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老夫子读《周易》,读到韦编三绝;西汉学者匡衡,少时为借书,宁肯给别人白白干活不要工钱;明末顾炎武“白头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大诗人陶渊明更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战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晋代孙康“如囊萤,如映雪”等典故,这些都让人钦佩,古人的读书精神实令人感动。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重视读书和学习。因为读书是人类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最好方式。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读书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来说,阅读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须臾不可或缺。
读书是教书的前提。谁都知道“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要永远保持“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清水”就要坚持读书。只有多读,勤读,尤其是语文教师,做到博览群书,才能在课堂上‘粘住’学生,使自己的讲解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左右逢缘。
在教师群体中,凡阅读视野开阔、文化底蕴深厚、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说话最有底气。教育专家林格说过:教师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的一生就会很寂寞。如果只读教育专业或教材教法类的书籍,他的一生也会很苍白。人生寂寞苍白,他的内心世界如何丰富?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阅读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阅读,使教师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教师顿悟了人生。阅读不断可以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
一个志成高远的教师,他是绝不会满足于一辈子皓首穷经,只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的,他应该创造,也有能力创造。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书籍。并在阅读中养成比较和鉴别的习惯,能够在阅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书中丰富的营养,化作自己的血肉,使自己多年的阅读成为涓涓的溪流,内化为自己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
相反,我们有不少教师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们把闲暇时光都耗费在饭局麻将桌上,平时除了备课看一些教师教学用书和教辅资料外,几乎不读其他的书。书房里摆放的一些书籍,只是装潢一下门面,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已。至于这些可怜书籍早已束之束之高阁,布满了灰尘,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人认为,把自己的专业搞好就不错了,为什么还去读那些与其专业毫无关系的书籍呢?读书又不能改变目前的境遇,甚至不能换来一件纪念品,更不用说房子车子票子了。这种急功近利的读书观实在是令人发笑。
其实一个教师不读书是很危险的。古人认为“一日不读书,便语言乏味,面目可憎”,说的就是不读书能丑化人的形象。宋代文学家苏轼所说的“腹在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一个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人,气质自然高雅光彩。诚然,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是绝对谈不上什么高雅的气度的。“气”是包装不出来的。现实生活中,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何况当今社会,新知识在不断涌现,知识的陈旧率和淘汰率速度日益加快。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不经常读书和加强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
让阅读成为教师享受闲暇时的幸福时光吧。读书,只有读书才是教师充实自己、壮大自我、建立专业自强的最佳方式。一个手不释卷的教师,肯定会在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已经送给了学生一份人生的最珍贵的礼物――――终生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全文完-
▷ 进入呼唤的远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