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把沈石溪的这篇小说读了两遍,心里很复杂,初想那狐狸起初也真是可恶的,居然一公一母居然堂而皇之又天衣无缝地在人面前演起了苦肉计“双簧”,表演得那么逼真,使人看不出任何破绽,仿佛是天生的表演系毕业的。结果是理所当然地将作者手里的公鸡给巧妙地骗走了,叹息?好笑?都有吧,也不得不由衷地钦佩狐狸夫妇天衣无缝、珠联璧合的表演技巧——你不得不赞叹它们的聪明,因为那是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早就听说狐狸是动物界中高情商的能手,小时候听过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就曾讨厌过这类动物的不劳而获,狡猾;还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是出自它们这类;兔死狐悲的成语也充分揭露了狐狸的狡诈,还有更令人好笑的《狐假虎威》,那些资源居然被狐狸利用得合情合理,谁让那些动物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地呢?原来以为猴子是灵长类动物界(除人外)动物中的高iq并高eq的,非它们莫属,后来听到“阿尔及亚的猴子”的故事时,才知它们真是笨啊,居然为了手里的一把米而走不出那个命运的瓶颈——仿佛在说某一类人,为了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为了追求命运里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放弃太多,乃至生命。
终于那狐狸含泪又含笑地死去了!
是什么复杂的心理啊?感动吗?无奈吗?
作者在被骗中(第一次)仅仅是失去一只公鸡,少了一顿美餐而已,再后一次,只是被公狐狸精湛又痛心的表演而好奇,想追查到底,也有更多的好奇,想探其所以然。或许更多的是第一次被骗后的情感补偿心理在作怪吧:我看你还能僵持多久,我看你还能使出什么手段来讹诈来诱骗我!结果公狐狸被逼急了,自虐的手段一次比一次重“突然,它举起一只前腿,将膝盖塞进自己的嘴,用力咬下去,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有害的噪音,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不一会,那条腿便被咬脱了骱,皮肉还相连着,那截小腿在空中晃荡着,转了两圈后,那截小腿终于被它象拆零件似的拆了下来,露出白森森的腿骨血喷射性的溢出来,把它面前的一片青草都淋湿了。它用一种期待的渴望的恳求的眼光望着我,一瘸一拐地往后逃却,似乎在跟我说,瞧,我真的受伤了,我真的逃不快了,我真的很容易就会被你捉住的,来追我吧,快来追我吧!”这一段话的描述真是令人发指,血淋淋!心在痛!头皮都发麻了!最终,它倒下了!它的目的很简单——转移作者的注意力,努力地,以最大力度地自虐!血淋淋地方式自虐!不惜失去生命代价地自虐!面临死亡的自虐——保护好自己的妻儿。自己失去的是人被骗走公鸡的尊严,但狐狸失去的却是只有一次的生命,亦或还是那是家庭的顶梁柱。想起了那个跪拜猎人的藏羚羊,但猎人毫不为此动心——哪怕肥硕的藏羚羊已流出了无助的泪水。毕竟这是猎人打猎以来碰到的第一次,在强大的好奇心的驳倒下,他对这只藏羚羊开膛破肚,他不得惊呆了!原来它的子[gong]内有只已成长成形的小藏羚羊!从此他金盆洗手,他做起了藏羚羊的保护者,以此来赎自己的良心罪。
生物界自诞生以来便充满着血腥的虐夺与厮杀,为生存,为栖息地,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它们采取了形形色色的手段。你能说它们不符道德吗?这仿佛太可笑了!想到那狐狸,心里泛起层层伤感、伤痛。
“再被狐狸骗一次”,说得多么理想。作者将其被骗经历写出,又将其文章题目定为“再被狐狸骗一次,其间隐含着浓郁的沉思,他是真有些希望再被它们骗一次,那样自己可能依然会失去些许尊严,心理多少也会失衡,但是,狐狸不会失去生命,它的妻儿不再失去丈夫,父亲。
人生来就是生物界的主宰吗?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全文完-
▷ 进入窗前青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