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西安行铁板琵琶

发表于-2010年10月25日 下午4:15评论-5条

十七日上午十一点,东航旅游公司的一辆商务车载着我们一行11人向武昌火车站驶去,酝酿已久的西安之行终于开始了。

武汉的交通的状况向来令人头痛,全程只有三个半小时,而从进城到武昌火车站,大约五公里的路就足足用了一个小时。塞车把出门时的好心情搞得一塌糊涂。好在时间宽裕,下午五点,我们准时上了武汉至西宁的直快。

此次出游,除了一名叫小余的女导游外,全是男人,年龄最大的47岁,自然不会安份,加之是硬卧票,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所以,一上车安顿好行李、到餐车就餐后,就自由组合,斗地主、打通城个子,忙的不亦乐乎。

通城土语在中国,没几个人听得懂;通城个子更是通城人的特产,外地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邻座有些人见我们玩得热闹,不时走过来瞄上一眼,但都云天雾地,不知道我们是哪国人。导游小姐抽空发了条短信,被他们中的一位瞧见了,回去告诉同伴:“他们也是中国人”。我们听见后,一个个都笑得东倒西歪。外面的世界通城人知道,通城人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却是天方夜谭。看来,在现今的商品时代,通城人应该把自己宣传出去,不应成为汉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晚上十点熄灯,自由活动在无奈中结束,集体睡觉,毕竟,旅途还刚刚开始。但火车上不是你想睡就睡得了的,我这人最怕鼾声,而偏偏打鼾的声音此起彼伏,声调各异,车过漯河才因为实在太累,朦胧的闭上了眼睛。

初到西安 

现今的直快,简直就是慢车的代名词。十八日上午八点多,才走出西安火车站,第一眼望见的,便是西安古城墙,灰蒙蒙的天空下,显现出宏伟的身姿 ,俯看着汹涌的车流和人流。接站的人早就等候在西安火车站广场,高高的个子,自称姓王,名振华,谦虚的说叫他小王就可以了,叮嘱千万不要叫他王导,并且解释了理由 。因为他拿着话筒靠嘴太近,杂音太多,很多都没听清楚。此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轻、能说会道,热情 ,估计结婚不久。

吃过早餐,当然是在导游的定点,还可以。早就听说西安的消费不是太贵,看来是真的了。

但是,原定的出游计划被导游作了一点小小的改动,第一站去华山。

人在屋檐下,焉能不低头。况且人生地不熟,犯不上为了这点小事去和当地土佬较真。心里却有点怪怪的,一是没经 过我们同意;二是我们是经过华山到西安来的,刚来就走回头路,彩头有点那个。同行都和我一样,在心里嘀咕,没说出来,不过,对西安人的诚信打了折扣。

车过灞桥,我无端的冒出一句:烟笼灞桥柳,雾锁长安城。

biang 

一路上,小王喋喋不休地说着陕西的民情风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是当地泥土呼吸的气息,又是乡风轻絮的声音。各地风俗不同,究必自有渊源。关中地区几千年来承袭下的民俗,最著名的就是“关中八大怪”,八大怪我们早就听说过,什么姑娘不对外、面条象裤带、房子半边盖、秦腔吼起来等,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biang字,小王拿出图片,乍一看很象招财进宝,细看却大相庭径,相传于一位秀才所创。垂拱二年,秀才上京赶考落第,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师傅拎过一块,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气腾腾。秀才看得兴起,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随着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一碗面摆到面前,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喊道。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答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二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换这碗面吃?” 店小二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 ……“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写了一个大大的biàng!他一面写一面歌:“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坐个车车走咸阳。”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字的来历听说还有很多版本,真正为谁所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已经溶进了当地文化,溶进了历史,成了一道面食的招牌。只可惜,这个字字典里没有,电脑也打不出来,大概是功用有限又过于繁杂罢。到临潼买了10元的“biangbiang面,入口香脆,甜而不腻,味道不错。就是每盒份量太少,全然没了大盆大钵的气势,足见西北人小气的一面。这是后话。 

登华山 

十一点,到达华阴。说老实话,华阴不啥地。集市寥落,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树叶上满是灰尘,好象几百年没下过雨似的。没看见半边盖的房子,建筑也一般,倒是每家的大门费了一番心事,大多是仿宫门,门上有福字,门楣书横匾。 车拐进一破败的街道,进了下塌的旅馆。还好,旅馆的环境不错 ,听说是新修的,是华阴唯一有电梯的宾馆。 对于住二楼的我们,电梯没有用。入住手续由小王办好后,我们结对入住标准间,两人合住一间房。

