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张灵甫,人们就想到了电影《红日》。张灵甫,国民党七十四师长,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卖命打内战,最终被华东野战军打败,自杀于孟良崮。其实不然,真实的张灵甫身材挺拔,气宇轩昂,目光犀利,透着军人的果敢、英气、冷峻。他不仅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抗日名将,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的人。身为陕西人,我为有张灵甫这样的抗日英雄而到无比骄傲。
张灵甫,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1903年8月20日,出生在秦岭脚下的长安区东大乡东大村。父亲张鸿恩,憨厚朴实,是个种庄稼的能手,被村里人称为“种庄稼的状元”。母亲靖秀英,料理家务,哺育儿女。张宗灵幼年时,在东大村村南的私塾里接受启蒙教育,读四书五经。张宗灵天资聪颖,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据说四书五经里的许多篇章,他背得滚花烂熟,别人随便提说那段的一个字,他就和盘托出,大家都颂他“神童”。1921年,也就是他十八岁的时候,考入了西安著名的长安中学。历史名城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这位聪明好学的农村青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特别是文庙(即现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里的1000多块碑帖,使他叹为观止。他常常一边临摹古碑,一边细细品味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书法真谛。
张宗灵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对古体诗词情有独钟,后来又迷上了书法。平时,他就经常临摹何绍基字帖。来西安读书后,每逢假日,他就带着毛笔墨砚,到文庙去临摹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黄庭坚、苏轼、米芾、碑帖,有时耽误了吃午饭,就买一块烧饼充饥。他的字雄豪婉丽,冲淡清奇,很快名满整个西安,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此事被在陕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于右任早年曾东渡日本留学,是同盟会老会员,德高望重。当时于右任的字早誉满天下,好奇的于右任很想看看这个年轻人的真本领。张宗灵眼看着于右任一点不胆怯,挥毫落笔,一连写五个条幅,字迹豪放飘洒,曲直有度,于右任很是吃惊。他大喜过望,连连喊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宗灵从小爱好历史,喜欢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谈古道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23年他从长安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来他受新思潮影响,不甘心一辈子身处穷乡僻壤,就独自跑到北京,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宗灵积极参与,成为一名积极分子。轰轰烈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吴佩孚残酷镇压下去,使张宗灵认识到“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只有拿起枪杆子,才能救民于水火。于是他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加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4年,一心向往革命的张灵甫,经友人介绍,参加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参加考试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与他同学的有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从踏进黄埔军校门的那一刻起,张宗灵的命运注定就与蒋介石捆在在了一起。
张宗灵从黄浦军校毕业后,正好赶上了北伐战争,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营当了一名排长。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在江西德安县南浔铁路附近,与孙传芳的主力卢香亭部作战。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张宗灵大胆向营长建议,由他带领一支敢死队趁黑魆魆夜晚偷袭敌营。营长接受了他的建议,于是,张宗灵带领着他那个排夜袭敌营,卢香亭部毫无防备,被从天而降的张宗灵排打得乱成一团,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也乘势发起进攻,将卢香亭部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在这次战斗中,张宗灵的右腿负伤,但他一声未吭,硬是咬着牙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伤愈后,张宗灵被破格提升为连长,他的右腿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在此后的几年中,张宗灵既参加过蒋介石与其他军阀之间的混战,也参加过对红军的“围剿”,屡建战功。由于其凶悍勇猛、骁勇善战,深得蒋介石赏识,几年工夫就被提升为第一师独立旅第一团团长。
正当张宗灵为蒋介石卖命而四处征战之时,生性暴躁、多疑的张宗灵,怀疑妻子吴海兰和别人私通,就开枪打死了她。张宗灵无辜枪杀妻子,激起了社会公愤,尤其是妇女界,对张宗灵更是群起声讨,她们把状纸直接递到了宋美龄手中。在宋美龄的干预下,蒋介石下令第一师师长胡宗南把张宗灵押送到南京,交军事法庭严办。胡宗南爱才心切,既没有绑,也没有派人押送,由他独自到南京去。张宗灵一路上经过洛阳、郑州、徐州等地,因带的盘缠少,不到一半路程就囊空羞涩。张宗灵不愿意乞讨,就卖字换几个钱来作盘缠。由于他一路写字过来,名气很大,到南京后,许多商家请他过去书写店名,南京城内张宗灵书写的店名比比皆是。如果生逢太平盛世,张宗灵肯定会成为一位大书法家。蒋介石虽严令要对张宗灵严惩,但在胡宗南等人的庇护下,张灵甫只被判了十年监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之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来军衔。从前的上司王耀武借机向蒋介石求情说:“张宗灵这个人能真善战,现在国难当头,急需军事方面人才,不如把他释放出来戴罪立功。”蒋介石本来就不想严惩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便顺水推舟说:“那好我就把张宗灵交给你,你要好好教育他,让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就这样在王耀武关照下,张宗灵被释放了,在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的手下任上校候差员。张宗灵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正式更名为“张灵甫”。张灵甫后来果然不负重望,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打过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军旅生涯最为辉煌的篇章。
