富二代”明码实价地拿钱出来买女人,“官二代”醉酒驾车撞死人比薛蟠打死冯渊还轻松;教师也沦落到需要给学生下跪的地步了——师道何在?天道何在?

我常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发展?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人类到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后会呈现出什么状态呢?物质水平的提高自是不必说的,正如孔子再聪明的头脑也想不到以后的人们会坐飞机到处旅游。那么精神呢?为什么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会公开说我们还需要汲取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智慧呢?由此可见,随便时光怎么流驶,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依然需要道德来维护人类的和谐。可是人性中确实是有不少弱点的,当这个叫做“人”的东西长久处在安逸的环境中,逐渐丧失了精神追求,尤其是当他手握生杀大权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忘乎所以,完全可以把道德置之脑后了。

还是从知识分子说起吧。以前的知识分子大体是穷的,也是清高的,或者说是很有气节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在民国时期,都曾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人,他们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现在呢?按理说,知识分子的待遇是提高了很多了,可为什么就找不到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了呢?看看,作家一旦出名,就不写作了,却频频在镜头前显摆;大学是多了许多,研究生,硕士,博士也多了许多,可就是没什么研究成果。钱钟书走了,任继愈走了,季羡林走了,就再也没有举足轻重的大师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国学如何发展?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学术找得到生存的余地吗?诺大的中国,10几亿人口,竟然找不出几个能“半日静坐,十年读书”的人吗?在我们国家,小孩子是被揪得紧的,说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中学时期又是被老师恶狠狠地守着的;于是高考结束后,所有的教科书,教辅书都可以拿来烧了扔了,还泄愤地踏上几脚;于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就此结束了——不是吗?不早就是60分万岁了吗?大学不就是混的吗?就这样的环境中,还能指望谁谁谁长大以后,坚守一间小屋,对着一个课题,长时间忍受寂寞孤独搞学术研究呢?

其他行业只可能比这更糟糕。想想这世道,还有什么是不可以造假的呢?还有什么准则是不可以违背的呢?鲁迅先生当年还站起来呐喊,做革命的先驱者,现在连呐喊的人都没了。我们很容易看到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一群又一群花天酒地以后的人嚣张着自己的言行——这就是我们的现实。难怪已经有人开始以践踏别人的尊严为乐,甚至以“杀人”取乐了。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话不止是虚言,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警钟早已经在人们的耳边敲响。如果继续听之任之,不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教化,不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那么,人类社会必然会在道德的完全沉沦后土崩瓦解。那古巴比伦的灭亡就是最好的明证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虽说道德似乎在走下坡路,并且还下得厉害。
但是,任何时候,道德都在不经意问拷问着我们的良知。

文章评论共[2]个
静月清荷-评论

虽说道德似乎在走下坡路,并且还下得厉害。但是,任何时候,道德都在不经意问拷问着我们的良知at:2010年12月01日 晚上8:37

子午书简-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朋友!(:002)at:2010年12月02日 下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