吃中饭,我自费买了一小瓶装的太白酒,二两,38元,价钱有点离谱,和同事小戴分而饮之。

饭后上华山,乘坐公交,沿着当年八勇士走过的路,到达一个忘了名字的庙,用了约半小时,在钢管做成的栅栏内排队坐缆车,俯看华山绝壁,慨叹国民党兵真是无用,飞鸟飞不过、猿猴爬不上的地方,竟然被解放军攻下来了,简直就是一群废物。当然,其领兵之人也是马谡第二。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则险矣,难则难攻,然而,凡事有利弊,粮道一断,不战自乱,屯兵华山,简直是自掘坟墓。解放军当年智取华山,也有多此一举的嫌疑。依我之见,派一个班,架一挺机枪,守住路口,便万事大吉。

过金庸题词华山论剑处,上天梯,在我前面的是一胖年轻人,背上一个包,四肢着地,活脱一乌龟,等得我有点不耐烦。过苍龙岭时超之,入金锁关。沿途险峻不必细说,前人早已备述。有诗思,而才不逮,为附庸风雅,凑字如下:“西岳峥嵘天下无,千年壁立护京都。石莲开瓣聚王气,栈道悬空小独夫。岭似苍龙腾碧海,岗如仙指绝飞凫。登崖吟咏豪情涌,直上巅峰酌一壶。”虽是晴天,黄河、渭河如丝如带的景象,却没有看见。同上华山的十一人,坐缆车吓怕了一个,停下没爬了;金锁关只剩下5 人,登西峰、北峰、南峰时就只剩三人了,我是其中之一,其他两个都是当过兵的,比较之下,自以为体力还不错,说明夏天的锻炼没有白费。

爬南峰时又累又饿,心都快跳出来了。路边准备买一个鸡蛋充饥,一问,三元一个,正准备掏钱,同伴转身拿出一袋鸡翅给我,于是上路边走边吃,到南天门,本想去爬东峰,但时间关系,怕来不及下山,加之同伴打电话摧回,折回金锁关,化70元买了一把剑依原路返回。

下天梯的时候,一同伴为在女导游面前表现,施展轻功,下到一半时一跃而下,没站稳,跌倒还扭了脚,被我们一阵好笑。我即兴打油一首:好色作多情,美人面前逞英雄。绝壁飞身下,脚崴成跛人。

从山上下来,天已经全黑,登山感受,一言以敝之曰:“壮哉无出其右”。

华清池

笠日,赴临潼,游华清池。

华清池之所以久负盛名,依我看,与历史上两个人物有关:唐明皇、蒋介石。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蒋介石与西安事变。风景总是与特定的历史纠缠,否则,就没了文化底蕴,缺少深度和厚重,再好的风景也得打折扣。

从望京门进入,门口的石狮很威武,大红灯笼依序排挂,巨石上按春夏秋冬四季镌刻着历代文人诗作,骊山在浓雾中约隐约现,透过迷雾能看到上山的索道。过九龙湖,仰飞霜殿,谒碑林,在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前停留了一会,接着赏贵妃出浴。。。。。。一路游过,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是些飞檐斗拱,舞榭歌台。帝王、嫔妃及名人洗澡的地方,只空留着一个个干涸了池子。大有斯人随风去,陈迹自风流的沧桑。历史舞剧《长恨歌》的演出活动已经结束,没能一饱眼福,听说场面宏大,灯光效果极好。

建筑物的名称特多,走马观花,根本就记不清名目,也懒得记。进环园,到五间厅,墙壁上的弹洞犹在,向人们陈述当年蒋、张、杨之间的恩恩怨怨,其功过是非,历史早有定论,用不着我们这等草民絮语。

出环园,用温泉水洗一把脸,感受了一下“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惬意,脱离同伴,信步幽径,独自体味山水唐音,沉侵于对大唐盛世的追忆之中。

