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有拼搏的激情,但也有年龄制约。
年轻人遇上曲折时,会义无反顾地忘我奋斗,实现自己预定的理想,恰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中年人屡遭挫折,亦有坚毅的意志,排除各方干扰,一意孤行,驰向构建的目标。但中年人的激情似乎十分的脆弱,特别是遭遇了生死诀别,或受到重大心灵创伤时候,不无会冷静地思考。生命易失,善待自己;潜意识中会追寻自己曾经对某件事情的处理上是否过头,结果才遭此厄运等等。内心复杂的思绪,一直困扰自己的行为,也影响自己谋生的方式,更有甚者会彻底地放弃追求的目标,另行踏上叫人怀疑的旅程。
其实有此思维的人很多,阅历多了,感受更深刻,行为更谨慎。翻来覆去思量发生其改变的根源,最终明白,原来与外传千年的佛教影响有直接的关联。佛教理念深入人心,是当代任何新思潮风暴浪卷也无法超越的力量。
很早以前,在老家七月斋事的寺庙里,就听到过讲书的内容,其中记忆最深的“目连救母”的《大目连》版本。其故事说目连之母背弃善心,狗肉开斋,打入阴曹地府。于是目连不改救母使命,在十八层地府中穿行,终于救出母亲,阳间团聚。故事重点叙述目连经过十八层地狱时,不同生前作恶的人,在阴曹地府受到身心剥离的磨难。可谓震慑世人,让人心惊胆战。由于是浅显的白话文,内容易记忆,也就轻易地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写作宗旨。
七月的斋事中,还讲述《香山聊缘》一书,内容是妙善、妙英、妙缘三姐妹行善的故事,以妙善即观音老母为主线,凡身成仙后,劝说两位姐姐脱离人间苦海,修行从善,最后封册仙官收尾。故事叙述非常简练,描写比较精彩,不论是两位姐姐留恋的人间,还是成仙后天界的高雅脱俗。
两个故事,主要描写人在阴曹或天界的不同待遇。这虚无的世界里,刚好符合东方人喜欢幻想的思维方式,善意找到了人性最脆弱的心理空间。对比老子的思想,以仙风傲骨离开喧嚣尘世,一般人难以解除对尘世的留恋,置身于松涛鹤鸣,清风冷月的高山之巅。也难以实现孔子思想的陶冶,满腹仁义,大爱无疆,但似乎有点虚伪的表现,也难实施具体的方略。唯有佛教的诱惑,既不离开尘世,又不务虚阔论,真实地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左右人的心智,窥视人的行踪,佛祖仿佛就在身边,默默启动善恶的标准,量度芸芸众生言行的正误。真是神奇的魔力,千百年来,始终没有终结,也不可能有终结。
中年人就是在这样的心灵漩涡中沉浮,追虑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行踪。是隐形的思维,还是显性的行为;是单独的举动,还是群体的举止……意念的善举到行动的再现,都无意识地受到百般的约束。在思潮极端混乱的现实,在没有崇拜偶像的今天,遭遇屡次挫折的中年人,更能深刻地领悟佛教理念的力量。我想这些佛学的教义,与政府倡议的“以德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信教是自由的,适合国情实际,否则各类黄金周就没有远途旅游的必要。而名胜古迹的热闹场面,寺庙中香烟缭绕的消费,是众生个体心灵的一次洗礼和疗伤。虔诚的拜佛,祈求佛祖的保佑,以求实现自己的目标。
看到这里,你可能心生失意,但不能彻底改观。中年人的激情似乎缺失了,情感十分的镇静,无声地荡漾心中的善意之波光。
-全文完-
▷ 进入野鹤孤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