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幸福的几点思考花都水榭

发表于-2010年11月22日 下午3:38评论-1条

关于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也许我们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幸福感反而会强一些,一旦我们思考了这个问题,我们就陷入迷茫之中,就像抽了鸦片一样,不由自主的思考,我们毫无办法。

有一位哲人说:“幸福是不存在的,如果说存在,那么只存在于我们的回忆中和梦想中”。这有一定的意义,但这却只能代表悲观主义的观点,却缺少了点普遍性。中国道家有亲近自然,认为自然就是幸福,追求的事“云在青天水在瓶”,认为幸福是平常、平实、简单、单调、万事、万物……认为幸福就是幸福;而佛家在否定幸福,认为人又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是一种痛苦的放大化,认为万事万物是痛苦的,活着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修行才能使我们幸福。也许这是我的个人见,但这的确从一方面阐述了幸福,虽然不完整。但是一个人一可以向前看,为什么要想后看呢?“八苦”是一种痛苦,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如其悲观,不如乐观,可以把生命的这一个过程看成是悲观的,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看成乐观的,例如吃亏是一种痛苦,但反过来想一下,吃亏也不一定是坏事,也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阅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综上所述,幸福、快乐、忧愁、痛苦的根源还是自己的心理。叔本华说:“幸福产生于两个方向,其一是自己内心自由产生的;其二是外界给予的。”其实,外界给予的,也是一种内心产生的,是外界通过影响自己内心从而产生的,基于这一点,幸福的根源是我们的内心,即自我的心态。在叔本华的另一哲文里:“只有产生于内心的幸福才是长久的,而外部给予我们的幸福是短暂的。”就像,我们看到别人快乐,我们自己也快乐,当然排除那种看到别人快乐,自己却郁闷的异类。所以,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幸福所需要的是自己的一个心态,然而心态不是一颗石头,它受外物影响所波动,这就是精神和物质。

精神上的幸福是长久的,这种幸福是不依靠任外物,它只受自我所支配,然而这种幸福却很少人能够体会,人们所感受的更多的肉体上的片刻的激情,例如对美食的欢愉、对性的激情、对金钱财富的虚荣……但凡此种种都是短暂的,连生命都只是个过程,我们却更多的追求那些虚化,而忘了心底的安宁,生命于是变得如此的单调和寂寥,从这一方面看出佛家的智慧说,也看出叔本华的天才。明白了幸福是不可得的,唯有安宁可得,安宁才是最平实的,最难能可贵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你剥削我又能怎么样呢,即使你道貌岸然,实则是骨子里透露着卑劣,我可以从表面服从你,我不会真心的臣服你,我内心将会远离你。这是一种智者的智慧。明白了善恶好坏美丑都死正常的,都只是个概念,都是随人的心境而产生的。没有什么可悲的,没有什么可喜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必难过,不必感叹;要相信在三千红尘中走一遭,那么将上升到一个高度,这个高度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佛家有“不破不立、不垢不净”,破而后立,凤凰浴火重生,这是一种质的蜕变,只有破后才能重立,只有垢后才会彻底的净。正是王国维的“非入于其中,不能出于其外”。所以幸福只不过是悲伤的伴娘,感悟悲伤才会明白幸福的真谛,人最大的悲伤时什么?是“心死”么,何为死?人没有最大的悲伤,人也没最大的幸福,幸福只不过是我们的憧憬,以及我们的回忆。但有时候,我们确实悲伤,这种悲伤时精神上产生的,我考虑了一下,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但外物与我们的意志或愿望存在反差时,这时作用于我们的心理,于是产生了悲伤,反差越大,悲伤越强烈。这是悲伤产生的第一种原因;第二种:即“自我心理与自我过去或将来意志产生的反常,从而产生。说白了,悲伤都是由自我内心产生的。

叔本华说:“只有舍弃了幸福,我们才能得到幸福”,我们都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悲伤,也都在感悟悲伤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幸福,悲伤是来自即刻、过去、将来的;而幸福却只来及于过去和幻想中的。故我们体会更多是悲伤,这是一般人的思想,但我们大多数都是一般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悲伤和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方面他们是不可分的,另一方面我们分不清。

以上都是从精神层面上来分析幸福的,下面从物质方面来分析。

很明显,物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享受物质,我们从中获得快感,故我们大多人都为物质而奔波,光怪陆离之象层出不穷,营营苟苟之辈比比皆是,从物欲中引发贪欲,从生理本能中引发无可禁止的性欲,于是各个腐败之象如雨后春笋,而这种腐败在一个刚建立的国家,显得最为突出,因为人们的生活还没达到那种最基本的需求,即最幸福的最基本的需求,一旦满足,这种欲望将会爆发。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平穷的人,一旦成为高官,其贪欲往往比那些富有的人变成高官的更强烈。这是对物欲一种歧义的理解,这也是人最根本最简单的实在。但物质上的富有,精神上不一定富有,相反,有时候更贫瘠,人就是这样。

别想从虚幻的精神上得到物质。物质只是基础,承认人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依靠物质而存在的,但百年后,终归“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只不过是一个过程,我们都是一个过客,如一颗草、一颗树、一朵花……而幸福只不过是我们心尖偶尔的触动,生于寂寥,死也寂寥,生也热烈,死也热烈……生命只不过是不断的感悟,感悟自己、感悟外界爱、恨、情、仇……明白如此,痛苦、幸福早已经不存在了,只存在平实、安静、自由,将会明白众生百态、光怪陆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花都水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痛苦、不幸、灾难与幸福是对立的,世上没有一个人喜欢它们。但是,人生若没了痛苦、灾难的参照作用,幸福的滋味就没法体会出来。结论是:经历过苦难,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文本具有辩证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描述了幸福的本质是,不断的感悟,然后再平归于自然!

文章评论共[1]个
静月清荷-评论

文本具有辩证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描述了幸福的本质是,不断的感悟,然后再平归于自然!at:2010年11月22日 下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