秦陵地宫

被同伴电话摧出华清池后,不经意间我们被带进了黄河特种钢厂。导游的目的很明确,要求我们购物,他好拿提成。被推销的小姐带着转了一圈后,听她作本厂产品介绍。这原是一家军工企业,生产特钢,用于制造子弹、炮弹、导弹、坦克等,展厅里摆放有坦克和各式炮弹。当然还有切菜用的刀、刮胡须的刀片等等,不一而足。看了这些后,心里一阵悲哀。毛时代倾力打造的国防基础工业,被一个军转民的口号轻易的就会毁掉了。特钢制菜刀,简直如同大炮打蚊子。所以,无论推销小姐怎样舌吐莲花,我就是一分钱的东西也不买,气得小王导游的脸成了猪肝色。

出来乘车往临潼秦陵北路秦陵地宫。秦陵地宫是一处人造景观,利用现代高科技将探测到的地宫原貌微缩,再现了2000千年前秦始皇征发徭役70余万,历时38载修成的气势壮观的陵园。游人可以一览当年的巍巍陵冢,其布局结构恢宏,建筑金碧辉煌。虽是模型,但同样能引起人的心灵震憾。从幽迷恐怖的墓道进入底层,便可身临“秦陵地宫”之中,一睹“千年之谜”的谜底。

地宫以水银为百川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人鱼膏为烛,听讲解员说,一滴可燃千年,是不是真的,我可就不知道了。地宫底部的秦代版图上,秦始皇躺卧的龙舟棺椁,头枕金,脚踏银,荡浮在水银灌输的长江、黄河之间,顶部是日月星辰交替运行的苍穹天象,在人鱼灯的烛光中,地宫四周塑有赢政登基、横扫六合、始皇出行、秦宫宴乐之盛况。

地宫的再现,让人感受到了秦帝国的强大和繁荣,印证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霸气、奢侈和残暴。

进出秦陵地宫,前后约莫20多分钟,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兵马俑博物馆

临潼的最后一站是兵马俑博物馆,但我们无端又被那个叫小王的导游强j*了一回。拉我们进一个商场买玉器。蓝田玉虽是有名,但来之前就听陷井很多,所以最好别买。然而此次出门前老婆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给她带一只玉镯回去,老婆大人之命,不敢不从。价钱太便宜,绝对是假货,价位太高,我辈只能望镯兴叹。选了一只,用他们告诉的方法,先是灯下看质地,又用之划玻璃试硬度,再是两玉相磨擦闻气味,觉得过得去,掏钱,打8折后960元。金玉这东西,你说值钱也值钱,毕竟是硬通货,可收藏升值。说不值钱那真是一点用也没有,饥不能当饭,寒不可当衣,戴在身上也是个累赘。我不想这些,其实老婆要的不过是一种心境罢了,即使当了冤大头也值。

同伴们和我的心境可能差不多,多多少少都买了点。导游小王这回可乐了,脸上阴云转晴,一上车就介绍起兵马俑来,讲了很多,不必赘说,要我们参观时三分看、七分听,还说了当地一幅妇孺皆知的对联:“翻身不忘共[chan*]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据说胡锦涛看了这幅对联后,也笑了。

老杨在当地是个传奇人物,小学没毕业,当兵后复员回乡务农。74年临潼大旱,当时是小队长的老杨率村民打井抗旱,挖至七八米深时,发现一些碎陶片,吓得村民不知所措,再也不敢挖井,老杨当过兵,到底见过世面,他用麻袋把这些碎片装到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文物部门一检验,不得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出现了。文物部门当时就奖励了老杨3000元钱,可老杨一分没留,全部上缴了。

现在的老杨年事已高,但他仍保留着中国农民接见外宾最多的头衔,每月3000元,被博物馆请在那里为外宾签字售书,我也有幸见到了他,一个极普通的人,但字却签得龙飞凤舞。据说他的签名是名家设计,自己又苦练了很久,才有今天的气象。

