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天地菊梦悠悠

发表于-2010年11月20日 晚上7:33评论-1条

【】

当阳光明媚的春天,用它的烟花美景召唤我们;当森罗万象的大自然,将无限美好的景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于是,自然界的一切美景都在心中掀起涟漪,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它沉醉,我们也会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给我们无限遐思和万千想象,使我们平凡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天上人间,变化万千,却也因此而色彩纷呈,波澜壮阔,使人流连忘返,任凭你思绪翩然。

天是指人类生存范围(地球)以外的空间(天空),宇宙空间。它是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天又称苍天、上天、上苍、老天、老天爷等,如“天意”、“苍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运”、“天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天啦!”。

《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以其浩瀚无边和囊括无限而使人变得如沧海一栗。

据《毛诗传》记载:“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因此,天始终以高远而博大壮阔的巍然壮观屹立于人间,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特别空旷的境界,任何时候,只要一想到天,心中就升起一股敬意,那种看得见的宽广和壮大让人显得特别渺小,心中自然就有了一股异常开阔的胸怀。

与天有关的诗词不少,记忆最深的就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那首意境深远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蔚蓝色的天空从一而终地以它独特的景致净化人们卑微而渺小的灵魂,时刻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动和温馨。

【】

仰望天空的时候,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

而当脚踏真实的大地,生命就有了真切的灵魂和身心的统一。

地,与“天”相对。本义就是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土也为地,坤藏元气;地养万物,刚柔并济;地音通低,低含天机;地低德厚,惟极莫比。

地,是我们生命里最真切的呼吸,因为有了大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才使得自然界的万物在阳光下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温情。

大地,始终给人一种踏实和安心的感觉,就像那个最爱你的人一样,始终对你不离不弃,时刻给你最真实的幸福和感动。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各种优美的诗句也使得大地永恒而久远。

只要我们每天还能真切的呼吸,我们对天地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因为有天有地,才有你我他,和天地完全融合,和谐生存,构成一幅人间独特的美景。

【】

天和地,一旦统一成一个名称,就能泛指自然界或社会,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可以无限地扩大,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你对它的感悟又能深刻几分。

《庄子?天地》中有“天地虽大,其化均也”的陈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里有“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的感慨;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有“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的困惑;清代吴伟业在《避乱》诗中有“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的自愧弗如;唐代李白在《山中问答》诗中有“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美好和惊喜。

自古以来,各类的文人墨客都对天地给予了各种各样的记载,有史诗般的真实记录,有丰富夸张的想象,也有浪漫神秘的传说。让我们对天地的了解又有了一个真切可循的依据和出处,也使得天地万物在我们眼中也能变得神奇万千。

传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里。经过了18000年,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来一把大板斧,朝前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破裂开了……于是,轻而清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结,最后变成了大地。盘古怕它们再合拢来,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一直撑在那里。直到后来,天地的构造已巩固时,盘古终于倒下死去了。临死前,盘古把他呼出的气体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电,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他的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田土。就连那身上的汗毛也都变成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

因为有了这个美妙的传说,我们对盘古的敬仰就像对待天地一样神圣,盘古也自然在我们心中形成一道独特的屏障,自然地保护着我们心中充满对天地的美好幻想。

【】

喜欢黄家驹浑厚的嗓音,他留下的《天地》,曲风大气、苍茫,是承载洋洋中华长史的大河发出的千年谓叹。天地的悲壮和浩然都在他的歌声里再现。

天地间,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然独特的个体。每个人也在追寻一种自我感觉比较非凡的力量和归属感,以此希望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给人一种非同小可的坚定信念和震撼,又让人的精神和天地和谐统一。

人活在世上,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总有一些真实的想法和简单的追求。

人都是伟大而渺小的,以坚强的心面对一切纷扰和困境,却也希望追逐到一些难以实现的永恒,比如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是每个凡夫俗子最真切的渴望。

非常感慨《老子》在第七章里的记载:“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为什么要从“天长地久”来引出“不自生,故能长生”呢?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于“天长地久”,已经有了普遍的、没有疑义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因此,“天长地久”这个词语也就和盘古的传说一样永恒,而且具有非凡的意义。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把世间常人期盼的伟大爱情抒发得哀婉缠绵,也使得那份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得以永恒。

曾经也非常喜欢听“天长地久”这首表达分手的情歌,虽然听不懂粤语歌词,但是歌声里那种彻底地绝望告别依然打动我心,仿佛看见主人公木然站在街头,嘴唇上的热吻已渐渐冷却,寒气却从脚底袭到心里,无奈地在街头吻别的现实,却还要坦然面对“天长地久”这样一句即将消逝的美丽的誓言,巨大的反差中,冰冷的钢琴和周启生苍白单薄的声音让人不得不触景伤怀。

然后,终于明白,原来天地之间的一切,存在或者消失,都有其合理的理由。

面对美好的大自然,面对气势磅礴的天地,我们只需感激和珍惜。

2010.11.20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菊梦悠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径幽通点评:

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一篇《天地》,把天皇大帝、昊天上帝,天与地写得完全融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文章评论共[1]个
曲径幽通-评论

(:012)(:012)欣赏菊梦的文字,问候晚上好!at:2010年11月20日 晚上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