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给“养生热”降降温流云皓月

发表于-2010年11月02日 晚上11:30评论-1条

在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申明一点,我并非反对人们养生而给大家泼冷水。其实我也是一名学习养生之道的追随者。

在我念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此前还是民办教师身份时,在乡下曾师从一位民间拳师学习过三年的武术。所以,我们学生每次晨读之前,都会看到他在操场的一角练习拳术套路。恰好那个时代,功夫巨星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风靡中华大地,由此,而兴起了一股武术热。

由于对武术的喜爱,那时,只要在当地的书店里,看到与武学有关的书籍,我就会拿出积蓄的零花钱去购买,诸如:《新气功治癌功法》、《马家气功》、《养生与长寿》、《少林拳秘诀》等等。也就是从那时起,武术、气功、养生与健康的关系,我在思想上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记得在《养生与长寿》这本书中,重点是讲述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气功练习法与对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食物主要营养成份的介绍。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饮食起居的规律性,休息与运动的结合性,食物合理搭配性等三个方面对保持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书中从头至尾都没有讲到偏重哪种食物对人类某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而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对自身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身体,一切美好的生活也将会随之暗淡。

人们常说,一个人不生病,就是走大运。的确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曾有多少人由小病拖成大病,为了医治所付出的钱财给病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倾家荡产,债台高筑。从此蒙上的人生阴影不知何时能消散?

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呈现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越来越多,心理需要调整。而时下到医院看病,既费时又花钱,大多数的人们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预防疾病。这就是大众的心理与时代结合的现象。

在此种难得的渴求养生的现象下,一些有“头脑”的人依靠时代资讯快速的特征,电视讲座,网络介绍,风起云涌;一时间,养生的热潮扑面而来。跟风而上的病态社会心理捧红了“大师”;方术文化传统孕育了“神医”,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现代神话”。

这一切,他们所谓的养生大道,救命之贴,百病不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快已失传的祖传秘籍通过电视、报刊媒体的广告宣传与国家正规出版社的公开出版推介,真正地飞进了寻常百姓家。大家都跟风而上,抢着购买,将自身的健康寄托在这些热销的书籍之中。大众不得不相信,因为这是从正规的渠道而获得的,如果是盗版或采用其它缺失公信的手段而充斥市场,我想:人们还会考虑一下。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道听途说或私人推荐的民间偏方,我不怎么相信。如果是从公开出版的刊物或电视上看到的广告,我还是比较信任的。因为,我认为:凡属在国家正规媒体上做广告是经过严格审查过的。可是现在,经过实践,事实告诉我,由于“背后利益”的诱惑,一些虚假的广告也大大方方地走入其间了。

当人们敏感到一种物质的“神奇”时,这种物质必然会身价百倍。比如:绿豆、萝卜、红薯、长茄子等极其普通的物品就成了神物,既成神物,必定缺销,这样物以稀为贵,身价定能高涨。有些人的一夜暴富,就顺理成章了。

还好,狂热之后,人们总会有冷静的时候。事物的规律往往也是这样,由开始到高[chao]再趋于平静。

随着“神医”张悟本被拉下神坛,其所著的破绽百出的6个月就卖了300万册的“神奇”之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已陆续在各大书店下架,并也“连累”了其它一向畅销的养生保健类书籍,人们从热昏的头脑中开始冷静转为困惑。

有媒体曾报道说,“张悟本现象”暴露出了早已存在的养生书市场乱象,进而导致国人对养生观念的莫衷一是和无所适从。事到如今,人们还在对张悟本“养生学”评头论足、各持褒贬。养生书市场管理向何处去,人们茫然、观望、期盼……

《羊城晚报》曾于今年6月8日报道说: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邀请11家在京的医药、科技、科普专业出版社负责人,举行出版管理座谈会。会上,总署出版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提出,新闻出版总署将采取措施,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实行管理,即出版社必须有相应的编辑资质及严格的审读程序和制度,书稿经有关专家审读合格后才能出版。

对于专家审读这一点,张玉胜同志著文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表了一个观点:养生书“专家审读”应辅以株连问责。他说,许多网友对“专家集中审读”能否把关表示质疑,实质是源于对专家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家”自身公信力降低。由于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屡见不鲜,相应资质条件“水分”较大;二是对“专家”审读的“公正度”持疑。当经济利益置于科学精神之上时,从而会失去原则与公正,把审读权力当作敛财手段。所以,他就提出了借用行政机关实施的“问责制”:明确著书立说、审核把关、出版发行等各环节的责任,把著作者和审核专家的名字,身份同时标明在每一本养生书籍上,一旦发现以歪理邪说的伪科学误导受众,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将依法对审读者实施株连问责。我赞同这个好建议。

在阅读真正严格审查过的养生类书籍时,也不能照搬其述去仿效。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个体,因先天遗传与后天生活成长经历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虾,营养丰富,很多人爱吃,而有的人吃了虾就会立即出现肚痛身痒等过敏反应就是一个例证。所以,对食养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健康状况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千万不能盲从。

我还是相信读初中时曾阅读过的那本《养生与长寿》这本书上所告诫的话: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开阔舒畅的胸怀;知足常乐,淡定一切,保持健康心态;劳逸结合,修身养性。这样,身体与心理的融会贯通,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总之,盲目跟从的养生热,现在该降降温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流云皓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目前我国对行医、医疗等行为监管很严,但对于食疗、养生这类与医疗擦边的行为,尚无明确规定。
食疗又不同于行医,开的方子都是能吃的东西,吃错了也不至于出人命。而专门的“营养科”在许多医院也并没有开设,或者了解的消费者也并不多。这些都让所谓的“养生专家”有了可乘之机。再加上监管方面,缺失“准入”门槛。缺乏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法规,养生领域成为三不管的真空地带。一如作者说,盲目跟从的养生热,现在该降降温了。

文章评论共[1]个
静月清荷-评论

盲目跟从的养生热,现在该降降温了。at:2010年11月03日 晚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