一、二、三号坑等,电视里也早就见过,当然不会比见过实景来得震憾。有人认为不到兵马俑博物馆一游,不算到过西安,当你一睹秦始皇这支军队的风采后, 你就理解到了不虚此行的真正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到此一游的初衷。兵马俑之所以被称之为世界奇观,是因为每一尊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绝对不是模具产生的千篇一律,也就是说,世界上找不着完全相同的两只俑,若将现在埋于地下的所有未掘俑都挖出来的话,那么这个俑阵将近十万个,而这十万个兵马俑的雕工都非常的细致,精细到头发,眉毛乃至神态。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抗氧化技术没有解决,现时的发掘技术不能保护俑原有的色彩,俑一出土,上面色彩缤纷的颜料就迅速氧化,只剩下单调的陶土色。所以没有人轻言开掘帝陵,以免对内里文物造成无可弥补的破坏。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两驾铜马车,它被谓为青铜之冠。一号铜马车的华盖,设计之精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那把伞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按着太阳的位置调校以遮挡阳光,还可以从车上拆下来,插在地上或是用手高举。小小的一个华盖,竟然有四个世界第一:车盖最薄,车盖最大,至今发现过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它全面展示了中国秦代青铜器的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转轴等各种工艺技术,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铜车马两个轮子上的60根辐条可以任意调换,可见在秦代标准化的生产意识已经初步萌芽,史书中记载的车同轨说的也是这码子事。仅从马脖子的项圈说起,它的项圈是由42个金块和42个银款构成,据说有人用x光照过,没有销芯和锁扣,学过物理的都知道,金和银的质地熔点不一样,那么秦朝的工匠是怎样把金和银直接溶到一起形成个项圈的呢?至今还是个谜。据讲解员介绍,铜马车上的科技含量令专家和学者惭愧,感觉人类在退化。古代技术人员的本事之高,真叫后人惊叹。

出博物馆买了两了两盒兵马俑,算是留念,好让大秦帝国在脑海中存留一点感官印记。

西安宵夜

羊肉泡馍是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汤鲜味浓,馍筋爽滑,营养丰富,香气四溢,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在车上,导游小王就作了介绍,特别是对西安人如何吃羊肉泡馍费了大量的唾沫。称需将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粉丝,蒜苗、香菜,浇上羊汤,原汁原味。馍自己掰碎然后回锅再做,慢慢的吃上一两个小时,属于细腻型的吃法。

本来晚餐应由旅行社负责,但我们急于品尝羊肉泡馍,就与导游商量,晚餐的费用能不能从旅行费用里扣除,让我们自己随便到附近的餐馆去吃羊泡馍,导游说没问题。于是,在西安的一家旅馆安顿好后,一行人就上街找泡馍的馆子。此时大约已到晚上八点了。

到了饮食一条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经营羊肉泡馍的小馆,进去一看,面积太小,根本坐不下十一个人,没办法,只好每人买了一碗,用食品袋装了,到对面的一家湘菜馆。点菜时,由于我们的普通话都不标准,着实费了一番口舌。幸好其中的一个服务员,老公是我们湖北人,勉强能听得懂我们说话,才点齐了一桌荤素。湘菜馆的菜还没上来,众人一阵饕餮,羊肉泡馍已一扫而空。可能是饿了,大多是猪八戒吃人仙果,没品出味道。在我看来,也没有特别的地方,除粉丝充满了羊肉香外,掰碎的馍也就那么个味,没吹嘘的那么玄,加之本人不喜欢面食,西安人得两个小时的耗费,我二分钟就解决了。有些事,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接下来是喝酒,依然只有我和小戴喝白酒,剩下的都喝啤酒。桌上一个女的,就是导游小余。说是导游,也是第一次来西安,一到就下岗歇菜,被小王接退。好色喝花酒的男人到处都是,几个年轻小伙轮番向她敬酒。她也能喝,一一受了又一一回敬,有的还重复了四五次,来来往往,我和小戴的一瓶二号稻花香已经下肚。瞧他们喝啤酒的,空瓶扔得满地都是,大概每人不少于三瓶。

酒足饭饱,一行人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旅馆,依然是以打牌找乐子。牌局散场后,小戴又拿出在街上买的熟鸭子和酒,和我对斟。零点的钟声敲响时,酒干见底,鸭骨狼籍。上床睡觉,一夜无梦。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铁板琵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很详细的一篇西安游记
文字老道,淳厚有味,决不虚行!

文章评论共[5]个
殊异-评论

坐沙发欣赏美文,问好琵琶。at:2010年10月25日 下午6:42

铁板琵琶-回复问好,感谢! at:2010年10月25日 晚上10:14

零度想念-评论

欣赏了,问好作者!欢迎再到陕西来,汉中也不错哦!at:2010年10月25日 晚上9:37

铁板琵琶-回复朋友,有机会一定去。不过,到时候你要请客喽! at:2010年10月25日 晚上10:13

文清-评论

感谢您光临散文版面,秋风方起,秋叶未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衷心祝福朋友平安快乐!at:2010年10月26日 上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