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又想起那个叫吴诗婷的女孩水过河

发表于-2010年11月12日 凌晨1:18评论-1条

前几天,我在网上又和《云浮日报》刘主任再次谈起自己的记者梦“出师未捷心不死”,似乎还保持着“不斩楼兰终不还”的激昂斗志,尽管我曾经泪满襟地转身,辞别记者这个职业已一年多。

刘主任和我谈到云浮安塘的那个女孩——吴诗婷,一个在苦难中成长的13岁少女。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那个女孩打电话到报社求助,她现在面临着腰椎滑脱面临终身卧床境况。我一听,心生冰凉,又感到无比的愧疚。忽然,我特别想念那个在我镜头下出现过,在我笔下袒露过的女孩。

去年夏天,我有幸来到《云浮日报》,负责《教育周刊》这个版面。一次,我在云浮市人民政府网看到了一份关于春风活动的名单,里面罗列了一百多个名单,他们都是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的学生。

我只能偏心地挑选一个代表来采访。或许这也是一种缘分,当我看到吴诗婷家庭的简介之后,我决定去采访她的成长故事,希望有好心人帮助她家渡过难关。

我一个人背着照相机和包包,坐车1个多小时,经校长和老师的指引,到了她家。吴诗婷的家,留给我一串串清贫的意象,三十平方米的土房子,一台厚积尘埃14年的风扇,一个个编织成梦想的小竹垫,一个13岁女孩没有血色的小脸蛋,一位流着眼泪并擦泪的苦难母亲……

很多时候,成功人士都会谈起一个这样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我想,新闻采访的细节,是不能忽略的,可以说,细节担任着新闻脉络的角色。来自底层生活深处那些真实的细节,可以感染他人,启发他人,赋予生命柔软而坚硬的质感。我在采访中,发现了几个经典的镜头,于是,我抓住了几个细节来勾勒这个13岁女孩坚强的形象和贫困的家境。

我写的《13岁少女撑起一个家》刊登在《教育周刊》,引起社会一定的反响。见报的第二天,就有人打电话来报社,说要帮助这个13岁女孩。

记者哥哥,是她的母亲送给我的一个最动听的声音,一份最美好的礼物。让我一生也难忘的是,那次的采访触动了我,面对面交谈的镜头,我感觉很美,应该说是一种有泪有血有情的凄美。

11月8日,是我国第十一届记者节。那天,我想写给自己的理想留点回忆或者说是宣言之类的文字,但我并没有。我知道,生活应该回归到真实,理想应该出任到现实。“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在我心中永远是神圣的,伟大的,一个充满着正义和责任的名词。而我的记者梦,苏醒过,奔跑过,现在又被安眠了。但是,我还是很希望我的人生还有一个这样的春天来临——我又回到那些采访的岁月,聆听民声,伸张正义,针砭时弊,扶贫助弱。我的理想,其实就是一种使命。

今天,得知我曾采访过的13岁女孩已经有记者前往采访并报道出来,还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我感到十分欣慰。虽然我不在,她找不到我了。或许,她还会记起我,但忘记了我的名字,只知道我叫记者哥哥。

我在这里问候吴诗婷和她家人。祝你的身体早日康复,你们家早日摆脱困境,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2010年11月11日晚。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水过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我们有理由牵挂并真心祝福
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得到帮助
记者的使命就是客观、真实
也是正义与良知,神圣与热爱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当想起这个女孩的时候,心里又萌生了太多的感慨。at:2010年11月12日 早上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