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是必然的。可万万没有想到获奖结果一公布,网上就掀起了轩然大波。网络时代信息是无孔不入的,与“鲁迅文学奖”相关的贴子就这样一夜之间炮红……
中国作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质疑“暗箱操作”请拿出证据。沈浩波说:我没证据,但绝不收回言论……因“羊羔体”诗人获奖引发争议……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备受质疑,网友:什么是诗,一句话分成好几行来说就是诗吗?沈浩波说:不少鲁奖得主是用钱买的,还有一些,是谋来的,等等……
怀疑“鲁迅文学奖”沉沦为体制内的文坛权钱交易,这都是由获奖者一首诗歌引发的,现在附上诗歌: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就诗而论,通体白话,味道不咸不淡,被网民戏称“羊羔体”,因为获奖者叫车延高(羊羔)。其实车延高叫车延高没错,他写诗歌也没错,甚至入围与得奖他都没有错,而错在哪呢?错就错在他是武汉市纪委书记?
no!官员诗人不是今天才有,自古就存在并被人们传颂至今。远了咱不说,就说我们伟大领袖毛主[xi]吧,他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何等的气壮山河。车延高也一再申明请别用身份区分文学创作者,但这并不能抵制或消除网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由此可见,被白热化的并不是车延高,而是车延高获奖这件事情。
有些潜规则一旦挑明后,势必引起公愤。至于到底有没有潜规则,看了评委赵丽华针对这件事情做出的反响就知道了。以下是初审评委赵丽华就这件事情发博:
“不信你把别的协会也抓抓看,从一个现象抓起,你抻起来的也绝对是一整串蚂蚱,也几乎无一幸免。而行业协会是多么小的一个羔羊,我们国家真正有实权的,真正能够腐败的部门,哪个不比这些行业协会厉害八百倍!真正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体制。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相信你懂的……”
而获奖者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是无辜的,潜规则算是把他给潜出名了,因他而命名的“羊羔体”一夜蹿红,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信,你百度一下,保证红通通一大片模仿恶搞“羊羔体”。这个怪现象充斥着整个网络,象一片乌云笼罩在每个关心这个奖项得组的人们(反正没俺事哈,我就说说)。一会是车延高面对媒面从容自如;一会是谁谁对这件事情谈了自己看法。就连腾讯也不放过这个微妙机会,在qq窗口安插了这个小事件,时不时从qq窗口弹出这种信息,想不关心都不行。
以上诸多事件,说明这个奖项设置范围与评选方法有问题?是否需要改革呢?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中国文化更加繁荣了。由纸质衍繁到媒介,最终网络文化也开始盛行,这样一来,文化领域拓宽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网民)参予其中,打破了以前仅限于作协小范围的关注。
一、先说说入围条件
“鲁迅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而评选入围标准是两年内正式出版、发表过的作品。入围作品是从每个省的作家协会(含国内主要杂志,且看有无这类作品上榜哈)里挑选入围作品,这入围标准就有问题:
其一,这样一来,评奖的目标就变得暖昧了。好象评的不是作品质量,而是评作者的社会关系,民众关系,还有活动能力,当然还包括金钱与权力。别否认,车延高入围,人们就是这么想的。
其二,这种方式也扼杀了一部分没有出版的好作品,这使入围作品局限性。没出版或是发表的作品并不一定没有好作品,没能很好地发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违“鲁奖”初衷。
其三,连学生考试老师都知道对学生匿名阅卷,对考生编号并以代码评估出真正成绩,这样既严谨又合理。那么请想想,如果对入围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没有在任何媒体或纸质上发表过的,再让作者匿名投稿,以编号方式评选,这样会不会更公平合理?顺便说一下,这种游戏有很多论坛临屏都玩过的,绝对公正有效。
其四,大家都知道,有许多好的作家诗人,他们并没有加入作协,其实,有许多好的作品在民间。所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是只能是局部的花在开,这怎么能争鸣呢?
二、再说说评选规则
第一个环节是初选作品上报上网亮相,再经各门类初评小组筛选投票,然后决出入围作品接受媒体公示。不过,最终要终审评委最后裁决才算数。
对于这个规则,看起来的确公平合理。你看,上报上网初评筛选,还能接受媒体公示,这就不错。民众眼睛是雪亮的,大众中千万文学爱好者眼睛是雪亮的。但接受民众监督是有限度的,最终还是得评委说了算,叫吧嚷吧,呼声再高,花开哪朵还得由终审评委的最后裁决,这一切就变成了走过场。至于必须得三分之二评委无记名投票通过,说是无记名投票,这种潜规则连中学生都骗不了,又怎么可能骗得了民众?
第二个环节是对入围作品的筛选,过程有些滑稽,居然引进了tom手机短信和新浪读书网的有奖竞猜环节,有网友说:这?也太荒唐了吧?
有个入围作者说:“我这人消息不灵,且不大上网,根本不知道有“竞猜”这么回事,直到最后,等消息转辗到我这里,我才如梦方醒,可惜晚了,最终与“鲁迅文学奖”擦肩而过。”我先不说他的作品好坏,只是觉得他不是输在作品质量上,而是输在没玩起,让人很郁闷。
那么,这评奖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这“鲁迅文学奖”怎么跟移动联通也挂上勾了呢?是不是谁的亲戚朋友多,谁就有机会?谁的活动能力强谁就能得奖?另外再说网上投票,就更是荒唐了,大家玩过网站的都知道“刷屏”,穿个马甲,换个ip这些莱鸟都会做的。
试想下,如果能对参予评审与投票者扩大范围,比如请新浪里名博或草根博客里有些写得不错的名家博主来担任评委工作,会不会更好呢?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整个过程透明化,审评人员记名评审、投票,这样就可以让参予评审人员再接受民众的监督。如此环环相扣,是不是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三、最后说说“鲁迅文学奖” 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大家都知道,“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鲁迅先生而命名的“鲁迅文学奖”。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同时,也是对作品一种社会意义与存在价值的肯定。中国泱泱大国,从事文学工作者以及爱好文学的民众成万上亿,亿万人都拿眼睛盯着这个奖项,这个奖好评吗?确实不好评!
但作为这个奖项授予的相关部门,不能把“繁荣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口号喊喊就算了。正如有网友发言说,鲁迅文学奖作品应有点鲁迅气质。
鲁迅是一位严谨的作家,他的作品就是一把剃刀,无论在任何年代,他的作品风格将永远作为一种力量存在着,这是不容置否的。但入选作品《只向往温暖》表现手法大众,一些抒情文字虽美有韵,但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然作为纪委书记,法办的就是贪犯,除了用法律惩治他们外,如再化笔为刀,剃出这种犯罪根源,有利于挖掉更多的毒瘤,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拍手称快的,这也是一位作家诗人的社会责任。
没想到,一场文学盛事演变成逐角游戏,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有多少人被和谐了先不说,这“文学奖”鲁迅也被忽悠了……
-全文完-
▷ 进入诠释生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