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位于乾县城北六公里处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之墓。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于公元650年登基,公元683年病死,684葬于乾陵。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县,生于四川广元,14岁时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公元655年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参与朝政,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她在先后废掉亲生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后,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公元705年病死在河南洛阳上阳宫,公元691年5月,与李治合葬于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园,为什么叫乾陵呢?据导游说因其位于都城长安的西北方向,居八卦中的乾位,故称此陵为乾陵,据说此地是由唐初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风共同选定的,最后由武则天拍板敲定的。从远处眺望,乾陵犹如一位头枕梁山、脚踏渭水的睡美人,而高高耸立的主峰是她高昂的头颅,主峰上苍翠茂密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东西相峙的两个乳峰,恰似她高高隆起的一对柔美ru*房,故当地人称这两座山峰为“奶头山”。沿着五百二十七级石台阶由南向北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对称的两座土阙,它们是乾陵的天然门户。顺青石铺成的坡形大道北进,两侧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六棱柱石华表,华表上雕有莲瓣状海石榴蔓草花纹,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再往前行,就是两座强悍雄健的翼马石雕,马身上长着卷云翅膀,似乎腾云驾雾一般。紧接着便是一对镂空浮雕鸵鸟,鸵鸟又称朱雀,是古代象征吉祥的瑞鸟,是中亚各国赠送给大唐王朝的贡品。再往北面就是五对体态健壮的大石马,紧挨着大石马的是五对石人像。这些石人像个个身材魁梧壮伟,约有四米高。他们头戴冠,腰束带,双手柱剑于胸前,双目注视前方,面部表情各异,有的还留有八字胡,这些石人像就是守陵的翁仲。他们默默站立,威严地注视着前方,守卫着这座帝王陵园。
沿着司马道的大坡朝上, 穿过石人石马区后,就见道路两旁各有石碑一座。西侧石碑是“述圣记碑”,是为了纪念李治的“丰功伟绩”而立的,高7.5米,宽1.68米,重89.6吨,上有庑殿式顶盖,屋顶雕龙画栋,形象逼真。下有线刻兽纹基座,中间为五段,共七节,象征日、月、金、木、水、火、土,也称“七节碑”。原碑文有八千多字,据说是由武则天撰写文稿,唐中宗李显手书,雕刻完后全部用金粉镶填,至今个别字的金印尚在。东侧石碑便是驰名中外的“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1.49米,重约98.8吨。碑额为八条螭首相交,两侧有线雕大龙云纹。初立时,因上面一字未刻,故名“无字碑”。此碑为何一字不留?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可与日月同辉,无法用世上的文字记述下她的盖世奇功;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是个颠覆传统的人,拥护的人多,反对的人也多,是非曲直难成定论,千秋功罪得由后来人去评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中宗李显复位后,难以界定对武则天的称谓,不知是该称母皇还是称母后,因此无法用文字记述母亲的生平事迹。这几种说法,哪种最为确切,至今尚无定论,成为乾陵一大谜团。
我认为第二种说法较为确切,因为武则天是爱标新立异的人。她冲破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破天荒地做起了皇帝;她打破了男左女右的传统观念,把高宗的述圣记碑立在右边,而把自己的无字碑立在左边;她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在位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狄仁杰、郭子仪、姚崇、宋璟等等;她创立了铜匦,鼓励官民告密举报;又自创了许多文字,连自己名字武曌的“曌”就是自造的……武则天执政将近半个世纪,她不拘一格重用能人贤才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在其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可谓政绩卓著,可圈可点。另一方面她又滥用酷吏,刑讯逼供,滥杀无辜,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她还一意孤行,大肆建造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特别是晚年好大喜功,生活骄奢淫逸,挥金如土。也许是武则天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她才创造性地为自己立下了这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石碑,留给后人更多的遐想,让历史去评判自己的是非功过。
在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的紧北边,保留着六十一尊番王的石像,东边三十一尊,西边三十尊,这些都是西域边陲各国的王侯与使节。唐高宗驾崩后,西域边陲各国的王侯与使节纷纷来唐都长安吊唁,并亲往乾陵,参加唐高宗的葬礼。为纪念当时的盛况,武则天命人将参加葬礼的各国王宾和使节,仿真人服饰及大小雕刻成六十一尊像分站东西两旁。其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每尊像都宽腰束带,躬礼侍立,可惜这些石人像头全被毁掉了。这些石人像无头,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说北方有位突厥族可汗名叫阿史那元庆,智勇双全,文稻武略非凡,深受部族臣民拥戴。阿史那元庆也参加了唐高宗的葬礼,武则天就命人也雕刻了他的石像,作为六十一尊宾王像当中的一员,立于乾陵。后来,他的儿子阿史那石明即位后,得知父亲的石像立于乾陵,为武则天守灵,风里来,雨里去,认为这是对自己民族的侮辱,极为生气。于是,他便扮作和尚,来到乾陵,当他看到父亲石像后,怒火满腔,举起石块要砸碎这尊石像,却被守陵人发现,被痛打一顿,赶出了陵园。足智多谋的他,因此怀恨在心,便施出一条借刀杀人毒计。一天,他趁着天黑,窜到石像周围的农田里,大肆毁坏庄稼,却四处散布谣言说是乾陵的石像作怪,损毁了庄稼,只有砸掉这些石像的头,才能免除灾祸。百姓们信以为真,纷纷冲上乾陵,砸碎了石像头。阿史那石明趁机捡回了自己父亲的石像头,用包袱裹着背回家,从此乾陵上的六十一尊宾王像就成了无头石像。
听着导游绘声绘色地讲着这动人的民间传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陵园内城的朱雀门,一对庞大的石狮蹲坐两旁,张着大嘴,活灵活现。巍峨高大的内城墙遗址仍清晰可见,后山便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那人字形路交叉处,便是乾陵的墓道口。乾陵陵园规模宏大,纵横四十五平方公里,除山陵地域外,乾陵脚下的御道西侧还有面积达七万两千五百平方米的下宫,是当年皇帝谒陵时的行宫及接待宫里来人居住的地方。在乾陵的东面,分布着十七座坟茔,他(她)们分别是公太子、公主、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沿着陡峭的蛇形山路徐徐而进,我气喘吁吁地爬上了梁山顶上,已累得满头大汗。极目远眺,阡陌纵横,郁郁葱葱,远处的人和车变成一个小黑点,影影绰绰的。东望九嵕山,山势突兀,孤耸回绝;南望秦岭,群山绵延,横亘不尽;北望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接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三峰凸起,主峰苍润高峻,泔河环其东,漠谷河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乾陵真不愧是一块风水宝地,难怪武则天选择这里作为自己和丈夫高宗的长眠之地啊!
-全文完-
▷ 进入王立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