1937年8月,五十一师奉命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淞沪会战”。张灵甫时任一五三旅三○五团团长,在“淞沪会战”中,他以凶悍勇猛、指挥有方深得全团官兵的拥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着武器装备远远优于自己的日军蜂拥冲锋,杀红了眼的张宗灵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冲入敌群。大家一看张团长玩命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跟着他冲了过去。日军被突如其来的中国军队打懵了,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来他率领三○五团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军八百多人。
由于日军不断增兵,在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包抄中国军队后防,若不撤退中国军队后路就被切断,坚持三个月的中国军队不得不放弃上海,沿京蒲线撤退。七十四军奉命担任苏州到吴江防线的防守,沿太湖一线警戒,防止日军由太湖登陆,以掩护后撤的六十万大军。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认为,位于水陆交通要冲的望亭镇,将是日军必取之地,便命令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派一个团进驻望亭镇。王耀武叫来第一五一旅旅长周志道,并把张灵甫团配属给他,交代周志道指挥一五一旅与三○五团负责固守望亭镇,阻击日军。张灵甫不顾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拿着手枪亲临一线督战。士兵们见张灵甫团长冒着枪林弹雨亲临一线,士气大振,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潮水般攻势。整整三天,日军眼巴巴对着近在咫尺的太湖,不能前进一步。三○五团在张灵甫指挥下,就像一条铁链,把日军牢牢地挡在了望亭镇一线,无法向前。
后撤的六十万国军,此时正争先恐后向西后撤。张灵甫此时心里当然很清楚,在目前情况下,留下阻击的部队往往会陷入绝境,只有以自己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才有一丝求生的希望。“死守,战斗到最后一人!”这是他在望亭镇自己手下下的死命令。正是有这种有这种为国捐躯的精神支撑,才使他与全团官兵抱着必死的信念,顶住了日军的狂轰滥炸,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击毙日军千余人,为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三天宝贵时间。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唐生智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的第五十一师,奉命守备南京城防从方山至淳化镇的一部分外围防线。王耀武向各团团长下达了作战命令,张灵甫的三○五团负责第二线阵地,把守从高桥门到河定桥一线。面对着战场上随时战死的可能,张灵甫对部队做了这样的训示:“作战须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时时可死!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作绝处逢生之奋斗!”张灵甫的话无疑是一枚打火机,点燃了全团官兵火一样的爱国激情,大家更加抱定誓死杀敌的决心。在张灵甫的率领下,全团官兵面向中山陵方向遥拜,挺枪举拳向孙总理寝陵同声宣誓:誓与南京共存亡!
12月8日,淳化镇失守,日军开始进攻第二线阵地,张灵甫率三○五团主力半路截杀而出,力阻强敌。冲杀中,张灵甫的左臂中弹受伤,他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纷纷力劝张灵甫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听后勃然大怒:“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张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三○五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师长王耀武要求他离开部队就医,张灵甫不愿接受“军令”,扔下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日军从东西方向包抄过来,张灵甫只得带领三○五团官兵向雨花台方向转移。后来,雨花台南面被敌军突破,张灵甫在日军的两面夹攻之下,伤亡过半,但是,他依然带领部队坚守在阵地前沿,力战不退。经过五天五夜的激烈鏖战,三○五团的伤亡触目惊心。张灵甫清点人数时,全团十二名连长五人伤亡,官兵折损近千人。看到这种惨象,他不由得泪流满面。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张灵甫且战且退,跳出了日军包围圈。
这时,南京已被日军占领,灭绝人性的日寇,完全不顾及国际公法,残杀了三十万南京军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负伤多日的张灵甫,在连日紧张的激战当中很少睡眠,极度疲劳,再加上失血伤痛,身体十分虚弱。在突出重围与军部合之时,他脸色苍白,眼眶凹陷,力渐不支。军长俞济时一见到张灵甫这副模样,十分心疼,不容分说当面强令张灵甫暂时离职,即刻去江北治伤。迫于俞军长的命令,张灵甫不得不含泪黯然离队。
1938年10月间,张灵甫奉师长王耀武之令,率三○五团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张古山是万家岭战场的制高点,地势陡峭,易守难攻,其得失关系到围歼日军一○六师团的成败。当时,日军死守张古山,五十一师数次进攻都被日军挡了回去。如何夺取张古山呢?就成为一道难题。在讨论作战方案时,张灵甫慷慨陈词:“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和成都。我们也可依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敌军必惊慌失措,落荒而逃。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奇制胜。”王耀武沉思了片刻,马上表态说:“不行,张古山后面是茫茫原始森林,山陡林密,千里无鸡鸣 ,谁敢去呢?”张灵甫听王师长这样说,从容地回答:“灵甫愿往,如果此计不成,感受军法处置!”于是,张灵甫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藤附葛,从崎岖坡壁中,奇袭敌军侧背,与正面进攻的部队前后夹击,日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离张古山。日军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乱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这一战张灵甫部杀得尸山血海,一个团长重伤,一个代理团长阵亡,三个营长一死一重伤,亲临一线指挥的张灵甫身中七块弹片,鲜血流得满地他也没有退下阵地。后来,左右两翼的中国军队突破了日军一○六师团防线,大败敌军,收复了九江以南的全部失地,阻滞了敌人南进,取得了“德安大捷”的胜利。
