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如水君须忆,最是那少年情怀。多少年后回头再看那年少的懵懂,抑或很多事都轻如鸿毛,却是我们一生里最重的幸福。
没有一丝风。
西天挂满了云彩。我与父亲、大哥躺在靠田埂的一堆稻草上。两个弟弟在快要干涸的渠沟里捉鱼虾,四片雪白雪白的屁股拱得老高。经过半个月“双抡”终得解放的我与大哥懒懒地躺着——就连两只蚂蚁爬上我们的大腿也懒得去赶。
“下一场雨就好了!”
父亲已是第五遍重复这句话了。这小山岗上的几分田是组里按单季田分给我家的——因为缺水种不了晚稻,但只要在“双抢”时下一场雨把禾苗插下去就总能收上二三担谷子,这对于并不丰裕的七口之家已是一个很大的补贴了。
各家草屋上的炊烟开始袅袅升起,我痴痴呆呆地望着红透了的夕阳。主妇们在叫骂孩子回家。父亲把快烧到手的烟猛吸一口,站了起来:
“回家吧!今天在刘家大祠堂说评呢,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父亲有两大嗜好:一是吸烟,二是听说评。前者他不让我们兄弟沾边,后者则听之任之,我只听一次就上瘾。
天渐渐黑了。月亮在山头露出她的半边脸。刘三爷家的那张祖传的八仙桌和太师椅摆在厅堂中央,桌上供上一壶浓酽的茶水。说评虽是饭后茶余的消遗事儿,但说评者定要吃得饱饱的,还要有一大壶茶。说评的祖孙还未出场。村人在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侃大山,专拣人的笑话段子,谁也不肯放过谁。夹杂着小孩子的哭叫,主妇的打骂,整个刘家祠堂嘈杂一片。
“刘三爷来了!”
全场安静下来了,人群自然分开一条道。刘三爷——村里听说评的头号痴迷者——扛着老烟枪,迈着八字步领着说评的祖孙“隆重”登场了。请坐,敬茶。手势极其夸张。我见到说评的老头一边饮着茶一边毫不客气地受用着刘三爷的“大帽子话”。倒是一旁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孩略显些不安。
原以为老头喝完第一碗茶就要开场了,不料是那女孩文不对题地搬出二胡拉起了《山伯访友》。老头却与刘三爷拼命吸烟。女孩娴熟地拉着二胡,一双黑黑大大的眼眸在整个刘家祠堂来回地扫描着,我总感觉那水汪汪的眼眸扫描到我身上是特别的一往情深,我也感到特别的温馨。全祠堂的人叽叽喳喳个不停,只有我一个人在听女孩拉二胡——我其实也没听二胡,我是在直直地盯着拉二胡的女孩。待那女孩拉完,响起一片稀稀拉拉的掌声,只有我一人拼命地鼓掌,双手拍的通红通红的……
老头吸完烟又不紧不慢地喝了两口酽茶,使劲地咳了两大声,吐出一大口浓痰,啪啪踩上两脚算是作了清扫。
果真是行家一张口,就知有没有。祖孙俩一唱一和,一呼一应,一拉一吟,全场人在刘三爷的一声唱彩中仿佛如梦初醒,接着掌声如雷。待说到全身披挂整装待发穆桂英那飒爽英姿,女中豪杰的冲天气魄时,女孩的身影已在我心中放大成了穆桂英……
“好哇!下雨了!”人堆里的父亲突然大叫了起来。全场人竟没有指责父亲不识时务——天门阵就在告破的节骨眼上。
祠堂的天井果真漏下了雨,且越来越大。但这丝毫妨碍不了村人听评。父亲出了祠堂,接着是母亲,大哥,我贪婪地放肆地盯了“穆桂英”一眼也钻出了祠堂。
我们都清楚趁下雨的时候,须将已开裂的田埂捶牢实。啪啪的声音在大雨显得格外壮丽。我不禁想到战场上的“穆桂英”,就冒出一句:
“那天门阵已破了吧?!”
他们好像没有听见我的话,各自使劲捶着田埂。
“他娘你们捶完田埂回家,我还要翻地,明天好插秧!”父亲的话如圣旨。
于是我大力挥舞锄头,想赶回去听评……等干完活,刘家祠堂已是曲终人散。
多年以后听蔡宗海《少年情怀》:“这世间有多少的真爱,有多少人能看明白;这世间有多少的是非;谁能分清是对是坏。骤风骤雨都誓去了,失去的爱都不复存在,亭亭玉立的少年,依旧是痴心梦难改……”南方的这样的秋夜,秋雨淅淅沥沥,仿佛把我的少年情怀一遍遍打湿;南方的这样的秋夜,秋风飕飕凉凉,一遍遍把我拽回到那年那夜的那个刘家祠堂。上初中学心理卫生学时我知道了我那时的感觉是正常的,因为那年我已是一个十二岁的翩翩少年。而今天,我已近不惑之年,可这场已逝的夜雨永藏在我的心底,那双黑黑大大的眼眸永绕我的心头。于是无法不流溢笔端,汇成文字——让那双清澈的眼眸印记在这洁白的透着清香的纸上,让那段充满艰难困苦的岁月点缀上这温暖的一刻——从此永恒地珍藏进我的心里,在我人生剩下的路途里永留这清澈的回忆,让那双清澈的眼眸鼓励我真诚的活着,清澈的活着。
-全文完-
▷ 进入浏阳老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