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的卧谈会开到最后,大家都沉默了。一个寝室八张嘴在片刻之间沉寂了下来。关于父母,关于自己,我想这沉寂之后我们都想到了很多。
人常常都会幻想自己以后的生活。将来会有一所多么大的房子,会有一份多么有前途的事业,还会有一个多么和谐幸福的家庭。可是在这些梦里,是否会有一个是关于父母的呢?那么大的房子,在潜意识里面,是否有一个空间是留给父母的呢?
扪心自问一下吧。
一岁的时候,你会很黏父母不能离开他们哪怕一分钟。旁人从父母怀里接过自己的时候总是以哇哇大哭表示抗拒。
两岁的时候,你就总想离开父母的怀抱,整天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空地。整天想要用自己的双腿尝试奔跑的感觉。
十二岁的时候,小学快毕业了。你会很想有一个私人空间,很自主,很独立。
十四岁的时候,青春期叛逆期接踵而至。你想抗拒父母的管教,觉得自己就算一个人过也是可以的。离家出走的打算时常浮现。那个时候就开始蓄谋已久的逃离父母身边。
十八岁的时候,你读大学了。你在车发动的前一秒,兴许感觉到了离开父母的辛酸,会哭。兴许感觉到终于自由的快乐,你会笑。但是这个时候的呢,总归是成熟了。也感觉到了父母十几年来养育自己的苦心。
二十二岁的时候,你大学毕业了。你在考研和工作之间徘徊。父母为你的前途生活命运操碎了心。
二十四岁的时候,你的生活稳定了。有个爱你的伴侣,不管你们是否已经组建一个家庭,但是你一定已经在幻想,以后我的房子哪间是卧房,哪间是孩子的书房。但是父母的呢?
……
但就这样,当你老的时候,你感觉到了父母老时的辛酸,你会不会哭?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但是,当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整颗整颗的心都挂在了孩子身上,重复着父母的老路。既辛苦又幸福的给孩子洗尿片,熬粥喂饭。就算辛苦,也没有一丝怨言。
养儿方知父母恩,是这样的。但此时的自己明明知道父母对自己恩重如山,却没有余力去照顾。等到为自己的孩子做完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孩子长大了,开始工作挣钱忙碌,不需要自己了。此时才感到孤寂,才明白当初父母渴盼自己回家的心情。
不是不想陪伴,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又变成新一轮的轮回。新一轮的不平等。
直到现在我还会想起爷爷强打着精神高声告诉三姑,“我很好啊,精神也好。你们不要担心,有空才回来吧。”然后在挂完电话之后却叹口气,“我们三娃是好久没回来了啊。”
我听过一个极其自负的老师讲课。但是我有时还是忍不住佩服他,因为我始终还是觉得,自负是因为有骄傲的资本。他是有一定才能的,至少来说,那才能是我拍马不及的。
他是抨击孔子学说的,他曾经引用过陈独秀的一句话。陈独秀说,“你们都说‘百善孝为先’,在我看来,那是‘万恶孝为首’。”
我起初被这句话说懵了,孝顺难道不是最高的品德吗?我对这老师的言辞有了丝丝的抵触。如果就连孝顺都被看成一种邪恶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应该是没有高尚的品德了。
可我最终老师的解释让我释然,他对孝顺的诠释,我想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他是这么说的,“也许你们会认为我是个疯子,我的话是无稽之谈。但是你们想一想,孝顺父母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孝顺,那是人类一种最原始的情感,但是为什么一个人做到孝顺了,却要被冠上圣人的称号呢?孝顺很难吗?一个人能做到孝顺父母,原本应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吗?中国历史上那些至善至孝的人,难道不是只做到了他们本应该做的吗?为什么一个人只是做到了自己应该做到的事,就成了圣人,这该是什么道理?!”
是的,这该是什么道理?这一连串的问句就是一阵尖锐的哨声,刺激着耳膜,刺激着神经。我只听见教室里齐刷刷的掌声响起来。
我问过妈妈,“你后不后悔多了个弟弟?如果没有他,你跟爸爸现在根本就不会这么辛苦。”妈妈只是说,“我从来都没想过后不后悔。”很简单的回答,很真切的心声。这样伟大的母爱就一直在我身边,曾经我却丝毫没有感动。
父母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多了个孩子多了份负担,但孩子在父母老后却总会忍不住得感到一丝累赘。不敢舍弃,但却不能长陪。
原本的世间至亲,血浓于水,竟演变成了这样一种鸡肋的感情,这是何其大的悲哀。原本的理所应当,竟然变成了兄弟姐妹间的互相推诿,这是何其大的讽刺。
打从心里面好好想想吧,父母总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就算用父母对自己关心的三分之一来回报,父母也该会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所以,当自己的计划里面有一个多么多么大的房子的时候,仔细想想,哪个房间是给父母的;当打算上哪玩的时候,仔细想想,这里适不适合老人家长途奔波。不要真正老了,才开始哀叹,“子欲养而亲不在。”
-全文完-
▷ 进入冷血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