田汉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三处少将处长,带领一个京剧队、两个话剧队在长沙演出。听到“德安大捷”消息后,他们亲到医院看望伤员,了解战况后,立即编排了活报剧《德安大捷》,为群众和正在长沙开会的军官们演出。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张灵甫名扬天下,成为十大抗日名将之一。此战后,王耀武成为七十四军副军长,依然兼任五十一师师长。不久,张灵甫也因战功卓著,很快被提拔为为旅长。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他右腿中炮弹负重伤。他匆匆包扎伤口后,再度投入到战斗当中。在不久以后的上高会战中,张灵甫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获悉后,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之后,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作为军人就得遵守军规,我死都不怕,何故吝惜区区一腿呢?”于是,伤未痊愈的张灵甫提前归队,从此留下终身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张灵甫曾经说过:“吾张某人腿虽废,无以站立,然中华民族得以站立,不为倭贼所欺,吾之腿值也!”张灵甫就是这么个爱国军人,为了中华民族不受外辱,什么都在所不惜,甚至包括生命在内。正因为张灵甫是这样的人,才深得蒋介石器重,1941年12月被任命为五十八师师长。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十万兵力进攻常德。张灵甫率五十八师在常德以北阻击来犯之敌。开始,五十八师部分官兵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日军,产生了怯战惧怕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张灵甫召集全师官兵进行了一次动员讲话。他情绪激昂说道:“日本鬼子占我领土,杀我同胞,烧我房子,抢我东西,与我们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我们在和日本鬼子作战当中,不仅要斗勇,而且还要斗智。敌人武器精良,火力比我们强,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是进行一场赤luo裸的侵略战争,粮少弹缺,要求速战速决,不能持久,这又是他们的弱点。我们虽然基本上是轻武器,但是人多势众,国土辽阔。我们应该以自己的优势对付日本鬼子的弱点,完全能取得胜利!”随后,他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一昼夜激烈鏖战,日军寸土未得。张灵甫见官兵十分疲劳,便将一线部队换下来休息。但他并没有休息,考虑到日军正面进攻受挫,可能夜晚会来“劫寨”。于是,他命令预备队调拨一个营埋伏起来,防止敌人“偷营”。半夜三更,日军果然来偷营,被哨兵发现后后,该营立即组织力量反击,在随后赶来的援军支援下,歼灭来犯之敌大半。就这样,在张灵甫指挥下,五十八师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常德的正面防御作战。12月18日,五十八师于在张灵甫率领下,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日军十三师团发起了进攻,在友军五十一师有力配合下,十三师团的防线全面崩溃,敌师团长赤鹿理也在督战时负了伤。至此,张灵甫作为主力与51师携手歼灭日军南京大屠杀元凶十三师团大部。张灵甫因在常德战役外围作战表现突出,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战后获国民政府授予的四等云麾勋章,后来被擢升为七十四军副军长。
1944年6月至8月,张灵甫率部参加了第四次长沙会战,因孤军坚守鸡窝山多半月,得到美军观察顾问高度评价,荣获美国金棕自由勋章。1945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湘西会战,与胡琏将军的十八军协同作战,几乎全歼日军一一六师团。
在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中,七十四师便是其中之一,被公认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个主力。而七十四师(抗日战争时期称七十四军)师长,就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战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这在国民党阵营并不多见。张灵甫因屡战屡胜,在国民党朝野被视为“常胜将军”。
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自己的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现在的许多人,只知道张灵甫及其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它生平事迹,尤其是对张灵甫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日军所打的许多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七十四军是一支英勇的抗日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八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锐气,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那些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所有中国人,使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经历的那段苦难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彻底摒弃那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作所为,客观公正予以评价。而不是一味戴着阶级斗争的有色眼镜看问题,对不属于自己阵营的人一棍子打死,什么“罪大恶极、十恶不赦、顽固不化、恶贯满盈……”等词汇统统强加在张灵甫将军身上,应实事求是,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好在家乡的父老乡亲并没有忘记这个抗日名将,在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长安区东大村委会2010年10月10日上午9点,在长安区东大村张灵甫陵园举行“抗日名将张灵甫陵园开园典礼盛大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及各媒体朋友数千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共同缅怀这位抗日英雄。“凡是为祖国和人民做了好事的人,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全文完-
▷ 进入王立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