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咸阳国际机场东去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七十余公里的高速公路旁,有一座极其险峻神秘而又连绵不断的大山。导游说,那就是传说中的骊山。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派支脉,东西绵延长达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飞驰的骏马,且风景秀丽多姿,故名骊山。山下富有滋润了许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温泉喷涌,自周、秦、汉、唐以来,这里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上演过许许多多充盈着离愁别恨、身死国灭的悲欢喜剧。
深秋的骊山呈现出特有的枯黄和灰绿,虽没有夏日的山花烂漫和气象万千的丰富景致,但秋日的骊山却总能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从车窗外远远望去,陡峭的山巅危崖之上、苍松翠柏之间,时时隐隐露出几处楼台亭阁,峰峦叠嶂之间却有着几条现代化的索道缆车往来上下,供游人赏景凭吊。山下一群群、一组组飞檐斗拱、气势恢弘的唐宋明清建筑,散落于乱山杂树之中,分别是华清宫、华清池、女娲宫等时常从唐诗宋词中早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了。
原以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曾经沐浴过的华清池是在骊山之南,因为骊山之西南四十余公里处便是西京长安,总觉得那些爱好游乐的皇帝们应该在离京城较近且阳光充足的地方享受人间的美好,但丝毫没有料到的是,到了骊山才知道临潼在骊山之北,华清池也在骊山之北,著名的始皇陵墓也在骊山之北,自然,秦始皇兵马俑也在骊山之北了。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写尽了骊山的秀丽与奢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曲《长恨歌》,唱不完发生在骊山脚下华清池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恨情愁,也让华清温泉之柔之美饮誉海内外。而在这里发生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妃子一笑失天下;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此沉溺于男女情爱之中不可自拔,马嵬坡前痛失所爱,盛世不再、江河日下;蒋介石委员长面对日本入侵,不思共御外侮,却热衷于兄弟阋于墙,最终激起张学良、杨虎城兵谏,最后失掉大陆,退居偏隅岛屿等历史故事,更增加了骊山的神秘莫测和传奇色彩。然而,更令世人感到迷茫的是有关阿房宫的传说。翻开西安城市地图,可以很快地找出阿房宫遗址的所在。她就在秦朝皇都咸阳的东南,西安古城的西部,远在骊山之外直线距离五十余公里。这是当今历史学家们反复挖掘整理、精心考证的结果。但《阿房宫赋》中却道“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分明是说阿房宫就在骊山脚下,而且是从骊山之北建起的。不知是司马迁错了,还是杜牧错了,还是今天的历史学家们错了。但是,严谨细致的司马迁不会错,亲自走过华清宫的诗人杜牧不会错,实证出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更不屑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历史考古专家们当然更不能错。到底是谁错了呢?《红楼梦》中的一句“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让全世界都知道了无比宏大,无比辉煌,无比奢华的阿房宫,也让全世界记住了阿房宫的所在地骊山,而不知阿房宫原来不是很大,不是在骊山,而就在长安古城之西郊。
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的是是非非,谁人曾与评说?
其实,历史学家眼中的阿房宫,就是一个虽设计很宏伟,工程很浩大,举全国之力而建,但直到秦朝灭亡时也没有最后彻底完工的烂尾工程。而文学家、诗人眼中的阿房宫却是一个以阿房宫主体建筑为中心,“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从骊山北麓直达咸阳,再抵终南山,包括泾、渭两水在内,绵延三百余里的庞大古代建筑群。孰是孰非,世人自有判断。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十分不珍惜祖国文化遗产的项霸王的“楚人一炬”,使这一切连同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的地上建筑,以及咸阳皇都、终南山别墅等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古代建筑群“火三月不灭”,“宫阙万间都作了土”。此中教训,让人痛心,令人长叹。
由于要赶飞机至青海,在我们一行从秦始皇兵马俑参观完毕,再次路过骊山华清宫时,已经无缘登山仔细观赏骊山风光,无缘细细品味和抒发骊山丰厚的历史积淀所带来的思古之幽情,更无缘走进华清宫,滑入华清池中亲身体验汉皇“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奇妙感觉了,无奈之下,只好在十几分钟的时间内下车匆匆在华清宫门前拍照留念,算是不虚此行了。等以后再来骊山,一定会登峰造极,细细品尝,细细感受的。
-全文完-
▷ 进入青青杨柳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