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看热闹的兴奋木伯

发表于-2010年10月27日 上午11:51评论-4条

上网实名了,手机实名了,菜刀实名了,还好打酱油这事至今没实名。这样的话,在打酱油的路上,一双眼睛没什么事,除了看好手里的酱油,也随意看些热闹什么的,大概也还不至于实名。

爱看热闹这毛病,是骨子里带的。说好奇心也好劣根性也罢,被鲁迅贬斥也好,被斗士表扬也罢,说成是进步的动力也好,说成是无形的暴力也罢,这兴趣,再过一千年也还改不了。谁让咱是个中国人呢。

既是热闹,就值得一看。围个圈,找个中心,且不管看的是猴子是人,是车祸现场是讨薪跳楼秀,是暴力的进行时是清理尸体的过去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一个人看还不算什么,一帮人都来看,自然都更有看的理由。就算被人骂成不明真相,你也只占很小的份额,完全不必太难过。

要看热闹,也有注意事项。例如只用眼就够了,最好不要动用其他器官。例如假设你看见一老太太摔倒了,最好当成热闹来看,不要试图去扶起她来,更不要想把她送到医院垫付押金什么的。要知道这些已超出了看的范畴,很可能将你“按常理推断”成不只是看客而成了凶手。这危险要时刻防备。

还有看热闹的方式,也有讲究。例如用肉眼看的同时,不要试图用其他高科技镜头代替看。试想假如魏文华当时只是用眼看,而并未拿手机看,也许他就不会丢掉小命。当然在你在看了唐福珍生命最后十分钟的精彩后,可能会不这么想,毕竟这也是一个爱看热闹的同好用录像机看后才有的结果,没这爱看热闹的人的冲动,就没有唐福珍最后的精彩。只是要提醒你,你看了人家的作品,至今未付费吧,这可不厚道。且你也不知道这个用录像机看了热闹的人的现状。要打消这种顾虑,付费就免了,在心里感谢或祈祷一次吧。

再有看热闹的地点,也有分类。就说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代表扔水瓶这一幕,现在想一下就够热闹的。只是一般人没机会看到,只是后来媒体对类似听证会开始铺天盖地的追踪和报道后,才知道这是市民代表刘天晓因得不到发言机会大怒的现场才艺表演。这样也就等于你也看了这场热闹。如果稍微推展一下的话,你还会知道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绝不总“一致同意全体通过”,脾气不太好的刘天晓们多着呢。甚至会发现和谐阳光下,好像总有千万只水瓶共舞,也是颇为壮观热闹的景象。

补充一点,现代技术进步了,不必亲临现场都能看了。只要轻点鼠标,你就可实现远程围观。且不说邓玉娇案的事后录播,单说宜黄自焚案,很多细节基本已经实现现场同步:你仿佛看见了“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的现场,读到了钟氏姐妹在厕所用手机短信向外求救的细节,还听到了女孩趴在车窗玻璃上哭喊的叫声。等这场景被转发了两千多次,评论了七百多条,那虚拟世界里“围观”的力量也就体现出来了:不仅让钟家人获得了人身自由,还让县长和书记暂时休假去了。

至于最近的河北大学飙车案,就算保定公安和河大校长再有多大能耐,相信看热闹的人群也不会就此沉默下去。因为现场的目击者和远程的围观者,一定可以突破一切封锁和禁令。

看热闹的机会确实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一个人在街上摔倒了可以看热闹,一群人在马路上打架可以看热闹,不远处的一场火灾可以看热闹,一个人将死未死的瞬间可以看热闹,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更是很热闹。……

在厦门,散步的市民将一个百亿元投资的px项目看的滚开了。在广州番禺,看热闹的业主们终于用眼睛看走了一个“环保达标”的垃圾焚烧站。看热闹的人群,在躲猫猫的角落里看见了司法的黑暗,将一个杀了人的“邓玉娇”终于看成了抗暴的烈女,在一片浑浊的池塘里看见了“钓鱼执法”的诱饵,在一张血淋淋的胸腔里看见了官企勾结的链条,在“跨省追捕”的路上还看见了权力的魅影,在公私不分的“梁丽案”中也看到了公权强j*民意的肆意妄为。……

不过,奉劝一句,作为看热闹的百姓,还是不要太冲动。就算你在看时,突然良心未眠,实在憋不住,还是要克制,顶多打个电话也就够了。很多时候,热闹只是热闹,事情没有定论,你不知热闹的真相,你分不清双方的角色,你更不是专业人员。你要是干了专业人员的工作,那人家靠什么吃饭?再说,中国的各类专业人员,可是世界上最多的,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损失减低到最小限度,将稳定发展到和谐状态的。不管是救灾救命,还是抢尸火化。

说实话,并没人给看热闹的发补贴,所以看热闹是一种志愿者的事业。作为志愿者,其实是不该太被人贬斥的。假如鲁迅活到现在,他可能也会对对那群围观的看客给出理性评价。或许他没看那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照片。作为后人,更多人看了这张照片后,就知道了面对洋人,大清战士不都是要决一死战,京城百姓并不都效忠天朝。取而代之的是百姓们“齐齐站在河沿,袖着手,抻着脖,平静地围观”,那表情就算不希望天朝垮掉,跳着脚叫好,至少是在完全己无关的看热闹。----在皇帝和清兵都逃的精光,整个皇城只留下他们以后,不围观还能怎么样?这也是百姓的一种选择,何必一定要贬斥呢?

看热闹,不是夫妻间床上的私语,不是粪青在角落里的牢骚,就是静静的站在阳光下看。这本身就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是一场无声的舆论。如果看热闹的群体达到了倾城而动的规模,亿万人同时参与了,那就更热闹了,管它是破坏的暴力还是进步的动力。

正如网友说:亿万人围观,就是亿万人目光聚焦,这能聚成世界上最亮的探照灯,能穿透一切特殊利益的高墙,照亮现实最深的黑暗,照出最朦胧的未来。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尽管在亿万只眼睛聚光下,官员的财产还看不清,高企的房价还没看到顶,矿难后的煤矿依然机声隆隆,富士康的打工仔们还在前赴后继,揭露真相的记者还要远走他乡,……但是,所有这些不是已经都被看见并装在视网膜后面了吗?作为亿万名爱看热闹的队伍里的一员,每双眼睛都是一架最精密最可靠的录像机,只要盯着看,就够了!

只要有热闹看就兴奋,尽管有时看热闹的眼睛本身,也并不自由!

于木鱼宅

2010-10-27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静的一叶小舟点评:

有人看热闹,就是关注,就是震慑,尽管还不怎么兴奋。

文章评论共[4]个
洁尘飞飞-评论

观点很有现实性。好文章的。at:2010年10月27日 下午4:32

静月清荷-评论

欣赏并问好!at:2010年10月27日 晚上7:05

梨花烟雨-评论

看闹这毛病,是骨子里带的。说好奇心也好劣根也罢,被鲁迅贬斥也好,被斗士表扬也罢,说是进步的动力也好,说是无形的力也罢,这兴趣,再过一千年也还改不了。谁让咱是个中呢。想起了鲁迅的《药》,发人深思的好文,问好作者!at:2010年10月27日 晚上9:52

李玉洋-评论

即使真正地是看热闹的,也不要忘了那是一双眼睛而不是两只枯叶。at:2010年10月27日 晚上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