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与杨牧及读《天狼星下》陈之秀

发表于-2010年10月15日 下午5:34评论-4条

这次回成都,我将书房里的书都整理了一下,发现少了不少的书。其中有我喜爱的《杨牧文集》上卷、《雾》、《雨》、《电》、《韩非子》、《四书五经》。问过家人,谁动我的书没有,都摇头说没。我很纳闷,谁借我书没还?突然丑丑说:“是不是你借给别人没还呢,你以前不是也有很多时候借书不还的事情吗?”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我不在家,八成是谁给我偷走了。”

整理完书,我一屁股坐在一把椅子上,目光始终在书橱上游走。这些按照类别摆放的书,看着就使我心情倍感舒畅。最后我的目光落在杨牧著的《天狼星下》一书上,因为这是杨牧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而作的。我抽出这本书认真阅读起来。从翻开书的第一页起,我就难以放下,大有不把它看完誓不罢休的架势。看完后,感慨很深,甚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纠结。这书,在我心里形成一种强烈的震撼,更有种压抑感,使我不吐不快。

说实话,我读过不少纪实文学,在以前读过的纪实作品中,还没有一本像《天狼星下》那样给我带来巨大的诱惑力和震撼力。以前常听老一辈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苦难的历程。他们是如何经历的。东家遭遇什么,西家又出了个什么,游街、批斗等等。那时,我年幼,只是听听,没什么感觉,毕竟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对那一时期的事情有点像听天书的感觉。

在我一口气读完杨牧的自传体长篇纪实作品《天狼星下》一书后,使我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些许了解。在书中,我终于了解了那段历史,了解了那段历史中人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盲流”的生活状况,以及杨牧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面貌和状态啊,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难以表达出来的,那种对生的渴望,对人性情感的解读。那段岁月使他从一个“盲流”成为一个“名流”。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就在于他对应了人类最普通、最执着的一种心态:改变命运,也印证了“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

1964年,杨牧20岁,因为和几位乡村少年一起编一本油印的诗集小册子而被打成“反动集团”,丢掉民办教师的饭碗,被迫离开故乡渠县,惶惶仓仓一直盲流到新疆。盲流路上,困难与波折并肩前行,有的人命丧盲流路。他每一步都踏得异常艰难。在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盲流生活中,造就了惊人的生存能力。比如,初陷“盲流村”险些遇难;戈壁滩上被司机甩掉却幸免于难;到农场劳动不慎坠入废弃的古地道;蛰居色力布亚维吾尔族村落,改名“伊敏江”,靠画毛主[xi]像和写语录牌维持生计;夜遇盗马贼险遭不测;搭车时与流氓司机斗智斗勇;挖坟土熬盐食用;车过天山死里逃生……

看过这书之后,我对杨牧有了更深地了解。虽说我“认识”杨牧也有几年了,但对他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他是我的同乡,是个作家,是个诗人,四川省作协的副主[xi]等字面上的。其实,杨牧于我,是有故事的,因为是他最初让我萌生了当作家的念头。记得那时,我还在读初中一年级。一次放学回家,我在回家的路上,也就是每天必经过的车站,在车站附近的一个地摊上看书。不但翻看了《艳阳天》一书,还看了另一本诗集。诗集中有篇诗叫《我是青年》。特别是诗中有几句使我印象很深,那就是“我爱,我想,但不嫉妒。我哭,我笑,但不抱怨。我羞,我愧,但不悲叹。我怒,我恨,但不自弃。”“我不是醉汉,我不愿在白日说梦;我不是老妇,絮絮叨叨地叹息华年;我不是猢狲,我不会再被敲锣者戏耍;我不是海龟,昏昏沉睡而益寿延年。”“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是骨——骨中有钙!我是汗——汗中有盐!”这是这么美妙的诗句,埋藏着几多奥秘和哲理。写这诗的人太高了,实在是高,太让我佩服了。我当时有过一丝闪念,什么时候我也能写上一段文字变成铅字,让读者来读。模糊中我似乎看到了我写的东西印在了书中,不知道是什么题目,我感觉好多好多人在读。

当意识恢复到了常态,当作家的愿望便强烈起来,于是我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看书,甚至忍受着母亲的责怪和谩骂也要躲在被窝里读书。慢慢地,读书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除了上课,剩余时间就变成了读课外书。当有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我也与文字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后,我又意外地与我崇拜的杨牧老师相识,更为巧合的是他居住的地方离我住家仅仅步行十五分钟,后来我也成了他家的“常客”。

这次,再度翻开杨牧作品,读着这本《天狼星下》,我有着许多话想说。该书无论是主人公作者的传奇经历,还是书中涉及到的人物命运,都能使你眼前一亮。他的故事读来让你感到悲伤,心情沉重,甚至流泪,但又时有一丝丝快意使你婉转而笑。在笑的背后,折射出更深的人性哲理。他用幽默的语言诠释生活的无奈,但从中也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热情态度。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盲流人员的生活形态,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对王书记、郑东保、丁矮子等丑类肮脏灵魂的鞭挞,更是入木三分。

当我读完《天狼星下》,合上书页,我深深为自己感到庆幸。我庆幸自己没有经历那样一段特殊时代。我想,如果我经历那样的时代,或者在那个特殊时代生活,我将是什么样子?书中涉及到的几位主要人物当初都或多或少地被迫整过主人公,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再次相遇。这个结论是否告诉我们,上天是有眼的,好人总有好报呢。也许,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人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明哲保身是最好的选择。人们在动荡年月,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一个时代的苦难,往往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人的苦难。他用手中的笔书写了那个特殊时代,也书写出了自己感同身受的好书,所以读来倍感亲切。整个文章没有经过过多的文字加工和结构调整,但并不影响整个书的看点,或者说整本书就是杨牧在静下心来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梳理。杨牧经历的故事很是凄惨,实在震动人心。因为真实生活所带来的震撼往往远胜于人为的故事编造。

如果一个人一生有过杨牧这样的境遇,没有人想有再一次。那个时代,是震撼的时代,是我们出生在70后,80后,90后,所不了解的时代。在他的书中,我们了解了特殊时代人们的命运,看到了人性在一定环境下的袒露,甚至是扭曲的,变态的。想说的太多太多,说不完,也说不明,更说不透。只有从心里迸发出的震撼和惆怅,让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杨牧的经历给我带来了鼓励,他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从他骨子里透出的明亮,总能使人感到平和、舒展。他经历过的那段特殊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以虔诚的心祈祷人类历史上再也不要出现这样的惨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陈之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杨牧的张驰有力,作者的赏析也精确到位。
同样是描写人命运的文字,在不同人眼里,感知就不同,就呈现出五色斑斓的异彩。
游走在文本的境界里,所获甚好,十分惬意。欣赏!
认识杨牧是你的幸事,杨牧有你也是他的幸事。

文章评论共[4]个
静月清荷-评论

游走在文本的境界里,所获甚好,十分惬意。欣赏!认识杨牧是你的幸事,杨牧有你也是他的幸事。at:2010年10月15日 下午6:09

陈之秀-回复谢谢! at:2010年10月22日 下午4:58

xcsy-评论

呵呵,如果认识我,算不算是幸事?开个玩笑,本文读来清新雅然,道出对作品的一种态度和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对于生活充满希望,而这些希望,却往往都建立于悲伤之上,欣赏了,问候朋友秋安!at:2010年10月16日 中午12:30

陈之秀-回复谢谢,当然认识你也是幸事,毕竟朋友多了路好走哈! at:2010年10月22日 下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